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區

塔城地區

塔城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中部,屬於中溫帶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轄塔城市、額敏縣、裕民縣、託里縣、烏蘇市、沙灣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五縣二市,有5個縣(市)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546公里。區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八、九、十師所屬的36個農墾團場,腹地有石油重鎮克拉瑪依、獨山子石化基地和奎屯市。目前有39個鄉、27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04546.958平方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6.12%。中共塔城地委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行政公署駐塔城市。市區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637公里,距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伊寧市832公里。

基本信息

概況

塔城地區位於新疆西北部,塔額盆地的北緣,塔爾巴哈台山南坡,額敏河北岸, 西部和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50公里。地區轄2市5縣,轄區總面積10.454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4.4萬人,有漢、哈薩克、維吾爾、回、蒙等29個民族。行署駐地塔城市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637公里。塔城市是我國有名的邊陲重鎮,也是我國距離邊境最近的城市之一。全市總面積4356.6平方公里。

塔城市境內地形較為複雜,北高南底,北部高山連綿、丘陵起伏,南部沼澤、窪地星羅棋布。北部的哈孜克提山是市內最高峰,海拔2148米。境內有大小河流14條,額敏河自東向西橫貫南部,河兩岸有大面積鹽鹼地。另外還有喀拉古爾河烏拉斯台河阿布都拉河錫伯圖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市,注入額敏河。

塔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西漢時為匈奴右地,於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年)正式歸附漢朝。三國以後屬鮮卑地,隋屬突厥地。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始置塔城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塔城縣,先後屬塔城道、第五行政區、塔城專區。1984年11月17日設立塔城市。“塔城”系“塔爾巴合台”的簡稱,意為“旱獺”,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州塔城地區政治、文化、經濟、行政的中心。

塔城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境內土地肥沃,廣闊豐饒,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部有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的塔爾巴哈台山,青色的山脈東西長約百公里,山中綠綠茵茵的夏牧場是水草豐茂的放牲畜之地的草原;中部一望無際的廣闊大地,是有名的以生產小麥為主的農業寶庫;南面的盆地,沿葉門勒河從東往西延伸,是一個我國少有的草種齊全的廣闊自然打草場,並有一片蘆葦屏障,還有枝葉茂盛的大片芨灘,是牲畜越冬的寶地。

塔城地區 塔城地區

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砂金、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花崗岩、玄武岩、輝綠岩、鵑雲岩、粘土等。著名物產資源有裕民貝母、野巴旦杏、巴斯拜羊、紅花油、烏蘇啤酒、烏蘇奶粉、托里花崗岩、塔城飛鵝等。動物主要有雪豹、鵝喉羚、馬鹿、棕熊、盤羊、猞俐、白鶴、黑 、金雕、大天鵝、高山雪雞、新疆北鯢等。主要野生藥材有貝母、黨參、肉蓯蓉、甘草、黃芪、芍藥、大黃等。塔城是新疆自治區的糧油基地之一,也是優質細毛羊重點基地之一。

主要景點有:烏蘇溫泉塔斯提風景區瀚海柳浪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鹿角灣巴爾魯克山野巴杏自然保護區沙灣溫泉蒙古廟草場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塔城市有森林面積4700公頃,草場總面積23.9萬公頃。耕地面積63775公頃,播種面積59112.2公頃,糧食播種面積27148.47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3860公頃,其它作物播種面積8103.73公頃。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塔城市內礦產資源有金、銅、鐵、鎳、鉻、石英岩、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炭質泥岩、黏土礦等多種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09年,塔城市野生藥用植物有貝母、麻黃、芍藥、野百合等四十餘種,經濟類植物有蘆葦、野薔薇和野巴旦杏等。野生動物有赤狸、野豬、獾豬、草兔、雪兔、狍鹿、狼、大鴇、金雕、禿鷲、雪雞、獵隼、紅隼、鷓鴣、灰鶴、麻鴨、綠頭鴨、環頸雉等。

水資源

截至2009年,塔城市境內有較大的泉水溢出47處,泉眼171個,還有水庫、澇壩等,地表水年徑流量7.5524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3.85億立方米,其中動儲量約2.77億立方米,靜儲量為1.084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46億立方米。2015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4.42億立方米,年總降水為254.1毫米,比2011偏少12.6%。

