墾荒精神

墾荒精神

墾荒精神,是大陳島墾荒建設者留下來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從1955年開始,在大陳島墾荒人建設下,昔日那個荒草披野、地雷散布、廢墟處處、颱風肆虐的無人島,到21世紀初已是沃野千里、田疇似錦、樓高路闊的“東海明珠”,而墾荒精神也在繼續傳承著。

歷史

墾荒精神墾荒精神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

1956年,先後有5批來自溫州台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回響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毅然告別生活優裕的家庭、朝夕相處的親人,遠離暄鬧繁華的城市,登上淒涼荒島,以滿腔的熱情、沖天的幹勁和熾熱的青春,在祖國寶島——大陳島,與駐島部隊一起開始了戰天鬥地的墾荒和建設事業,從而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島從遭受浩劫的“荒島”變成充滿活力的“東海明珠”,靠的是墾荒隊員艱苦奮鬥、勤奮創業的毅力和幹勁,靠的是島上軍民勵志圖強、銳意進取的鬥志和作風。歷史是一面鏡子,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大陳島的墾荒史,是一部熱血青年回響黨的號召、積極投身祖國海防建設的奮鬥史,也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創業史。墾荒隊員們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多的是我們享之不盡的精神食糧——大陳島墾荒精神。

內涵

大陳島墾荒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椒江的生動體現。它是椒江特有的城市精神,是椒江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台州人文精神在椒江的深化與具體表現,也是椒江人民乃至台州人民的共同價值認同。我們追尋墾荒隊員的足跡,回憶墾荒歷史,就是為了大力傳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四句話,比較全面、準確地概括了大陳島墾荒精神所固有的內涵。

墾荒精神墾荒精神
1、艱苦創業是克難制勝的法寶。

先賢說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艱苦創業精神作支撐的人,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創業精神作支撐的地區,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般從字面上解釋,“艱苦”的涵義乃工作生活條件與環境艱難困苦之意,但把“艱苦”與“創業”連在一起,我們不能僅從物質層面去理解,更多的應當從精神層面加以把握,亦即表現為人們在矢志改變現狀過程中的吃苦耐勞、破難而進的精神與勇氣。當初,墾荒隊員們登上一片荒蕪的大陳島,物質資源的匱乏,工作環境的艱苦,文化生活的單調,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他們沒有氣餒,沒有懈怠,更沒有被困難所嚇倒,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埋頭苦幹,鍥而不捨,義無反顧地投入墾荒和建設事業。這種精神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過時,它具有永恆的意義。

2、奮發圖強反映的是一種勵志奮進、奔競不息的精神風貌。

“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把荒島變成樂園!”奮發圖強蘊涵著不追求安逸、不滿足現狀的進取精神和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墾荒隊員投身大陳島建設事業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認清目標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停步,最終創造出不辜負時代、不辜負人民的墾荒業績。這種敢於拼搏的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永為後人所效仿。

3、無私奉獻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動,也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大陳島!”“讓青春在祖國東海海面上發出強烈的光和熱!”“報效祖國,青春無悔!”大陳島是鍛鍊人的大熔爐,奉獻精神是塑造人的催化劑。無私奉獻的力量源泉來自於內而不是外,來自於人們的自覺自愿而不是外在壓力或誘惑,是道義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在此理想的召喚和精神的激勵下,他們執著地為之奮鬥和努力,即使為此多受磨難,多遭艱險,付出頗多,也在所不惜。大陳墾荒隊員之所以能20多年如一日地工作和生活,就是因為立下了為祖國建設事業而獻身的豪情壯志,並為之付出忘我的辛勤勞動。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墾荒隊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將永遠熠熠生輝,將永遠是激勵後人奮發向上的巨大力量。

4、開拓創新是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

它重視人的創造能力,也鼓勵人們積極進取。墾荒隊員以改造荒島的強烈願望,邊學習邊實踐,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一邊開墾荒地種莊稼,一邊利用滿山青草發展畜牧業,一邊向大海要寶發展漁業生產,終於使島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使滿目瘡痍的大陳島顯露出勃勃生機。這是一種英雄的壯舉!其動力源於他們在蓽路藍縷、堅韌不拔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開拓創新精神。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他們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開墾出了無盡的希望,從無到有、從舊到新,改變現有狀況、創造新的生活,從而留給後人以深刻的啟示。

意義

墾荒精神墾荒精神
大陳墾荒史,是大陳島開發建設進程中一部絢麗的歷史篇章。墾荒過程中孕育的16字精神成為大陳軍民引以為豪的傳家寶和建設新大陳的精神動力,它是椒江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墾荒建設者們心血與汗水的澆灌下,昔日的大陳島已成為國家一級漁港、全國能源開發基地、全國海洋經濟開發建設示範島。

2004年全島實現漁工業總產值1.36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5338元。大陳島墾荒精神,還在歷年抗台鬥爭中得到了豐富和升華,特別是在遭遇“麥莎”、“卡努”等強颱風襲擊時,大陳軍民毫不畏懼,眾志成城,取得了重大勝利。50年來,大陳島墾荒精神在椒江大地上涌動傳承,成為鼓舞椒江人民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在墾荒精神的感召下,椒江人民勤奮創業,敢為人先,從“兩水一加”起步,到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從昔日的濱海小鎮到今天的台州市主城區。以2005年完成的經濟指標為例: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73.9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4481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0.2億元,經濟總量位居三區首位、全市第二。椒江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是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幹部民眾發揚墾荒精神的結果。

大陳島墾荒精神,既是椒江人民對昨天的總結與傳承,更是對今天的鞭策和對明天的引領。

榮譽

1985年12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親臨大陳島視察,高度評價了墾荒隊員和大陳軍民不畏艱苦、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大陳島墾荒精神。

2016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一封習近平總書記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12名小學生回信,載諸報端與網路。信中充滿對“墾荒精神”的讚許,飽蘸對“祖國未來”的期許:“希望你們向爺爺奶奶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