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庫都克廢墟

塔勒庫都克廢墟

塔勒庫都克廢墟,坐落在葉爾羌河岸,古蹟已留在沙下。1976年,陸續有兩人爬涉沙漠,發現了三件袷袢、一條纏頭白紗,一塊小毯、一把鑲著寶石的短刀、銀鞍套和其他裝飾物象綢、書、函件等許多東西。這些東西的一部分公開流人人們手中之後,一些人陸續來這兒挖掘,找到東西的人,除了使用裝飾物之外,把書、函件、綢等給了鄉約和討飯的。

簡介

(1)一件男人穿的土織條紋布袷袢,紅黃道兒,紗布里子,手工織成,邊上是難以辯認的紙樣的棉,絎著一百米寬的行兒。袷袢袖子窄,衣襟寬,袖口窄而長,長1.2米,腰寬1.34米,襟寬2.6米,袖長85厘米,袖口十厘米,上有皮領,右邊短,一直到胸,左襟長,直到腋下,腋下肋部兩處有扣兒。

(2)女式袷袢,用黃色土織條紋布縫製,縫製與男式袷袢相同,直襟不用扣兒,前面用紐扣緊固,用線結的衣扣兒扣住。它的式樣挺好看,身長1.25米,腰寬84厘米,襟寬2.24米,袖75厘米,袖口寬10厘米。兩袖肘部對面有縫得很漂亮的象衣袋口樣的與袖口一樣大的洞孔。由於這種袷袢的袖長比現在的袷袢袖要長三十厘米,女人做事時手即從這個洞孔伸出活動操作。

(3)“賽依萊”,現在也稱腰帶,儘管埋在沙下年代長久,但仍未退色和腐爛,用大紅線織得粗糙,有篩眼兒一樣粗。長2.2厘米,寬25厘米,兩端織線留下20厘米長的穗子擺動。

(4)“戴斯塔爾”,用一片白紗布做成,長8.72米,寬24厘米,專為纏頭布織成,線勻稱、結實,比現在的紗布質量要好。

至於說到纏頭布這樣長,那是因為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作乃瑪孜時,習慣於卷著其他纏頭布念經,用它來作乃瑪孜,就方便了,另一‘方面戰時當作繩上下時用,死時用以裹屍,所以織得很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