行政區劃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塔城地區轄2個縣級市、4個縣、1個自治縣:塔城市、烏蘇市、額敏縣、裕民縣、託里縣、沙灣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八、九、十師所屬的36個農墾團場。

塔城地區 面積94891平方千米,人口96萬人(2004年)。
塔城市面積 4007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郵編834300。
烏蘇市面積14394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郵編833000。
額敏縣面積 9147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834600。縣人民政府駐額敏鎮
沙灣縣面積12460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832100。縣人民政府駐三道河子鎮
託里縣面積19992平方千米,人口 9萬人。郵編834500。縣人民政府駐托里鎮
裕民縣面積 6107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編834800。縣人民政府駐哈拉布拉鎮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面積28784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郵編8344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和布克賽爾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歷史沿革

塔城之名來自塔爾巴哈台山。塔城即塔爾巴哈台城的簡稱。“塔爾巴哈台”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蒙古語,意為旱獺,因地多獺得名。塔城的民族語文名稱,則源於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這個地名,“楚呼楚”,蒙語,木碗之意,維吾爾語譯稱為“缺切克”,哈薩克語轉音為“喬協克”。

秦代,塔城地區為呼揭、塞人遊牧之地。西漢時為匈奴右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隸屬西域都護府。三國以後屬鮮卑地。隋代,為西突厥鐵勒等部洲牧地。唐朝統一西域後,先後隸屬安西大都護府下的毗陵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1763年,清政府在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設塔爾巴哈台軍台,次年築肇豐城,在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駐防。1766年移至今塔城市築城,乾隆皇帝賜名“綏靖”,由伊犁將軍節制。光緒十四年(1888年)始置塔城直隸廳。1916年,裁撤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設塔城道,轄塔城、烏蘇、沙灣三縣。1929年,塔城道改為塔城行政區。1945年8月,“三區革命”臨時政府塔城專員公署成立。

1950年8月,設塔城專區,專署駐塔城縣。轄塔城、裕民、額敏、和豐、沙灣、烏蘇等6縣。1951年由額敏縣析置托里中心區。1952年托里中心區改設託里縣。塔城專區轄7縣。

1954年9月10日和豐縣改設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1955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改設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塔城專區轄6縣、1自治縣。1957年沙灣縣駐地遷三道河子。

1970年塔城專區改稱塔城地區,地區駐塔城縣。轄塔城、烏蘇、托里、裕民(駐哈拉布拉)、額敏、沙灣(駐三道河子)等6縣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976年將沙灣縣劃歸石河子地區。塔城專區轄5縣、1自治縣。1978年原石河子地區所屬沙灣縣劃入塔城地區。轄6縣、1自治縣。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塔城縣,設立塔城市。1996年7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撤銷烏蘇縣,設立烏蘇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892397人。其中:塔城市 149216人、烏蘇市 100359人、額敏縣 178309人、沙灣縣 188715人、託里縣 79882人、裕民縣 48147人、和布克賽爾縣 57775人。

人口民族

人口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2010年,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塔城市總人口149216人,其中和平街道16858人、杜別克街道20163人、新城街道18182人、二工鎮17107人、喀拉哈巴克鄉9835人、恰夏鄉11792人、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8731人、阿不都拉鄉7106人、葉門勒鄉7641人、良種繁育場虛擬鄉1944人、園藝場虛擬鄉2192人、也克蘇牧場虛擬鄉1889人、恰合吉牧場虛擬鄉2201人、博孜達克農場虛擬鄉4862人、窩依加依勞牧場虛擬鄉1921人、地區種牛場虛擬鄉2669人、葉爾盞提162團虛擬鄉4585人、阿克喬克163團虛擬鄉4002人、烏拉斯台164團虛擬鄉5530人。
2012年,塔城市總戶數5.1萬戶,總人口15.3萬人,其中:城市總戶數3萬戶,總人口8.7萬人(含二工鎮),城鎮化率達到56.9%;農村總戶數2.1萬戶,農業人口達6.6萬人。主要民族構成,漢族人口9.1萬人,占總人口比例59.4%,哈薩克族人口2.7萬人,占總人口比例17.4%。全市人口出生率1.4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47%,戶籍人口出生男女嬰兒性別比為102:100。(以上數據不含兵團)

民族

2011年,塔城市有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等25個民族,其中,全國10萬人以下人口較少少數民族有4個(俄羅斯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

