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蘭

堯山蘭

堯山蘭,本名劉文韜,曾用名劉福壽,主編、作家,1966年5月17日生,2010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雙碑鄉西良中村人。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堯山文學流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劉文韜全集》(團結出版社2014.12)、《情系大地》(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12)、《醬業大王》(團結出版社2014.10)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堯山蘭,本名劉文韜,曾用名劉福壽,男,漢族,新聞專業,1966年5月17日生,畢業於山西大學,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西良村人。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現在人民日報社工作。

中國散文學會 · 會員證中國散文學會 · 會員證

主要作品

《醬業大王》 中國報告文學 2013.7

《情系大地》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3.12

《劉文韜全集》 團結出版社 2014.12

堯山蘭在河北省作家協會堯山蘭在河北省作家協會

本人簡歷

(一)學習簡歷
1974年在河北省隆堯縣西良國小學習
1980年在河北省隆堯縣雙碑聯中學習
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河南省洛陽市80304部隊孟津教導大隊第四屆預提幹部班
2010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
(二)工作簡歷
1986年在北京建築總公司學習市內壁紙裝飾技術
1987年在河北省內丘縣化肥廠工作
199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打工
1999年在《河北經濟日報》工作
2004年在《河北法制報》工作
2006年在北京“中華大地之歌”徵文組委會工作
2014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

獲得榮譽

2009年10月獲北京中華大地之歌徵文“十佳優秀新聞文化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3年12月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第一部新聞作品集,被譽為“中國新聞界一匹千里馬”

2015年4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我的讀書故事(趙州橋杯)”徵文優秀獎

2015年8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三等獎

獲獎證書獲獎證書獲獎證書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獲獎證書

一生大事

1、1966年5月17日誕生於河北省隆堯縣西良村。
2、1982年畢業於隆堯縣雙碑鄉聯中,因為酷愛讀書,被師生譽為“書痴少年”。
3、1983年應徵入伍,擔任文書,勤奮自學高中文化知識,參加軍事院校高考,成功錄取。
4、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河南省洛陽市80304部隊孟津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由於母親重病臥床、家裡負債累累,自己拿不出提乾需要的5000元費用送禮,被迫揮淚離開了心愛的軍營,宣告提乾失敗。
5、1986年在內丘縣化肥廠當臨時工。在內丘文聯《百果》文學報上,發表小小說《師徒之間》。在《隆堯文化》報上,發表小說《啞女》,筆名劉濤。同年10月從北京回到內丘化肥廠,收到來自隆堯縣廣播電視局招聘編輯的通知:我局擬於近期招聘編輯3-5名,現有人推薦你,但不知你本人是否同意?如有意從事該項工作,請務於7月20日之前來局面談,過期不候,地址:義風村微波站。因為逾期,宣告招聘失敗。
6、1987年戀愛失敗。
7、1988年投稿失敗。
8、1989年自考失敗(沒錢報名)。
9、1990年到隆堯縣委大院找縣委書記齊某,毛遂自薦,尋工作未果,失敗。
10、1991年到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卜爾漢圖嘎查,全國會計先進工作者斯仁扎布的沙包和昆都侖召火車站打工。陸續在《包頭日報》副刊,發表紀實散文《蒙漢情深》、《我為“包頭日報”副刊打工》、《昆都侖召廟參觀記》、《一個多情男子的自白》、《打工鴛鴦與外號》、《沙場遇險記》等10餘篇。筆名分別是:堯山、堯山蘭、堯山·蘭。
11、1998年在湖南《雪峰》雙月刊,發表紀實文學《打工難忍妻子被騷擾》,大約5000字。同年,被聘為湖南省作家協會特約創作員。
12、1999年2月10日加入河北省作家協會。4月在《河北經濟日報》社工作,任編輯、記者。發表人物通訊《創新----齊榮景的執著追求》、《電力局長夏運江》、《王貞國:赤心熱血灑交通》、《趙原子:心繫抗旱不了情》、《楊立德:心誠萬事通》等40餘篇。
13、2004年在《河北法制報》社工作,任編輯、記者。發表人物通訊《永創一流----記全國監獄管理先進工作者、滄州監獄長任建慶》等。
14、2006年4月辦理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手續,在山西省啟動異地考試程式。
15、2010年6月30日畢業於山西大學。同年11月,采寫的《醬業大王》榮獲“中華大地之歌”徵文一等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布赫的親切會見、合影留念。
16、2012年參加央視網徵文大賽,有《懷念母親》、《假如我是春晚導演》、《我和央視網的故事》、《緬懷戰地記者方大曾》、《抗日名將左權》等10餘篇散文,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另外,散文《蒙漢情深》編入金星教育《國小教材全解》(網路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17、2013年1月21日加入中國散文學會。3月29日在中國人物傳記網發表《樊騰鳳傳》。7月在《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發表《醬業大王》。12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一書。
18、2014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8月由北京民革中央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告文學《醬業大王》一書。12月團結出版社出版《劉文韜全集》。

