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前鎮[樂平市下轄鎮]

塔前鎮[樂平市下轄鎮]
塔前鎮[樂平市下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塔前鎮為地名,我國同名鄉鎮主要有:江西省景德鎮樂平市塔前鎮,該鎮地處江西省樂平市西北部,距景德鎮26公里,鎮域總面積122.5平方公里,103個自然村,截止到2008年共住戶9712戶,3.8萬人 目前包含科山鄉總共為目前為18村委會 100不到的自然村。

基本信息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

塔前鎮塔前鎮
概述

塔前鎮位於南平市延平區南部,東與夏道鎮爐下鎮相連,南與尤溪縣聯合鄉毗鄰,西與沙縣交界,北與西芹鎮接壤,處於延平、沙縣、尤溪三縣(區)結合部。全鎮土地總面積147.29平方公里,14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塔前鎮總人口24748人。

該鎮交通便捷,福銀高速以及南平經塔前至尤溪的縣道縱貫全境,在塔前設有高速互通預留口。距南平市區31公里,與西芹鎮接壤的北大門20公里,為6米寬水泥路面,全鎮11個行政村實現水泥路面硬化。

塔前鎮氣候優越,屬溫和濕潤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19度,無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擁有森林面積9.84萬畝,毛竹山資源6.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6%。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石英砂、石灰石、矽灰石、鉛鋅礦等。特色農業有:以虎山村為龍頭的高山反季節蔬菜,棚下村百合花基地,虎山、大坪、西洋等村紅豆杉種植等。

該鎮電力屬省網直供區,電力供應十分充裕,電價全省統一。郵電通訊設施完善,行政村均已開通程控電話,實現手機信號覆蓋。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

塔前鎮塔前鎮
歷史人文

塔前歷史悠久,曾有白塔、塔前、土堡之稱。

1949年8月南平縣人民革命政府編為八個區,屬第五區(西芹),

1961年成立土堡公社,

1984年撤社建土堡鄉,

1989年更名為塔前鄉,

1993年撤鄉建鎮。塔前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史,是南、沙、尤革命的發祥地,南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誕生在塔前菖上村,為省定老區鄉鎮。1940年中共地下黨員余維新在此點燃了革命烈火,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塔前鎮華光廟
建築景觀

宋末元初曾於塔前溪和石城溪交匯處建有一座七層白塔,後毀於明正統年間,在遺址處僅存三塊長80厘米、寬40厘米、高50厘米三面稜角刻有羅漢佛身的浮雕塔石,後在此壘有“永濟堡”一座,古堡又於1949年被土匪所燒,故有:白塔、塔前、土堡之稱。1993年撤鄉建鎮,應廣大民眾要求在牛頭山重建七層寶塔一座,以示紀念。文物古蹟有:石城村“福興橋”,建於道光九年(公元1824年);西洋東邊“古井”,建於北宋元估六年(公元1091年);西洋“龍崗寨”,為綠林好漢鄧茂七屯軍地[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永濟堡”遺址,建於宋末元初。白塔,建於公元1993年。宗教景觀有:米岩觀、蓮花寺、白馬三聖大王寺、華光廟、伏虎廟。革命遺址有:余維新烈士墓、余維新舊居、上坑會師舊址、閩贛邊境游擊隊紀念碑,南沙尤革命鬥爭塔前陳列室。此外還有大坪村百年紅豆杉群等。境內金鳳山(1387.2米)為延平區最高山峰。

塔前鎮紅豆杉種植
產業發展

1997年脫貧以來,塔前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2006年塔前鎮全年社會總產值完成5.2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企業總產值4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

三大產業發展迅速。一是電線電纜業。南線電纜有限公司是該鎮最大的企業,年產值達1.8億元。主要生產“南線”牌註冊商標的鋼芯鋁鉸線、裸鋁線、橡套軟電纜、PVC塑膠絕緣電線、電力電纜等多種規格的產品。下屬企業雙龍漿料廠,新上一條年產100噸松香環氧樹脂生產線,已實現投產。南線新增一條中高壓電纜生產線,2006年列入市“四個一百”儲備項目,正在組織實施。二是竹木加工業。竹木加工業是塔前鎮的基礎產業,有竹木製品加工企業和清水筍罐頭廠達