經濟

綜合

2012年,塔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8.7億元,比2011年增長12.4%。人均GDP達到38316元,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達6066美元,比2011年增長14.7%。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8億元,比2011年增長7.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4億元,比2011年增長10.4%,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9.3億元,比2011年增長6.8%,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1億元,比2011年增長15.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1.5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18:32:50調整為18:28:54。第一產業比重和2011年持平,第二產業比重比2011年下降4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比重比2011年上升4%。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10.9%,拉動經濟成長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25.7%,拉動經濟成長3.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貢獻率為10.2%,拉動經濟成長1.3個%,建築業貢獻率為15.5%,拉動經濟成長1.9個%;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63.4%,拉動經濟成長7.8個%。

第一產業

2012年,塔城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3億元,比2011年增長20%,其中:種植業產值17.8億元,比2011年增長11.9%;林業產值0.3億元;畜牧業產值7.9億元,比2011年增長38.6%;漁業產值0.07億元,與2011年同期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億元,比2011年增長6.7%。
2012年,塔城市種植業完成播種面積129.7萬畝,比2011年下降1.5%,良種覆蓋率達到9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3萬畝,比2011年增長13.9%。其中:小麥播種面積54.3萬畝,比2011年下降0.9%,玉米57.5萬畝,比2011年增長36.3%;大麥1.1萬畝,比2011年下降47.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萬畝,比2011年下降48.6%,其中:油料面積1.9萬畝,比2011年下降26.9%,甜菜面積1.4萬畝,比2011年增長46.3%,蔬菜面積3萬畝(含復播面積1萬畝),比2011年下降18.9%,打瓜面積9.6萬畝,比2011年下降56.2%。飼草料播種面積5.11萬畝,比2011年增長37.7%。
2012年,塔城市糧食總產63.8萬噸,比2011年增加12.6萬噸,比2011年增長24.7%,其中小麥生產由於春旱影響,總產18.1萬噸,比2011年下降2.3%;玉米總產45.45萬噸,比2011年增加13.4萬噸,比2011年增長41.7%;大麥總產0.3萬噸,比2011年減少0.3萬噸,比2011年下降50%。經濟作物中,油料總產0.2萬噸,比2011年減少0.2萬噸,比2011年下降50%;甜菜總產5.6萬噸,比2011年增長47.4%;蔬菜產量達10.3噸,比2011年增長4%。打瓜總產0.9萬噸,比2011年下降1萬噸,比2011年下降52.6%。
2012年,塔城市完成造林面積27700畝,人工造林面積9000畝,森林面積9.82萬公頃。新植特色林果850畝,特色林果業面積達到2.5萬畝。
2012年,塔城市牲畜最高飼養量達107.3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10.4%,年末牲畜存欄頭數達66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4.9%,其中:大畜存欄頭數10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21.9%,牛存欄8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21.2%;羊存欄53.8萬隻,比2011年增長2.1%;年內牲畜出欄數49.5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18.1%;各類牲畜繁殖成活數39.3萬頭(只),比2011年增長10.1%。全年肉類總產量1.4萬噸,奶產量3.4萬噸,禽蛋類產量7831噸,羊毛產量1317噸,山羊絨產量20噸。

第二產業

2012年,塔城市實現工業增加值9.34億元,比2011年增長6.8%,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6.8億元,比2011年增長10%;重工業實現增加值2.54億元,比2011年下降6.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24億元,比2011年下降6.4%,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0.47億元,比2011年下降4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8億元,比2011年增長24.4%,負債總計12.1億元,比2011年增長30.1%,實現利稅1300萬元,比2011年下降58.1%,其中利潤-1萬元,增虧1萬元。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8.2億元,比2011年增長0.8%,產銷率95%。
2012年,塔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原煤消費量11.8萬噸標準煤,比2011年增長18.8%;消耗汽油222.3噸,比2011年下降13.1%;消耗柴油1477噸,比2011年下降6.8%;消耗天然氣5.6萬立方米;用電量21196.4萬千瓦時,比2011年增長13.7%。
2012年,塔城市全年加工小麥粉5.8萬噸,比2011年下降0.4%;製造酒精2萬噸,比2011年下降22.2%;生產飼料11萬噸,比2011年增長10%;商砼13.3萬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35.9%;滴灌帶0.1萬噸,比2011年增長10%;完成售電量12.7億千瓦時,比2011年增長11.1%;完成供電量14.2億千瓦時,比2011年增長12.2%。
2012年,塔城市建築施工企業實現施工產值9.64億元,比2011年下降3.5%;施工面積114.97萬平方米,比2011年下降11.4%;竣工面積51.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63.4%。

