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度山恩仇記

基度山恩仇記

《基度山恩仇記》,作者(法)大仲馬,2010年6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本書為經典名著。

基本信息

梗概

基度山恩仇記

基督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1/4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後面3/4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3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後才匯合在一起。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100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1815年2月底,法老號遠洋貨船年輕的代理船長愛德蒙·堂泰斯回到馬塞港。老船長病死在途中,他曾托堂泰斯把船開到一個小島上去見囚禁中的拿破崙。拿破崙委託堂泰斯帶一封密信給在巴黎的親信。堂泰斯這次回國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他已經準備好要和相愛三年的女友梅塞苔絲結婚,然後一同前往巴黎。但他沒有想到,一場厄運正在等著他。在貨船上當押運員的唐格拉爾一心要取代堂泰斯的船長地位,堂泰斯的情敵——費爾南對他又嫉又恨。結果兩個人勾結到一起,費爾南把唐格拉爾的一張告密條送到了檢查局的手中。5月正當堂泰斯舉行婚禮之際,他被捕了。審理這個案子的是代理檢察官維爾福,他發現密信的收信人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了確保自己的前途,他宣判堂泰斯為極度危險的政治犯,將其投入了孤島上的死牢。

堂泰斯在死牢里度過了14年的時光。開始的時候他堅信自己的清白,總以為檢察官有一天會出現在他面前,宣布他無罪。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失望了,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只有對未婚妻的思念和對老父親的牽掛支撐著他活下去。有一天,他突然聽見有人在近旁挖掘的聲音,原來是隔壁牢房的老神甫在挖地道,卻因為計算錯誤,地道的出口在堂泰斯的牢房。兩人相遇後,老神甫幫助他分析了他的遭遇,堂泰斯開始意識到陷害自己的仇人是誰了。在神甫的教授下,堂泰斯學會了許多化學,文學,語言,文化知識,並得知了一個秘密:在一個叫作基督山的小島上埋藏著一筆巨大的財富,得到它,就能擁有無人所及的財富和權力。有一天,老神甫病死了。堂泰斯按照老神甫的話,躲進了老神甫的裹屍袋,獄卒以為堂泰斯就是老神甫,便把其裝入屍體的麻袋中,而真正的老神甫躺在堂泰斯的牢房,就這樣堂泰斯逃出了監獄。堂泰斯用刀劃破麻袋,游到了附近的一個小島上。次日,一隻走私船救了他,他很快和同船員們成了朋友。他利用四處遊蕩的機會,在基督山島發現了寶藏:一個大櫃分隔成3個部分,分別裝著古金幣,金塊,以及鑽石、珍珠和寶石。堂泰斯一下就成了一個億萬富翁。他現在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報恩和復仇,為此,他要回到社會裡去重新獲得地位、勢力和威望,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錢才能使人獲得這一切,錢是支配人類最有效和最偉大的力量。此時的堂泰斯已經是一個新人了:有淵博的知識、高雅的儀態和無數的財富,深謀遠慮,內心充滿了仇恨。

在復仇之前,堂泰斯決定先要報恩。法老號的船主是一個忠厚、勇敢而且熱情的人。他曾在堂泰斯落難時為他四處奔走,還照顧過堂泰斯的老父親。後來他破產了,絕望當中,他準備自殺。堂泰斯知道之後,替他還清了債務,送給他女兒一筆優厚的嫁妝,還送給他一艘新的法老號。然後,堂泰斯說:“我已經代天報償了善人。現在復仇之神授我以他的權力,命我去懲罰惡人!”在報答了曾在他危難之際給過他無私幫助的人之後,堂泰斯開始一步步準備自己的復仇計畫了。

通過多方打探,他證實了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陷害自己的事實,並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已經同費爾南結了婚,而自己的老父親在病中飢餓而死,他的仇恨之火越燃越旺,但他還要為復仇做許多準備工作。8年之後,堂泰斯回到了巴黎。他化名為基度山伯爵,身份是銀行家。此時,維爾福是巴黎法院檢察官,唐格拉爾成了銀行家,費爾南成了莫瑟夫伯爵及議員,3人都飛黃騰達,地位顯赫。

