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料路面

塊料路面

用各種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塊狀材料(天然的或人工的)鋪成的路面。所用材料有塊石、煉磚塊、鐵塊、木塊、橡膠塊、瀝青混凝土塊、水泥混凝土預製塊等。目前路面工程中較常用的為塊石和水泥混凝土預製塊兩種,此外,煉磚塊也較適用。

塊料路面

正文

塊料路面的使用歷史悠久。中國很早就用磚塊、石塊和拳石鋪路;俄國用木塊鋪路,歐洲一些國家用石塊鋪路都有悠久歷史;美國在19世紀開始用瀝青混凝土塊鋪路;近30年來,水泥混凝土預製塊路面迅速發展。由於這種塊料路面優點多,推廣使用的國家日漸增多,是目前塊料路面中很重要的一種類型。
塊石路面 根據所用石料形狀、尺寸及修琢程度分為長方石、小方石、粗打(拳石)或粗琢塊石等路面。這種路面堅固耐久,清潔少塵,養護修理方便,能適應重型汽車及履帶車輛交通。但石料須加工琢制,並須用手工鋪砌,較為費工,路面平整度較差,影響車速和行駛舒適。
塊石路面鋪砌在墊平層之上。墊平層的作用是墊平基層表面及石塊底面,保持石塊頂面平整,並緩和車輛行駛時的衝擊和振動作用。石塊之間須用填縫料嵌緊,使石塊不致鬆動,以加強路面整體性,並保護石塊邊角,減少滲水。石塊多用堅硬玄武岩、輝綠岩及細粒勻質花崗岩加工製成,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長方石尺寸分矮、中、厚三種,一般厚為10~15厘米,長為15~30厘米,寬為12~15厘米。小方石尺寸分矮、厚兩種,一般厚為8~10厘米,長為7~11厘米,寬為7~11厘米。粗琢塊石一般厚為10~13厘米,長為8~11厘米,寬為6~11厘米。石塊形狀近似正方體或長方六面體。頂和底面平行。長方石和小方石路面對基層和墊層的質量要求較高。一般基層用140號水泥混凝土,墊層用100號水泥砂漿。鋪砌時在墊層上先沿路邊縱向排列二至三行石塊(長邊與路中線平行)。長方石路面有橫向排列、縱向排列及人字形排列數種(圖1)。小方石路面除一般橫向排列外,也有作弧形或嵌花式扇形鋪砌的(圖2)。拳石及粗琢塊石路面可直接鋪砌在5~20厘米厚的砂或爐渣墊層上,其下也可用碎磚、碎石、級配礫石等材料作基層。排砌時須使石塊互相嵌緊,錯縫,表面平整,石料長邊與行車方向垂直,用砂或石屑嵌縫後壓實穩定。在低級道路工程中,也有用錐形塊石、片石或圓石作各種路面的基層。石料等級可比面層稍低。錐形塊石應具有平整底面,面積不小於100厘米2,厚度一般為14~20厘米。一般鋪在砂、砂土、爐渣等墊平層上或直接鋪在良好的土基上。鋪砌時石塊大面朝下,排砌緊密,長邊應與道路中線垂直,縱橫縫錯開。相鄰塊石表面高差不宜大於2厘米。然後用片石嵌縫,灑水碾壓平整穩定。
塊料路面塊料路面
塊料路面塊料路面
混凝土預製塊路面 用水泥混凝土預製塊鋪砌而成。塊體可以預製成各種形狀和色彩,並能採用機械化施工,路面平整,強度高,適用於荷載很重的工業區、港區道路及貨櫃堆場等處。又因路面色彩圖案美觀,也適用於公園、廣場及街坊、住宅區等處道路。近年來,有關國家對混凝土塊體的形狀、強度、路面設計和施工工藝等都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目前使用的塊體表面一般不大於300厘米2,厚度一般為6~10厘米。塊體形狀有矩形、折線型和曲線型等數種。平均抗壓強度為60兆帕。這種路面要求具有非常平整和足夠強度的基層。基層可用各種穩定土或粒狀材料。其上加鋪 3厘米厚的砂墊層。塊體可用人工鋪砌,也可用機械鋪砌。人工鋪砌方法與塊石路面鋪砌方法相似。機械鋪砌方法是將若干塊體排列在一起組成一匝(表面積約為0.25~1米2),然後用人力機械或動力機械夾住兩側,移動至鋪設地點,放下就位, 再撒鋪嵌縫砂, 震壓密實。機械鋪砌的工效可達350~400米2/台班。
瀝青混凝土塊路面 早年多用於城市道路及橋面。一般用石屑、石粉和粘稠瀝青加熱拌和壓制而成。尺寸一般為:長30厘米,寬13厘米,厚5~10厘米。多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厚約1.5厘米。這種路面現已少用。
木塊路面 早年用於城市道路。木塊用硬松木製成,並經防腐處理。尺寸一般為長20~25厘米,寬6.5~10厘米,厚7.5~9厘米。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這種路面造價昂貴,目前已很少用。
煉磚塊路面 用頁岩及粘土經高溫燒制陶化的磚塊鋪成的路面。煉磚組織均勻,耐磨經久,可製成各種形狀、色彩和花紋。適用於廣場、人行道等處。長方形煉磚塊的尺寸為長22厘米,寬10厘米,厚6~10厘米。其下應有強度足夠的基層或墊平層。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