第三產業

2012年,塔城市保險業全年保費收入65602萬元,比2011年增長9.1%,全年已決賠款及給付14783萬元,比2011年增長45.2%。
2012年,塔城市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55.2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479.39萬元,比2011年增長66.53%,全市擁有旅行社4家,從業人員18人,開發國內旅遊線路111條,星級賓館5家,擁有床位600張。
2012年,塔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億元(剔除地區石油公司、新華書店其它縣市分辟數據),比2011年增長11.1%。其中批發零售業零售額9.48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18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8.97%和14.7%。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61億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05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10.29%和9.46%。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1.62億元,比2011年增長4.3%;限額以上餐飲業、星級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25億元,比2011年增長3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2012年,塔城市投入教育資金23833萬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17.3%。擁有大專院校1所,在冊學生2504人;黨校2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冊學生2932人;普通中學5所,在校學生8328人,比2011年下降4.9%;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01人,比2011年增長55.4%;擁有完全國小22所,在校生10087人,比2011年下降1.4%;教學點3所,在校學生27人,比2011年下降1.6%;市級幼稚園12所(含鄉鎮幼稚園),在園幼兒360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89%,比2011年提高2%。教師隊伍不斷得到最佳化,2012年,全市在職大學教師56人,比2011年下降5.1%;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402人;中學教師930人,比2011年增長1%;在任國小教職工1070人,幼稚園教職工163人。

文化娛樂

2012年末,塔城市擁有文化館2個,公共圖書館2個,博物館1個。2012年全年累計組織舉辦各類廣場文化活動180餘場(次)。第三屆塔城蔬菜旅遊文化節各類演出15個,演職人員377人,觀眾達5萬餘人。

衛生醫療

2012年末,塔城市全市衛生機構17個(含地區),其中:醫院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機構2個,衛生院9個。衛生監督機構2個,診所、衛生所和醫務室195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038人,比2011年增加49人,其中:執業醫師344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註冊護士394人,病床位749個。其中:塔城市所屬衛生機構11個,其中醫院1個,衛生院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診所、衛生所和醫務室195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42人,增加45人,其中:執業醫師163人,執業助理醫師48人,註冊護士168人,病床位390個。
2012年,塔城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達7.2萬人,農村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8.4%;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7萬人,參保率達到95%。

城鄉建設

2012年,塔城市共投入城市建設資金2.36億元,更新路燈229盞,新增綠地3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45平方米。液化石油氣年供氣總量3215噸,下降36.8%,天然氣供氣總量659萬立方米,燃氣管線總長17.4公里,自來水日供水量1.4萬立方米,集中供暖面積244萬平方米,增長24.2%,污水處理廠1座,垃圾處理站1個,日處理能力達190噸/日,年處理垃圾6.3萬噸。全社會用電量14.2億千瓦小時,增長12.2%。

環境保護

2012年,塔城市圍欄禁牧草場20萬畝,森林覆蓋率24.3%,提高5.6個百分點,城市空氣品質為一、二級的天數占98.4%,城市飲用水達到地下水飲用和灌溉水質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值(晝間53.5)分貝,(夜間41.2)分貝,晝間下降0.3分貝,夜間持平,道路交通噪聲值(晝間63.7)分貝,(夜間50.8)分貝,晝間上升2.8分貝,夜間下降0.4分貝。

安全生產

2012年,塔城市發生安全事故6起,死亡人數5人,其中:建築事故1起,與2011年持平,道路交通事故5起下降84.4%。億元GDP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0.08人,比2011年降低20%。

廣播電視

2012年,塔城市擁有廣播電台2座,電視台1座,有線數位電視用戶2萬戶。全市廣播人口覆蓋率92%,電視人口覆蓋率90.5%。

社會保障

2012年,塔城市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和城鎮居民及新型農村各類保險的覆蓋面擴大,各險種參保人數達10.11萬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人數4.91萬人(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2.07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養老0.18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66萬人)。醫療保險3.14萬人(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44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7萬人)。失業保險人數0.59萬人,比2011年增長2.6%,工傷保險人數0.68萬人,比2011年增長4.9%,生育保險人數0.79萬人,比2011年增長4.5%;全年保費收入14599萬元(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654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69萬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99萬元)。醫療保險3499萬元(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190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09萬元)。失業保險417萬元,比2011年增長18.1%,工傷保險166萬元,比2011年增長38.3%,生育保險95萬元(不包括地直單位數據)。
2012年,塔城市福利院有床位達到220張,比2011年增長41%,收養孤寡老人135人,孤兒51人,其中:塔城市現有床位90張,收養孤寡老人69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0845人,與2011年持平;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253人。發放城市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金2791萬元,發放農村低保救助金843萬元。