19、2015年4月散文《我的讀書故事(二則)》獲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我的讀書故事(趙州橋杯)”徵文優秀獎。2015年8月報告文學《鄉親們身邊的“120”----記“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周松勃》獲河北省作家網“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優秀獎。

獲獎證書獲獎證書

新聞報導

堯山蘭作品獲“我的讀書故事”徵文優秀獎

河北法制網訊(蔣文軍) 4月22日,第五屆“我的讀書故事”徵文大賽頒獎大會在河北省作家協會舉行,我省作家堯山蘭的散文作品《我的讀書故事(二則)》,獲徵文大賽優秀獎。
堯山蘭,本名劉文韜,男,漢族,1966年生,畢業於山西大學,邢台市隆堯縣人。師從著名作家堯山壁,先後出版《情系大地》、《醬業大王》、《劉文韜全集》等。
據了解,“我的讀書故事”徵文大賽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作家協會聯合主辦,是為了紀念“世界讀書日”,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而發起的一項重要文學活動,自2010年啟動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五屆。

來源:河北法制網2015.4.28

主要成就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記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
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有一顆善良的心,他那顆善良的心就像太陽一樣,照亮了自己暗淡的人生道路,溫暖了別人冰冷的精神世界。
(一)
劉文韜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西良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
劉文韜的善良之心,傳承於他的母親張九菊。據其80歲的父親劉忠賢講,劉文韜母親在照顧贍養老人方面,做的比他大娘誠懇實在,一度受到劉文韜爺爺的稱讚。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同樣是煮麵條,劉文韜大娘煮的麵條比較少,總是不夠老人吃,為了把麵條顯示出來,在碗裡用筷子把麵條不停地挑起來,一遍接著一遍,不然的話,麵條就會沉到碗底,顯得湯多面少,相對節儉,而劉文韜母親呢,每當輪到劉文韜爺爺來自己家裡吃飯,則是湯少面多,如果一碗稠面不夠吃的話,再加一碗,比較大方。母親敬老愛親的善舉,在劉文韜幼小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讓他一生都難以忘記中華優良傳統美德。
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劉文韜從小就想做一個濟貧助困的善良兒童。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個同學叫李吉海,家裡生活非常困難,其母親守寡,身體狀況欠佳,幾乎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弟弟尚小,也不能到地里幹活,同學們都不願意與之接近交往。劉文韜看在眼裡,很是同情,主動跑到李吉海同學家裡,在炎熱的夏季,幫助其收割小麥,趁著土地墒情好的時候,連續點播玉米種子、鋤地、拔草,秋季來臨的時候,利用星期天,給他家掰玉米、刨玉米茬。李吉海的母親,逢人便說:“劉街劉忠賢家的那個胖墩兒,樂於助人,常做好人好事,真是個好孩子,長大了肯定會有大出息。”
善心常駐,為劉文韜長大之後走上打工之路,一心從事報告文學創作,成為當代優秀報告文學作家,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寫作基礎。
(二)
1992年,24歲的青年劉文韜,因為生活所迫,離開故鄉,離開年邁的父親,到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打工,用一顆善良之心,為他與全國會計(蒙古族)先進工作者斯仁扎布的友情,譜寫了一首民族團結進步的友誼之歌。
劉文韜認識斯仁扎布是在1992年6月。
當時,斯仁扎布擔任包頭市郊區政協委員、阿嘎如泰蘇木卜爾漢圖嘎查會計。據悉,他從16歲起開始從事會計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一絲不苟,1983年被評為“全國會計(蒙古族)先進工作者”。1992年,為貫徹中央及國務院關於少數民族地區“牧民率先達小康”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帶病開辦了一個個體沙包,每年向國家上繳利稅10000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沙包剛開工不久,不幸因工造成一起人身死亡事故。為此,沙包面臨停產的威脅......
人遇難處,肝膽相照。
當斯仁扎布找到劉文韜的時候,沙包里的民工們都跑光了,眼前只剩下一座光禿禿的露天沙包,空曠而冷寂,在沙包即將倒閉之際,他把賬本鄭重地交給劉文韜,誠懇地委託劉文韜幫忙代為管理......
劉文韜和妻子經過多次商量,決定以實際行動幫助斯仁扎布順利度過難關,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時候,伸出年輕有力的臂膀。可事實上,並非如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劉文韜遇到了許多困難。
缺人。正值農忙季節,當地人手很少,劉文韜不得不打長途電話向老家親戚門上求援,結果,人雖然來了七八個,可老家卻在這時出了事,妻侄突然觸電身亡,又把其中兩人叫了回去。
缺車。劉文韜到用料廠家聯繫業務,很多人對劉文韜的助人舉動倍加讚譽,但也有個別人奚落到:“非親非故的,幹嘛這么替別人賣命?是不是中間圖了什麼好處?”聽到這種作踐之詞,劉文韜心裡非常難過,即使難過,但他還是堅持繼續做下去。
缺錢。叫來的民工,包括劉文韜的親戚們,他們都怕幹完活開不了支,問劉文韜怎么辦?面對一個個如饑似渴的面孔,無奈,劉文韜只好利用自己愛寫稿、妻子愛嘮叨的看家本領,辦起“沙包夫妻廣播站”!循循開導,穩定人心,激發人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因為黑暗之中孕育著黎明......
在劉文韜的鼎力幫助下,斯仁扎布硬是勒緊腰帶,咬住牙關,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毅力,憑著一顆用汗水和追求凝成的滾燙的心,開鑿出一條金色的成功之路。
可是,1994年病魔卻急不可待地吞噬了斯仁扎布僅50歲的生命!
