墒情

墒情

在我國,通常是指在北方旱作農業區土壤的含水狀況。墒情指土壤濕度的情況。最常見的保墒方法就是在農田表面鋪設復蓋物(如秸稈、塑膠薄膜等)。墒土則是指剛翻耕過的濕土。土壤濕度是土壤的乾濕程度,即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乾土重的百分數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乾土重×100%。土壤濕度大小影響田間氣候,土壤通氣性和養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按監測目標分為基本站、試驗站和巡測站三類。

簡介

【墒情】(soil moisture status)作物耕層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況。

墒(shāng)有2種含義:(1)耕地時開出的壟溝,例如墒壟或墒溝。(2)土壤里的濕度,例如墒情、保墒、驗墒、搶墒、墒土等。

所謂保墒即是設法減少耕層土壤水分損耗,使存貯在土壤中的水分儘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最常見的保墒方法就是在農田表面鋪設復蓋物(如秸稈、塑膠薄膜等)。

驗墒即是檢查或測定土壤的濕度。

搶墒即是趁土壤濕潤時突擊播種。

墒土則是指剛翻耕過的濕土。

墒指土壤的濕度。墒情指土壤濕度的情況。土壤濕度是土壤的乾濕程度,即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乾土重的百分數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乾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當于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對於飽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對含水量表示。根據土壤的相對濕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還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參考價值。土壤濕度大小影響田間氣候,土壤通氣性和養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土壤濕度受大氣、土質、植被等條件的影響。在野外判斷土壤濕度通常用手來鑑別,一般分為四級:(1)濕,用手擠壓時水能從土壤中流出;(2)潮,放在手上留下濕的痕跡可搓成土球或條,但無水流出;(3)潤,放在手上有涼潤感覺,用手壓稍留下印痕;(4)乾,放在手上無涼快感覺,粘土成為硬塊。

墒情站

檢測田間或牧場等土壤墒情的水文測站。分為國家站和地方站。按監測目標分為基本站、試驗站和巡測站三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