交通

公路

2012年末,塔城市內公路里程946.17公里,其中:鄉村公路里程851.77公里。2012年新修和改造城市主幹道5.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達88.2公里。
塔城市境內有克塔高速公路經過,該項目起於克拉瑪依市三坪水庫(接奎屯至克拉瑪依高速公路和克拉瑪依至烏爾禾高速公路),經託里縣、鐵廠溝鎮、額敏縣、團結農場、塔城市,終點位於巴克圖口岸,主線全長218公里。

口岸

巴克圖口岸地處北緯46°41′,東經82°48′,海拔460-480米。巴克圖口岸隸屬於塔城市,距離市區僅12公里,距離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8公里,該口岸是新疆離城市最近的口岸,也是距烏魯木齊市最近的口岸。有國家二級公路直達。
巴克圖口岸作為陸路通商口岸已有200多年歷史,這裡曾是中外商人云集之地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1989年國家批准塔城市為開放城市,1990年10月20日,巴克圖口岸臨時開通。
1992年塔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沿邊進一步開發城市,巴克圖口岸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3月14日被國家批准為一類口岸;1995年7月1日正式宣布對第三國開放,成為新疆三個向第三國開放的一類口岸(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圖口岸)之一。

機場

塔城機場位於塔城市東,距市中心28.5公里。該機場飛行區等級為3C,可起降ATR-72型以下客機。塔城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等中型客機,外運經巴克圖國家二級公路直通哈薩克斯坦謝米州等地。

旅遊景點

庫魯斯台草原
庫魯斯台草原橫跨塔城市、額敏縣、託里縣、裕民縣,總面積387萬畝,是中國第二大平原草原。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天然草場,有萬畝連片的次生柳林。額敏河,正是在這裡自西向東流經庫魯斯台草原,最後流入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湖的。
垂釣公園
垂釣公園位於塔城市西北角2公里處。垂釣公園建於1996年,占地100多公頃,是集於垂釣、觀賞、休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田園式公園。有人工湖4處、釣魚台108處,垂釣公園因此得名。
雙塔公園
雙塔公園於2001年4月由塔城市投資,對原有的綠地進行改造擴建,現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雙塔公園是以園內的2座古塔得名,東南角的塔名為賽提喀瑪勒清真寺宣禮塔,始建於1885年,是以第一任大毛拉賽提喀瑪勒而命名,當時賽提喀瑪勒發動各族穆斯林民眾募捐修建,塔頂關樓為八角形,牆面和拱頂為寶藍色釉磚貼面,頂端聳立鐵質新月,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西南側這個古塔叫哈納喀清真寺宣禮塔,始建於1910年,是烏茲別克族艾則孜發動各族穆斯林民眾義務修建,塔頂尖峭,聳立一輪鐵質新月,吸收了歐洲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建築的特色。2013年5月這兩座古塔被中國國務院命名為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紅樓博物館
紅樓博物館是塔城市歷史悠久的地方標誌性建築,1999年7月,紅樓被定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中國國務院批准塔城紅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9月被自治區宣傳部命名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塔爾巴哈台山
塔爾巴哈台山由於位於塔城市北面,故有“北山”之稱。北山山脈橫臥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邊界線上(以分水嶺為界),山體不高,是塔城市優良的夏牧場。較著名的景點有窩依加依勞草場、克孜別提、石門子等。

民俗風情

語言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本民族文字,大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多數人使用漢文。

達斡爾族主要信仰薩滿教,部分人信仰藏傳佛教。

“達斡爾”的意思是“開拓者”。達斡爾族的生產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和狩獵。

達斡爾族人的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他們的村落、房屋都修建得十分整齊。他們的風俗是不管誰家建房都全屯動員、大家動手。建房時一般都在屋外圍上用紅柳條編織的各種花樣的籬笆,顯得大方而又美觀。

