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奈半島狼

基奈半島狼

基奈山狼(Canis lupus alces)是一種1915年滅絕、生活在高寒地區的大體型狼。基奈山狼僅分布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基奈半島。基奈半島狼曾是所有狼和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動物,全長2.0~2.2米,肩高0.9~1.1米,體重70~105千克。比現存最大的犬科動物北極狼還要重上10千克。

基本信息

生活習性

基奈半島狼基奈半島狼
基奈山狼喜歡結群生活,可達上百隻。每群由一隻健壯的成年公狼率領,捕食大多由母狼完成。它們幾隻或十幾隻一起出動圍攻獵物,就連麝牛、駝鹿等大型有蹄類,在它們的圍攻下也得坐以待斃。它們奔跑速度很快,可達每小時60公里,因此只要被它們發現的獵物就很難逃脫,在群內,公狼是十分悠閒的,一般只負責照看一下幼仔。基奈山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非常肌餓時,果子,塊莖和一些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別看它們是兇惡的動物,卻極有潔癖,平時十分注意保持窩內的衛生。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基奈半島狼
喜歡結群生活,有時可達上百隻。

形態特徵

基奈半島狼曾是所有狼和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動物,全長2.0~2.2米,肩高0.9~1.1米,體重70~105千克。比現存最大的犬科動物北極狼還要重上10千克。全身毛色主要為灰色,稍帶些白色和黑色。體型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在寒冷的天氣中狼可以減少血流接近皮膚,以保存體溫。腳掌墊保暖的調節獨立於與身體其餘部份,當掌墊接觸冰雪時,可以維持在略高於組織凍傷的溫度。尾多毛,較發達。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

生長繁殖

每年4~6月間,是母狼產仔時期,在此之前,母狼會自己找好一處新的巢穴,使幼仔出生後就有一個舒適的新家。母狼孕期60~65天,每胎可產5~10隻幼仔。

種群分布

基奈半島狼基奈半島狼
由於它們只適合生活在高寒地帶,所以分布範圍十分具有局限性,在歷史上僅存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基奈半島。由於基奈半島地域比較狹小,因此基奈山狼在沒有人類大規模捕殺前,也只有2萬多隻。16世紀後期,由於英國人來到了基奈半島,他們到來後沒有因基奈山狼數量稀少而放過它們,而是將其視為邪惡的象徵並進行大量捕殺。在人類長期逐殺之下,基奈山狼的數量在300多年裡日益減少,從1590年至1900年,被人類捕殺的基奈山狼達3萬餘只。到20世紀初期時,基奈山狼僅僅只剩下不足40隻,同時,基奈半島開始湧起了一股淘金熱,人們瘋狂地湧進基奈半島,開始大力度地打壓和捕殺基奈山狼。到了1915年,基奈山狼變得很稀少,1925年被認為完全滅絕。但直到1940年代還有一些零星的目擊記錄,據傳聞有一些基奈山狼逃離了半島遷移到了阿拉斯加的其他地方。60年代初,狼開始重新占領基奈半島,這些狼到底是基奈山狼殘存的後裔,還是從大陸擴散進來的育空狼,已無法確定。總之,人們以此為基礎恢復了基奈半島上狼的種群。

種群現狀

在1910-1915之間滅絕。根據估算,從1590年至1900年,被人類捕殺的基奈半島狼達3萬餘只。1915年這種狼就變得很稀少了,1925年被認為是完全滅絕。但是直到1940年代還有一些零星的目擊記錄,據傳聞還有一些基奈半島狼逃離了半島搬移到了阿拉斯加的別的地方。到20世紀初期時,只剩下不足40隻了,這時,基奈半島又湧起了一股淘金熱,人們瘋狂地湧向基奈半島,開始加大力度地打壓和捕殺狼。20世紀60年代初,狼開始重新占領基奈半島,這些狼到底是基奈半島狼殘存的後裔,還是從大陸擴散進來的育空狼,已無法確定;總之,人們以此為基礎恢復了基奈半島上狼的種群。

滅絕原因

基奈半島地域狹小,因此基奈山狼在沒有人類大規模捕殺之前,也只有2萬多隻。16世紀後期,英國人來到了基奈半島,他們到來後並沒因基奈山狼數量稀少而放過它們,而是將其視為邪惡的象徵而進行捕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