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頓

塌頓

蹋頓(?-207年),東漢末年遼西烏桓(亦稱烏丸)的首領,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總攝三王部。在袁紹與公孫瓚相爭之際,蹋頓曾出兵協助袁紹,擊破公孫瓚。袁紹因此假傳朝廷詔命,賜予蹋頓及三王難樓、蘇仆延、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後來,難樓、蘇仆延率其部眾奉立樓班為單于,蹋頓於是退位為王。袁紹死後,繼承人袁尚被曹操打敗,轉而求助蹋頓,當時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烏桓有十萬多戶,袁尚企圖憑著這些兵力及人力,奪回河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自出征烏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大破烏桓、袁氏的軍隊,蹋頓在此戰中被曹操的先鋒張遼所斬殺。曹操揮軍追擊,收降胡、漢人口二十多萬人。

人物介紹

東漢末年烏丸的首領,烏丸大人丘力居的從子,總攝三王部。曹操北征烏丸時,蹋頓率兵阻攔,被斬。袁紹死,其所領四州皆為曹操攻破。其子袁尚袁熙投烏桓去,為塌頓所納。曹操北征烏桓,塌頓出兵與曹兵交鋒,被曹純的部隊擒獲(一說被張遼斬首)。

相關記載

《三國演義》:田疇引張遼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會合蹋頓等數萬騎前來。張遼飛報曹操。操自勒馬登高望之,見蹋頓兵無隊伍,參差不整。操謂張遼曰:“敵兵不整,便可擊之。”乃以麾授遼。遼引許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奮力急攻,蹋頓大亂。遼拍馬斬蹋頓於馬下,餘眾皆降。
《三國志·魏志·張遼傳》:從征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三國志·魏志·曹仁傳》:及北征三郡,純部騎獲單于蹋頓。

史書記載

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太祖潛師北伐,出其不意,一戰而定之,夷狄懾服,威振朔土。遂引烏丸之眾服從征討,而邊民得用安息。
漢末,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眾五千餘落,上谷烏丸大人難樓,眾九千餘落,各稱王,而遼東屬國烏丸大人蘇仆延,眾千餘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丸大人烏延,眾八百餘落,自稱汗魯王,皆有計策勇健。中山太守張純叛入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為三郡烏丸元帥,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殺略吏民。靈帝末,以劉虞為州牧,募胡斬純首,北州乃定。後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小,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總攝三王部,眾皆從其教令。袁紹與公孫瓚連戰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助紹擊瓚,破之。紹矯制賜蹋頓、(難)峭王、汗魯王印綬,皆以為單于。
後樓班大,峭王率其部眾奉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蹋頓多畫計策。廣陽閻柔,少沒烏丸、鮮卑中,為其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紹因寵慰以安北邊。後袁尚敗奔蹋頓,憑其勢,復圖冀州。會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治廣甯如舊。建安十二年,太祖自征蹋頓於柳城,潛軍詭道,未至百餘里,虜乃覺。尚與蹋頓將眾逆戰於凡城,兵馬甚盛。太祖登高望虜陳,(柳)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其餘遺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歷史評價

《三國志》: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後漢書》:石槐驍猛,盡有單于之地;蹋頓凶桀,公據遼西之土。其陵跨中國,結患生人者,靡世而寧焉。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周、漢之策,僅得中下。將天之冥數,以至於是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