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三文化廣場

墨西哥三文化廣場

墨西哥三文化廣場,坐落在墨西哥城東北部特拉特洛爾科區的三文化廣場,是一處著名的歷史文化勝地。廣場上有三組不同時代的建築物,這三種建築代表了三種文化,即古代印第安人的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帶來的歐洲文化以及墨西哥現代文化。它們奇妙地共存於一個廣場上,因此廣場得名“三文化廣場”。

簡介

墨西哥首都有個著名的“三文化”廣場。這“三文化”分別通過阿茲特克金字塔大神廟、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廈,代表了1492年以前的阿茲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文化和墨西哥現代文化。金字塔大神廟莊嚴、古樸、神秘;大教堂屬於巴羅克建築風格:豪華、浮誇、雕琢;外交部大廈是現代建築:高大、挺拔、明亮。參觀者一來到這個廣場自然而然地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把這三種不同文化、曾經發生過激烈衝突的文化並列、共存於同一座廣場上呢?

當代墨西哥人對歷史的態度

阿茲特克人是我們的祖先,是我們文化傳統的根源;西班牙人雖然破壞了阿茲特克文化、征服了我們祖先的土地,但是他們帶來了歐洲文化,其結果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產物並且還在繼續進行著這樣的融合。外交部大廈設立在三文化廣場上是有象徵意義的:面向世界,包容各種文化。

墨西哥文化給人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點我本人特別感興趣,那就是當代墨西哥人對文化與政治的區別有其獨到的見解。1998年,我在墨西哥訪問期間,在三文化廣場附近的一條狹窄的步行街上看到了一座青銅雕像,上面有匹高頭大馬,馬上騎著一位軍事統帥,他手持寶劍直指前方。整個銅像給人的印象是:威風凜凜,所向披靡,充滿了勇敢戰鬥的精神。奇怪的是如此精美的雕像,為什麼會放在這樣一個相對偏僻的地方?待到我們轉到銅像後面方才解開了這個謎團。那裡有個銅牌,上面道出了置放在這裡的原因:原來這是17世紀的作品,雕像人物是16世紀西班牙征服軍的統帥。銅像製成以後是放在總督府門前的,19世紀獨立戰爭以後,那時的人們認為他是征服者的象徵,便把他推翻在地,棄置於廣場的角落裡了。到了20世紀60年代,墨西哥文化界認為這座雕像很有藝術價值,便向政府呼籲:應該尊重藝術,建議加以保護和公開展出。銅牌的說明上特彆強調了雕像的藝術價值

這種對不同文化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還可以在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的設計中得到反映。這座博物館建於1964年9月,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它將印第安傳統建築風格和現代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其建築藝術和展覽內容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該館設計者是曾任墨西哥國家人口安置和公共工程部長的拉米雷斯教授。他在大廳的入口處記錄了這樣的思想:沒有古代阿茲特克和瑪雅文化,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文化;同樣,沒有西班牙人帶來的歐洲文化,也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文化;沒有19世紀父輩們為墨西哥獨立的英勇戰鬥,同樣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墨西哥共和國。

拉米雷斯教授對外來移民的態度

“我們歡迎一切願意來墨西哥耕耘土地的外國人;我們緬懷和感激他們對墨西哥文化做出的貢獻。”這位部長在任時就非常重視吸引外來人才,他很清楚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沒有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就會衰竭甚至消亡;有了文化交流,就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與更新。阿茲特克文化的衰落,特別是瑪雅文化的消亡,雖然有自然災難的原因,但是它的封閉狀態無疑也是消亡的內部因素之一。對這樣的歷史經驗,拉米雷斯是耳熟能詳的。因此,他在博物館中展示了阿茲特克人留下的手抄本,裡面記載著許多部落的興衰變化。令人深思的是,教授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並非個別人的個別態度。

在墨西哥國民宮里,中央樓梯四周的牆壁上,留下了著名壁畫家裡維拉最重要的傑作——高6米、寬10米的大壁畫,上面的人物多達1000餘人,整幅畫氣勢磅礴,手法細膩,詳細地描繪了古印第安人的起源、西班牙人的征服、殖民活動、19世紀的獨立戰爭和20世紀的墨西哥大革命。今天,這幅壁畫已經成為墨西哥的國寶,同時也反映了當代人對歷史的共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