1995年,劉文韜繼續幫助斯仁扎布的老伴兒把沙包辦下去,直到斯仁扎布的老伴兒因身體狀況欠佳停辦為止,他們之間的真誠友情,才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佇立在斯仁扎布的遺像前,劉文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舉手擦淚,彎腰施禮,深深地表達一個來自內地的打工青年由衷的敬意,此刻,青年劉文韜的眼前仿佛又浮現出斯仁扎布在世的音容笑貌......
(三)
中國當代作家王蒙有句名言:“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平安,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樂觀。”
正是藉助作家王蒙的名言指引,中年劉文韜把自己的一顆善良之心,完全投入到對報告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上。
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洛陽市某部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和山西大學(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現已50歲的作家劉文韜,經常對自己的學生們說:“報告文學是我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常做好人好事是我一生的口頭語,我就像農民一樣,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文學的百花園裡勤奮耕耘,汗流浹背,播撒善的種子。”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劉文韜老師在《中國報告文學》、《唐山文學》、河北作家網等全國、省、市級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總計40多篇(部),其中,報告文學《醬業大王》2004年獲人民日報《大地》月刊社“中華大地之光”徵文一等獎,《鄉親們身邊的“120”》2015年10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三等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文韜短篇報告文學作品集《情系大地》2013年12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該書充滿了善意的正能量,充滿了對祖國的愛,對社會的愛,對人生的愛,對事業的愛,大部分作品都突出了“捐助奉獻,造福社會”的中心思想,由於善良的品格,使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成名後,逐漸形成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劉文韜全集》2014年12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劉文韜父親在即將離世的那一刻,諄諄告誡劉文韜,說:“人這一生,吃不窮,穿不窮,就怕精神受了窮,所謂精神,指的就是善門常開,枕善而眠,擇善而行,與人為善,兼善天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父親的話,猶如一塊試金石,投進劉文韜寬闊似海的內心深處,激起一道道波浪,洶湧澎湃。
劉文韜父親的臨終遺言,讓劉文韜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那就是:為了國家繁榮富強和社會安定和諧,行善是成為作家的必經之路,積德是創造文化精神財富的根本源泉。
(四)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紮根人民的根本方針,堅持把握中國精神和時代脈搏,堅持精品創作,繁榮我國的報告文學事業,實現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偉大復興,劉文韜除了自己熱衷報告文學創作外,善心不斷,還義務做了一系列文學“傳、幫、帶”工作。
隆堯籍青年樊麗坤、一鳴(筆名)、劉永凱、劉佳麗、安韋韋等人,他們都喜歡報告文學創作,先後拜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為師,可是,他們中間有些人家庭貧窮,有些人沒有學歷,有些人難找工作,有些人缺乏報告文學知識和導師,要實現報告文學作家夢,非常困難。為了幫助他們圓一個高尚美麗的報告文學作家夢,劉文韜首先資助一鳴家35000元做生意,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接著,對畢業於河北大學檔案系的大學生安韋韋,單獨進行了報告文學知識的講解指導,解決其知識匱乏問題,然後,到山西省陽泉市,為樊麗坤、一鳴、劉永凱、劉佳麗報考了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的自學考試,解決他們的工作問題,最後,對學生們有針對性地設立“劉文韜報告文學獎”,獎金分別是1-5萬元不等,鼓勵他們“把創作報告文學題材的優秀作品,當做自己一生奮鬥的事業目標,把報告文學事業當做自己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在劉文韜老師的帶動下,截至目前,已有一鳴、劉永凱兩名學生,完成大學本科、專科學歷,分別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報告文學作品多篇,被吸收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其中,劉永凱報告文學《房界巨子----記全國勞動模範魏少軍》2014年9月獲“李大釗杯”徵文優秀獎,樊麗坤、安韋韋、劉佳麗三人,分別在河北作家網發表報告文學《誠信值千金----記河北豪丹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強》、《身殘志堅的檢察官----記全國最美檢察官張秉文》和《沒有什麼比救命更重要----記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馮海龍》,樊麗坤報告文學《誠信值千金》2015年8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優秀獎,安韋韋報告文學《身殘志堅的檢察官》2016年1月獲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城網“網聚河北正能量”徵文三等獎,劉佳麗報告文學《沒有什麼比救命更重要》2016年6月獲《唐山文學》雜誌社第二屆“大愛兆雪杯”全國文學大獎賽徵文優秀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經過深入採訪作家劉文韜,此話讓我更加深信不疑。
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7.11

