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指在規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之前,由培訓部門採取各種辦法和技術,對組織及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鑑別與分析,從而確定培訓必要性及培訓內容的過程。培訓需求分析就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弄清誰最需要培訓、為什麼要培訓、培訓什麼等問題,並進行深入探索研究的過程。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計畫、有效地實施培訓的前提,是現代培訓活動的首要環節,是進行培訓評估的基礎,對企業的培訓工作至關重要,是使培訓工作準確、及時和有效的重要保證。

其他資料

撰寫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需求分析結果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課程計畫的依據和前提。需求分析報告可為培訓部門提供關於培訓的有關情況、評估結論及其建議。

培訓需求分析報告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需求分析實施的背景,即產生培訓需求的原因或培訓動議。

2、開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質。撰寫者需說明此活動實施以前是否有過類似的分析,如果有的話,評估者能從以前的分析中發現有哪些缺陷與失誤。

3、概述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過程。說明分析方法和實施過程可使培訓組織者對整個評估活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為培訓組織者對分析結論的判斷提供一個依據。

4、闡明分析結果。

5、解釋、評論分析結果和提供參考意見。

6、附錄。包括收集和分析資料用的圖表、問卷、部分原始資料等。加附錄的目的是讓別人可以鑑定研究者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是否科學,結論是否合理。

7、報告提要。提要是對報告要點的概括,是為了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報告要點而寫的,要求簡明扼要。

培訓需求分析模型

循環評估模型

循環培訓評估模型旨在對員工培訓需求提供一個連續的反饋,以用來周而復始地評估培訓的需要。在每一個循環中,都需要從組織整體層面、作業層面和員工個人層面進行分析。

全面性任務分析模型

全面性任務分析模型是指通過對組織及其成員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以確定理想狀況與現有狀況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培訓和培訓內容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是通過對一項工作或一類工作所包括的全部可能的任務和所有可能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形成任務目錄和技能目錄,以此作為制定培訓策略的依據。

任務分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且需要一種系統的方法,應該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1.計畫階段

2.研究階段

3.任務和技能目錄階段

4.任務或技能分析階段

5.規劃設計階段

6.執行新的或修正的培訓規劃階段。

績效差異分析模型

策略與全面性分析方法相似,但績效差距分析方法是一種重點分析方法。績效差距分析方法的環節如下:

1.發現問題階段。

2.預先分析階段。

3.需求分析階段。

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模型

在很多情況下,即使員工目前的工作績效是令人滿意的,也是同樣需要培訓。尤其是對知識型員工的前瞻性培訓就非常必要。同時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戰略目標的調整,企業生命周期的演進,以及員工個人在組織中個人成長的需要,針對適應未來變化的培訓需求也會長生。

培訓需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培訓需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它可以歸納為有邏輯的三個步驟:

找出部門或個人績效差距

培訓需求分析應從何入手,有關培訓的理論認為應當從績效差距入手:培訓之所以必要,傳統理論認為是因為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的績效標準與員工實際工作績效之間存在著差距;新的理論則認為也應包括企業戰略或企業文化需要的員工能力與員工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導致低效率,阻礙企業目標的實現。只有找出存在績效差距的地方,才能明確改進的目標,進而確定能否通過培訓手段消除差距,提高員工生產率。

尋找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發現了績效差距的存在,並不等於完成了培訓需求分析,還必須尋找差距的原因,因為不是所有的績效差距都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去消除。有的績效差距屬於環境、技術設備或激勵制度的原因,有的則屬於員工個人難以克服的個性特徵原因,只有在員工不是因為難以克服的個性特徵原因而存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能力不足的情況時,培訓才是必要的。

確定解決方案,產生培訓需求

找出了差距原因,就能判斷應該採用培訓方法還是非培訓方法去消除差距。企業根據差距原因有時採用培訓方法,有時採用非培訓方法,有時也採用培訓與非培訓結合的方法,一切都根據績效差距原因的分析結果來確定。

培訓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需求分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進行培訓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對培訓需求的形成原因的客觀分析外,還要著重從培訓需求的不同層面、不同方面、不同時期來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管理工作的方法

