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底荔枝葉

塘底荔枝葉

塘底荔枝葉是一種中藥。別名:荔枝葉,植屬無患子科。

概述

塘底荔枝葉(中草藥名稱:荔枝葉)(中藥大全科目:無患子科)塘底荔枝葉(中草藥名稱:荔枝葉)(中藥大全科目:無患子科)
塘底荔枝葉是一種中藥
植物名:荔枝。
生長環境:本品為常綠喬木。是栽培的果樹,喜稍濕濕潤肥沃的土壤,星散植於村莊或屋宅旁,或大面積栽種。
分布:我國南部地區,四川有少量栽培,廣州附近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種植最多,品種不少,分類上統屬一種植物。
入藥部分:荔枝樹葉,落於塘底越久越好且變黑的荔枝葉。
採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市郊外,荔枝樹附近塘底。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清熱、解馬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

1、麻後熱;
2、麻後咳;
3、麻後痢;以上均乾用5錢至1兩,清水煎服。

驗方|方解|方歌

驗方1:(治麻後熱方)乾塘底荔枝葉5錢,乾大蕉皮5錢、乾禾秧5錢、清水三碗,煎成大半碗作茶分服。
(方解)麻後熱乃臟腑餘毒未清,塘底荔枝也清肺金,解麻毒,治麻後咳;大蕉皮清腸胃蘊熱而消滯,乾禾秧清肝利水。藥性平和,療效甚佳。
(方歌)麻後咳熱未清,塘底荔枝葉能憑,禾秧蕉皮同加入,清場消滯效更靈。
驗方2:(治麻後痢及麻毒不清方)塘底荔枝葉5錢、麻骨頭5錢、清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方解)麻後致痢,由於麻毒蘊於大腸。本方以塘底荔枝葉解麻疹餘毒,配麻骨頭清大腸濕熱毒,為民間治麻後痢常用方。
(方歌)麻毒未清轉痢疴,大腸熱毒蘊存多,麻骨頭跟塘底葉,清腸解毒起沉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