發表作品

隆泉(散文)
作者:堯山蘭
在河北省隆堯縣境內,有一座海拔只有158米的小山,名叫“堯山”。
傳說,古時候在堯山山頂堯帝廟旁邊,有一條常年奔流不息的活泉,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隆泉。
隆泉,又叫“香泉”,因水質香甜甘冽而著稱。
相傳,遠古時代泉水從堯山石隙間歡快地噴射而出,形成小溪,“嘩嘩”地流遍山下肥沃的原野,它不但可以灌溉農田,而且,如果有人生了病,那么,請他稍微喝上一口香泉水,病情馬上就會有所好轉,所以,連古帝堯鄉的婦女兒童都說,堯山隆泉可以防疫健身,滋補養顏,造福人類,是天然的香泉“聖水”。
但是,解放前由於歷史的原因,堯山隆泉一直未能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以至於造成泉水乾涸斷流,水利受損。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力資源,堯山隆泉才得以充分開發利用,隆堯人發現山上的泉水涸竭後,便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地下的源泉,終於在堯山東麓開發出一條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歷史上罕見的地下“隆泉”。
公元1992年,隆堯人採用地下優質“隆泉”水和十多種名貴中藥,精工研製而成的高級滋補酒“堯鄉宮酒”和純正濃香型中國名牌佳釀“隆泉特曲”,一下子引起轟動,產品不僅在國內受到普遍青睞,而且,同年還在日本東京第四屆國際酒飲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和銀獎。
隆泉出名了。
一瞬間,“隆泉”變成了美酒的代名詞。
因此,我國著名詩人、一級作家石祥同志在1994年8月18日特意為隆堯酒廠,創作了兩首歌曲《我愛隆泉酒》和《美麗的隆堯酒廠》。這兩首地方歌曲,經過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在電視上首次演播後,被人們到處傳唱,至今不衰,在隆堯縣幾乎是家喻戶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正是:
隆堯奇泉甲天下,
小城自古出佳釀,
我愛家鄉堯山美,
隆泉水秀酒更香。
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12.7