基度山伯爵的目標首先是費爾南。費爾南為了謀取一切私利可以說是壞事做盡,此時他更名換姓,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基度山伯爵早就摸清了他歷史,現在假他人之手在報紙上披露了費爾南20年代在希臘出賣和殺害了阿里總督的事實,引起了議員們的質詢。在聽證會上,基度山伯爵收養的阿里總督的女兒海黛出席作證,揭發了弗爾南在與土耳其人的無恥的交易的中,不但把城堡拱手相讓,而且把他的恩主殺害,並把恩主的妻子、女兒作為一部分戰利品,賣得40萬法郎的罪行。審查委員會斷定費爾南多犯了叛逆罪和暴行迫害罪,這使得費爾南名譽掃地,狼狽不堪。費爾南本來寄希望於兒子阿爾貝同基督山伯爵決鬥,以此雪恥,但他的妻子(堂泰斯的未婚妻)早就認出了基度山伯爵就是堂泰斯,她把真相告訴兒子阿爾貝。最後兒子阿爾貝不顧自己的名聲,與基度山伯爵講和,並決定同母親一起拋棄沾滿了鮮血與恥辱的家產,不辭而別。無奈與盛怒之下,費爾南多只有自己去找基度山伯爵決鬥。決鬥時,基度山伯爵用很冷淡的口吻嘲諷地說:“您不就是那個在滑鐵盧之戰前夕開小差逃走的小兵費爾南嗎?您不就是那個在西班牙當法軍嚮導和間諜的費爾南中尉嗎?您不就是那個背叛、出賣並謀害自己恩主的費爾南中將嗎?而這些個費爾南多加起來,不就是現在身為法國貴族議員的您嗎?”最後,基度山伯爵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費爾南多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裡,正遇上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離家出走——一個去鄉下隱居,一個去投軍,極度害怕與絕望使得他開槍自殺了。

基度山伯爵的最大的仇人唐格拉爾。唐格拉爾在法軍入侵西班牙時靠供應軍需品發了橫財,他的銀行現在可以支配幾百萬法郎的資產。基度山伯爵為了取得唐格拉爾的信任,拿出歐洲大銀行家的3封信在唐格拉爾那裡開了3個可以“無限透支”的帳戶,懾服了唐格拉爾。之後他收買了電報局的雇員,發了一份虛報軍情的電報,誘使唐格拉爾出售債券,折損了一筆巨款。基度山伯爵於是將一個逃犯——維爾福和唐格拉爾夫人的私生子貝內代托打扮成義大利親王的兒子,介紹給唐格拉爾。為了避免銀行的倒閉,唐格拉爾將女兒嫁給了“親王之子”。在婚禮上,憲兵逮捕了這個逃犯,讓唐格拉爾出了大醜。在無奈之下,唐格拉爾竊取了濟貧機構的505萬法郎逃往義大利。途中,他落在了基度山伯爵的強盜朋友的手上。他們先把他餓得半死,然後以10萬法郎的高價向他出售一頓飯,直到把他的505萬法郎全部都榨光。唐格拉爾被迫為自己所犯的罪行懺悔。此時基督山伯爵出現了,向他公開了身份,說:“我就是那個被你出賣和污衊的人。我的未婚妻被迫改嫁,我的父親被你害得餓死。我本來也應該讓你死於飢餓,但我饒恕你。”唐格拉爾聽後大叫一聲,倒在地上縮成一團。隨後,基度山伯爵給了他5萬法郎讓他自謀生路。唐格拉爾飽受折磨和驚嚇,他的頭髮全白了。

基度山伯爵第三個仇人維爾福,他決定用更殘忍的手段全面摧毀維爾福的一切。他先買下了維爾福以前的一所處所,在這裡維爾福曾企圖殘忍地活埋自己和唐格拉爾夫人的私生子。然後他巧妙地將二人引到這裡,並點出了兩人當年的醜事。結果,唐格拉爾夫人當場暈倒,維爾福不得不靠在牆上喘息。經過一番較量,維爾福對基度山伯爵的身份發生了懷疑。他找到了基度山伯爵的兩個密友詢問,但這兩個密友都是基度山伯爵一個人扮演的,自然他一無所獲。此時,基度山伯爵注意到了維爾福家庭內部的一個破綻:維爾福的後妻企圖讓自己的孩子獨自繼承遺產。於是他假裝無意之中透露給了她一個毒藥配方,後者利用這種毒藥毒死了維爾福的前岳夫和前岳母、老僕人,並陰謀毒死前妻的孩子瓦朗蒂娜。由於堂泰斯的恩人的兒子愛瓦朗蒂娜的關係,基度山伯爵對後者暗中保護,並讓她暗中觀察到了繼母下毒的過程。之後,基度山伯爵將這個孩子用強力麻醉劑將她麻醉,做出假死的現象,並將她的“屍體”送到了基督山島上。維爾福在悲痛只要為女兒報仇,即向他的妻子發出了死亡的命令。在審理那個險些成了唐格拉爾女婿的逃犯殺人案中,檢察官就是維爾福。在基度山伯爵的授意下,逃犯當眾說出了自己的身世。維爾福知道已落到一個復仇之神的手裡,被迫承認“無須證據,這個青年人所說的話都是真的……從此刻起,我悉聽下任檢察官的發落。”這時,維爾福的臉色像死人一樣蒼白,牙齒像一個發寒熱的人那樣格格的打抖。他倉皇地回到家裡,想在這裡尋找一處避風港,但他發現妻子因為罪行敗露已經服毒身死,並毒死了自己心愛的兒子。此時,伯爵出現了,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巨大的打擊之下,維爾福瘋了。