1、績效分析法

2、問卷調查法

3、面談法

4、組織要因分析法

5、崗位工作要因分析法

6、關鍵事件法

績效分析法是通過績效考評結果分析尋找部門、個人績效不良的原因,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直至找出部門和個人培訓需求;而問卷調查和面談法相對比較容易;

組織要因分析法是根椐組織的戰略、組織經營計畫,找出組織高層、中層、基礎為完成目標或計畫所存在的差距及管理過程所發生的問題,找出培訓需求;

崗位工作要因分析法是根據崗位職責、崗位任職資格所要求崗位員工需達到的知識、技能、能力要求,對照崗位員工所存在的不足和差異,找出培訓需求;

關鍵事件法是指企業在經營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重大、關鍵的不良事故,為解決這些重大問題,達成標準化作業所產生的一系列突發性培訓課題需求。

培訓需求產生的原因

有效的培訓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對培訓需求成因有效性的分析基礎之上的,培訓需求形成原因的客觀分析直接關係著培訓需求分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需求產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 由於工作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2、 由於人員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3、 由於績效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培訓需求分析預測的目的

在規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前,由培訓部門、主管人員、工作人員等採用各種方法與技術,對組織及其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以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培訓內容的一種活動或過程。既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規劃的前提,也是進行培訓評估的基礎,是培訓活動的首要環節。

培訓需求分析的內容

(一)培訓需求的層次分析

戰略層次分析。(對未來的分析,人力部發起,考慮改變組織優先權的因素。)

組織層次分析。(找出企業存在問題並確定是否培訓,考察企業目標和對目標發生影響的因素。)

員工個人層次分析。(個人實際績效與績效標準對員工技能要求的差距分析。依據員工業績、技能測試和個人需求調查問卷。)

(二)培訓需求的對象分析

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對企業文化、制度、工作崗位的培訓,通常使用任務分析法。

在職員工培訓需求分析:新技術、技能要求的培訓,通常使用績效分析法。

(三)培訓需求的階段分析

目前培訓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未來培訓需求分析。(未來發展的需要。)

能力要求。

怎么做才能達到培訓需求的有效性

首先要了解培訓需求產生的原因;

然後確定這些需求來源於哪裡,即需求分析要復蓋哪些層面(組織、工作、工作者、戰略);

再次就是充分參考培訓需求有效性的依據,對照標準仔細地有序的進行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的途徑

戰略分析:培訓需求分析必須首先滿足於公司戰略實現的需要,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從公司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計畫出發進行分析,具體做法為:年終時全面衡量公司目標的實現程度,從中找出目標與現狀的差距,形成培訓需求。同時,制定在下一年度經營計畫時,也需考察人員的培訓開發需求,作為制定下年度培訓計畫的依據。

主要任務、目標分析:根據公司年度、季度、月度任務安排和目標要求,分解任務和目標要求,分析預測需要進行的相關培訓準備工作。如:某一大型項目年度推廣前的員工培訓工作。

職務分析:【職位說明書】作為職務分析的結果體現,是培訓需求分析最容易獲得的資料來源。根據【職位說明書】中對工作職責、任職條件等內容的說明規定了對該職位員工的最基本要求,從而可以大致確定培訓的需求和目標。

業績分析:通過實施公司的績效管理體系,可正確的評估每位員工個人能力、崗位技能的差距與努力方向,從而為公司制定培訓計畫和崗位技能訓練提供依據。公司在制定培訓內容時,首先要確認每一職位員工達到理想績效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對績效評估結果的分析,了解員工行為、態度及工作績效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偏差,在業績較差或可以繼續提高的領域確認所需的培訓內容。

現存問題分析:如果公司在某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就說明相對應部門的員工在整體上可能不適應其職位的要求,可通過分析,進行相關培訓。

重大事件分析:重大事件是指那些對實現公司目標起關鍵積極性或消極性作用的事件。確定重大事件的原則是:工作過程中發生對公司的績效有重大影響的特定事件,包括重大事故、顧客的迫切需求等。

職業發展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從公司發展和員工的工作變動、職位的晉升及工作內容的變化角度來分析,同時也為建立公司的人才培養梯隊,必然引發對相關的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