塔前鎮遠眺延平區塔前鎮

53家。主要產品有夾心板、竹膠板、麻將蓆、香芯、清水筍罐頭等。塔前鎮正立足豐富的毛竹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提高毛竹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三是特色種植業。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達5000多畝,傾力打造反季節蔬菜區域經濟。另一方面紅豆杉種植,已發展紅豆杉育苗基地750畝,種植紅豆杉2000畝。力爭通過3年發展達到1萬畝,均由三三藥業有限公司投資。

文化教育事業也日趨進步,擁有一座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內設電影放映廳、電子閱覽室、棋藝室、桌球廳、桌球廳、健身房等設施,是民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所,各行政村均開通了有線電視,醫療衛生設施較完善,基本滿足全鎮人民衛生保健的需求。教育基礎設施配套,鎮內建有一所中學,13個6年制完小,學生可以實現就近就讀。

江西省樂平市塔前鎮

塔前鎮塔前鎮
概述

塔前鎮地處江西省樂平市西北部,北臨昌江區,西與鄱陽縣相鄰,北與浮梁縣接攘,距樂平市11公里,距景德鎮26公里。皖贛鐵路(設有塔前站)、新老206國道、景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素稱“樂平北大門”。 塔前鎮內塔科公路、何山公路、新馬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與周邊聯繫緊密,邊貿繁榮。塔前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資源豐富、山川秀麗、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資源、區域三大”優勢,是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好地方。

塔前鎮天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大量的石灰石、菊花石、大理石、陶粒礦、高嶺土、煤炭、溫泉、礦泉水等天然資源,其中超輕型陶粒礦儲量為全國第一,菊花石為全國三大儲藏地之一,月湖溫泉、龍潭溫泉、龍田飲用天然礦泉水在景德鎮市獨一無二。

塔前鎮山川鍾秀,文化源遠流長。塔前是長江二級支流潘溪河的主要源頭,被列為長江生態林建設保護區,處處青山秀水,奇峰異石。在明清時期曾是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僅有史前古洞遺址、千年“陶鄉”、古街、古民居、古橋、古戲台、古驛道等獨特的人文景觀,還有奇特的神峰、乳泉、古柏、古樟、月湖溫泉等自然景觀,聚集了人文自然和旅遊資源之精華,雅俗共賞,令人留戀忘返。

塔前鎮塔前鎮
沿革區劃

1950年設塔前鄉,

1958年建超美公社,

1959年更名岩前公社,

1968年易名塔前公社,

1984年建鄉,

1997年設鎮。位於市境西北部,鎮政府駐塔前,距市府10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9萬。皖贛鐵路、206國道和塔(前)科(山)公路過境。

轄萬山、下徐、老山下、岩前、范莊、塔張、瀛里、大禪、太安、花門樓、新屋場、馬家、塔前、新園、桃林、彭家、塔揚、楊安18個村委會。

塔前鎮塔前鎮
投資環境

塔前鎮生機勃勃。為加快小城鎮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塔前鎮小城鎮總體規劃》,按照高起點、高規劃、高標準的“三高”原則,著力打造“三橫三縱”的小城鎮建設框架,由原來的1.5平方公里的建設框架拉大到6平方公里。投資210萬元,新建了一條長1.6公里,寬10米的雁塔街,現正著手建設雁塔街南、北路;興建了為民中心辦公樓;對鎮政府院子進行了花園式綠化,並對雁塔街進行了綠化,路兩邊全部栽上了棕樹;正在籌建日產水2000立方米,供7100多人生活用水的自來水廠;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積約20畝,總庫容3萬方的垃圾處理場,同時為改善全鎮生活環境,定於每月的26日為全鎮“垃圾清運日”;現在的塔前鎮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市場繁榮,社會和諧,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塔前鎮柿子
經濟狀況

塔前鎮域總面積122.5平方公里,103個自然村,9712戶,3.8萬人口。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個分場。耕地總面積24600畝,水面2370畝,山林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生態環境優美。05年經濟總量達19814萬元,財政總收入達243.4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150元。

塔前鎮工業發達,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民辦工業有以石灰石、高嶺土、紅壤土等為原材料的生產企業36家,有以家具製造、交通運輸為主導的個體企業220家,其中投資達1500萬元的外資私營企業3家。

塔前鎮農產品十分豐盈,盛產優質大米、時鮮果品及毛竹、木材林。處處穀米滿倉、豬羊滿欄、雞鴨滿圈、綠蔭滿眼。主要特產有彭家村奈李、新場村的皮蛋、陳家村的柿子、下徐村的茶油等,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