而在巴黎,他也遇到了老恩人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伯爵對他十分愛護,並與他和他的家人成為了最好的朋友。當伯爵命死神在維爾福家中遊蕩時,卻意外地發現維爾福的女兒與馬克西相愛,他巧施妙計使瓦朗蒂娜假死。而馬克西利安卻不明真相,悲痛地想要自殺,伯爵無奈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阻止了他。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馬克西利安與瓦朗蒂娜接受了伯爵的禮物,走到了一起。

基度山伯爵大仇已報,他深深地感謝上帝。在他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帝的旨意。他說:“現在我的工作完成了,我的使命終止了。巴黎,告別了!”於是,同收養的阿里總督的女兒埃黛遠走高飛了。

內容簡介

大仲馬是法國通俗文學首屈一指的作家本書又是他的代表作。許多年以來,這部巨著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為世界廣大讀者所喜愛,小說情節曲折多變,扣人心弦,形像呼之欲出,結構一氣呵成,令人百看不厭,該譯本不但補全舊譯脫漏之處,而且煥發了原著的風采,此外,譯者序言對本書作了貼切的剖析,對讀者理解本書大有裨益。

主人公鄧蒂斯遠航歸來,準備結婚;他年輕有為,做了代理船長,前程似錦。可是,他的才幹受到了船上會計鄧格拉斯的嫉恨,在鄧格拉斯的策劃下,他的情敵弗南向當局告了密,誣陷他是拿破崙黨人。於是飛來一場橫禍;在他舉行婚儀式時,他被當局逮捕。恰巧他的案件牽連到檢察官維爾福的父親,維爾福為了保護其父,將鄧蒂斯毫不留情地打入死牢……

作者

大仲馬(1802-1870),全名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十九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傑出的通俗小說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 大仲馬

特里,與黑奴結合生下其父,名亞歷山大,受洗時用母姓仲馬。大仲馬三歲時父親病故,二十歲隻身闖蕩巴黎,曾當過公爵的書記員、國民自衛軍指揮官。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他因為擁護共和而流亡。大仲馬終生信守共和政見,一貫反對君主專政,憎恨復辟王朝,不滿七月王朝,反對第二帝國。由於他的黑白混血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心中受到創傷。家庭出身和經歷使大仲馬形成了反對不平、追求正義的叛逆性格。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創作的各類作品達三百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的劇本《亨利第三及其宮廷》(一八二九年)比雨果的《歐那尼》還早問世一年。這齣浪漫主義戲劇,完全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他的通俗小說情節迂迴曲折,結構完整巧妙,人物形象鮮明,對話精彩生動,在藝術上得到了極高的成就,是世界通俗小說中獨一無二的作品,大仲馬因此享有“通俗小說之王”的稱號。其代表作有《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二十年後》、《布拉熱洛納子爵》等。他所創作的最完整的三部曲即為達達尼昂三部曲(《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布拉熱洛納子爵》)此外,大仲馬的回憶錄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比如《基督山伯爵》第75章中那份神秘的記錄里關於將軍和主任決鬥的描寫,就是作者回憶錄中在土耳其的一次經歷的翻版。大仲馬被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有趣的是,他的兒子小仲馬被他戲稱為他“最好的作品”,小仲馬也是著名作家。代表作《茶花女》。

目錄

譯序

一 抵達馬賽

二 父與子

三 卡塔盧尼亞人

四 陰謀

五 訂婚喜宴

六 代理檢察官

七 審問

八 紫杉堡

九 訂婚之夜

杜伊勒里宮的小書房

十一科西嘉魔王

十二 父與子

十三 百日時期

十四 憤怒的囚徒與瘋子囚徒

十五 三十四號和二十七號

十六 一個義大利學者

十七 神甫的牢房

十八 寶藏

十九 第三次發病

二十 紫杉堡的墓地

二十一 蒂布朗島

二十二 走私販子

二十三 基督山島

二十四 奇珍異寶

二十五 陌生人

二十六加爾橋客棧

……

全文共一一七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