服飾

達斡爾人的服裝是由布匹、狍皮和羊皮等多種原料製作的。早先,男子的服裝以狍皮為主,只有夏裝和內衣為布料。他們的狍皮服裝分為冬裝和春秋裝兩種。用於晚秋、冬季、初春的狍皮製作的皮袍稱為“德力”,絨毛厚、防寒能力強、輕便保暖,為便於騎馬,皮袍的前後擺開衩;用於晚春、夏季和初秋季節的狍皮製作的皮袍稱為“哈日米”,因為長絨已脫落,毛薄,宜於春秋穿用,是獵人和入山伐木者理想的外衣。達斡爾人稱之“其卡米”的皮靴,是用狍子的下腿皮毛朝外拼縫成靴靿,狍脖皮為底。人們腳穿氈襪,再套“其卡米”,保暖輕便,適於林海雪原中行走,是獵人必備的防寒靴。

從前,達斡爾獵人還戴一種用狍子或狼、狐狸的頭皮做的帽子,取獸頭的整張皮為帽盔,獸耳向上挺立,還嵌入兩隻眼睛,獵人戴這種帽子便於接近野獸,起偽裝作用。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布匹成為達斡爾人的主要衣料,男子開始普遍穿單袍和棉袍,狍皮衣服逐漸減少,與此同時,羊皮成為達斡爾人冬季防寒服裝的材料之一,尤其以牧為主的海拉爾達斡爾中,

羊皮是他們冬季防寒服的主要材料,達斡爾人的羊皮冬裝,除厚絨羊皮袍外,還有罩布面的羊羔皮長袍、皮襖、坎肩等。

自清初以來,不少達斡爾人任文武官員,上自將軍、都統,下至佐領、驍騎佼,官場上的禮服隨之在達斡爾族中普及開來,除官員外,富有者也備緞子面料的長袍、馬褂等禮服,以備參加婚喪等典禮時穿用。參加各種典禮、聚會的男子,必須系腰帶,而且腰帶上佩掛煙荷包和火鐮,否則會被人們恥笑不重禮節。

女裝以棉布為主,習慣穿旗袍,冬季穿棉旗袍或單旗袍,外罩棉襖,除日常的服裝外,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還置備綢緞面料的旗袍、上衣、罩衣或皮里的對襟坎肩,供年節或參加各種典禮時穿用。綢緞服裝的花色因年齡不同而有別,老年人長袍發藍、灰色為多,外罩黑緞上衣或過膝的外罩。中青年女子的綢緞服裝顏色鮮艷,並配以不同顏色的花邊,與綢緞服裝相配套,腳穿繡花鞋。

達斡爾族女子素來注重裝飾打扮,除上述艷麗服裝外,頭插金屬簪筓和綢緞花朵,出嫁的女子還要梳兩半頭,佩戴各種首飾,戴金銀或玉制耳環、耳墜、戒指,在右側衣襟上佩掛繡花煙荷包和手帕,以備給長輩敬煙之用。

是否會做各種針線活,尤其是繡花技藝的高低,曾經是評證青年女子的標準之一。女孩過了10歲就學縫衣繡花,當出嫁時不僅要帶自己做的繡花鞋若干雙,煙荷包和繡花枕頭,還要給婆婆和小姑子們帶去親手繡制的花鞋,以顯示其針線技藝。

在達斡爾族民間有一種樂器,稱為“木庫連”,漢譯為“口弦琴”。以鐵片為琴架,中間嵌薄鋼條片為簧片,放在唇齒之間,用手指有節奏地彈撥簧片尖端發出樂聲,木庫連的音量微弱,音域也較窄,但音樂柔和,能吹奏多種曲調,頗為達斡爾人所喜愛。

“魯日格勒”

達斡爾族是喜歌善舞的民族。“魯日格勒”是流傳於各達斡爾族,以呼號為節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奏,多由女子參加的邊呼邊跳的民間舞蹈,這種舞蹈起源於他們遠古的狩獵生活時代,“魯日格勒”詞意為“燃燒”或“興盛”,可能是由於達斡爾族的先民在古代圍著篝火狂舞而得名,魯日格勒一般是兩人對舞,其他人圍觀助興,達到高潮時多人下場齊舞。每場開始時,以唱為主,曲調悠揚緩慢,委婉動聽,舞者隨曲拍滑步慢舞,繼而以舞為主,歌曲轉為歡快,舞步隨之加快加大,最後進入高潮,對舞者一手叉腰,一手伸開揮向對方,左右手交替動作,形成雙方“對打”、“對擋”的架勢。