代表作品

我的讀書故事(二則)
作者:堯山蘭
(一)割草丟筐
1980年秋天。
一天下午,父親見豬圈裡沒了草料,便讓我到村外去割草,14歲的我放學回家後不由分說,拿起鐮刀,背起竹筐,順便把一本《三國演義》往手裡一攥,就離開了家門。
走到村西,見有一土坑,名曰“王八坑”,此坑大約有一米多深,就跳了下去。
心想,趁時間尚早,不如先看會兒書,再作打算,誰知,由於被書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尤其是“五虎大將”趙子龍,他哪來那么大的力氣?
繼而心想,我經常忍飢挨餓,偶爾,才能吃上一頓白花花的白面饅頭,那還是母親為了照顧我,百年不遇才捨得蒸一回呢!如此下去,我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像趙子龍一樣在百萬軍士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看得入迷,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飯時分。
感覺肚子餓了,便起身往回走,一邊往回走,還一邊低頭看書呢!
到了村口,碰見父親出來。
父親問:“你割得草呢?”
當時,我記得剛看到“草船借箭”一節,興趣正濃,被諸葛亮驚世奇才超人智謀所折服,自己作為一介書生,自嘆不如。此時,突然聽到有人問話,就低著頭匆忙應道:“這些柴草,都已被諸葛亮裝滿了船隻,連帶借來的十萬隻狼牙箭,此刻,已經運回東吳去了。”
父親又問:“哪筐呢?”
我接著又應道:“諸葛亮要借的是箭,而不是筐!你找筐乾什麼?”
剛一抬頭,看到父親氣得臉色鐵青,舉起拳頭欲打。
適才猛一驚醒,才知道把竹筐和鐮刀,竟然不經意地忘在了村西“王八坑”內。
慌忙掉轉頭,瞄準村西方向,飛奔而去,到了地點,見鐮刀和竹筐沒有丟失,終於鬆了口氣。
此時天色很晚,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既然耽誤了割草時間,只好一路上垂著頭,空手悻悻而歸。
(二)拉火滅灶
1980年冬天。
一天中午,母親正在廚房蒸饅頭,讓我在旁邊幫忙拉火。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由於農村生活條件差,用不起電和煤,我家裡平常燒火做飯用的是木製的風箱,燃料用的是從村外撿回來的木棍和農忙秋後剝下來的玉米軸兒。
周末學校放假,我一般不外出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出去瘋玩,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看書,像中國的《儒林外史》、《紅樓夢》、《西遊記》和外國的《堂•吉訶德》、《大衛•科波菲爾》、《茶花女》、《戰爭與和平》等文學名著,我幾乎都餓不擇食,瀏覽無餘。
除了看書,就是幫家裡打雜,幹些零活。
此時,我是一邊拉風箱,一邊看《水滸傳》。
由於看得入迷,被書中西門慶勾引潘金蓮害死武大郎的動人故事所吸引,自己氣得只顧替武大郎憤憤抱不平,竟然忘記了往灶中添柴,導致滅灶。
當時,我記得正看到武大郎上街賣饅頭一章。
偏在此刻,忽然聽到母親在屋內大聲問:“饅頭蒸熟了嗎?時間差不多了啊!”
我立刻答道:“早熟了!武大郎已經上街多時了!想必一會兒就該快回來了。”
聞聽,母親便出來掀鍋。
不看則罷,一看,一下子驚呆了。
原來,鍋中的饅頭像死麵疙瘩一樣,根本沒有膨脹起來。
見我只顧低頭看書,不管灶中火星早滅,母親氣得苦笑不得,仰天嘆道:“你真是一個劉家的讀書好兒郎啊!”
說完,槌我一把,自己蹲下身子,茫然失措地又從頭開始點起火來。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1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