魯日格勒的各種動作源於達斡爾人的社會實踐,例如,表現他們狩獵生產的“熊斗”、“鷹飛”;表現漁業生產的“制槳”;表現田園勞動的“摘豆角”;表現家務勞動的“提水”、“挑水”等。

達斡爾族的魯日格勒舞具有結構完整,呼號助興,以滑步或滑跺步為基本步伐,隊形簡練等特點。主要節目有《映山紅》《曲棍球》《嬉水姑娘》《歡騰的山村》等。

雕刻

是達斡爾族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有木刻和樺樹皮雕刻等兩種。過去,凡生活較殷實的人家在修築房屋時,在門窗特別是隔扇門和門框上,刻制各種山水圖案。民間雕刻更為普遍的表現形式,是在達斡爾人日常所用的樺樹皮製作的盒、桶、簍和箱等器具上,雕刻各種自然景物、動物等形象。這種雕刻採用鋸齒形相錯壓合的工藝,或用彩繪、點剌、燙花等多種方法,使雕刻的形象完整美觀。

刺繡

是達斡爾族傳統的民間藝術的又一個重要方面,臨近婚齡的姑娘學做針線活、刺繡是最主要內容之一。新娘出嫁時為大家帶去的枕頭、布鞋、煙荷包的刺繡水平如何,歷來是人們評價新娘的一個重要內容。

剌繡的技法,除平繡、貼補繡外,以摺疊繡最有特色。刺繡花樣的多以幾何

塔城地區塔城地區
紋、吉祥如意以及民間故事中的人物,自然界的花鳥、禽獸為內容。

山歌

達斡爾族的民間音樂有山歌、對口唱和舞詞等多種形式,以音調熱情奔放、委婉多變、節奏鮮明、節拍嚴正見長。

山歌,達斡爾人稱為“扎思達勒”,通常在野外生產勞動的間隙或趕車的旅途中唱,歌詞見景生情,可即興填詞。曲調高亢、悠揚,多顫音,具有達斡爾族山歌的獨特風格,達斡爾族民間藝術工作者在本民族山歌基礎上加工改編的《心上人》《山鄉》《催眠曲》等山歌,可謂是當今達斡爾民歌的優秀作品。

風土特產

風乾肉
塔城風乾肉包括風乾牛肉、風乾馬肉、風乾羊肉等,製作風乾肉的時間,一般以秋季為主。秋天既是牲畜最肥壯的時期,同時,也是牲畜大量上市價格相對較低的季節,尤為關鍵的是秋季製作的風乾肉,肥瘦得當。
風乾肉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將新鮮牛肉切成條,拌上適量的蒜泥、鹽,醃製一兩天,然後,懸掛在陰涼通風處,晾至半乾,風乾肉就做好了。風乾肉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最能夠體現地方特色的食用方法則是大盤手抓風乾肉。操作方法是這樣的:把風乾肉洗淨,大塊下鍋清燉。風乾肉煮熟以後,出鍋切成大塊裝盤,然後,用肉湯將擀好的薄面片煮熟,撈出面片,裝入風乾肉盤子內,撒上洋蔥末,一盤濃香四溢的手抓風乾肉就上桌了。風乾肉所做的抓飯,味道也相當好。塔城市鳳蘭小吃的風乾肉抓飯就特別有名氣。
風乾魚
塔城人民借風乾肉的製作方法來加工風乾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塔城盆地的自然環境,為晾曬風乾肉製品和風乾魚提供了自然條件。當地草魚、鰱魚個頭較小,所以製作風乾魚往往首先選擇當地產的鯉魚,重量均在兩公斤以上,製作過程主要是醃製、自然風乾兩道工序。把新鮮鯉魚不去鱗,從背部切開,去除內臟,清洗,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醃製配料塗在魚肉上,醃製24小時,再經過3天時間的風乾,風乾魚就做好了。
比窩
比窩是塔城當地俄羅斯族人自製的一種啤酒,用麵包乾發酵釀製而成,顏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紅色,酸甜適度,近似酸梅湯,是一種無酒精的發酵清涼飲料。不但家家會做,也是塔城人夏秋季節最受青睞的飲料之一,一般都是現做現賣,沒有商標,是名副其實的家庭釀製“鮮啤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