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城

埤城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北部一鎮,全鎮面積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87.2公頃,所轄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人口3.8萬餘人,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

地理位置

埤城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北部一鎮,其境內的水晶山,範圍約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66.1米,是全市最高峰。其水利資源主要有太平河,以及鄰近的九曲河和京杭運河。全鎮面積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87.2公頃,所轄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人口3.8萬餘人,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

歷史背景

“埤城原名仁信,三國吳時為孫權育馬領地。明嘉靖年間曾在此營寨、築城,以防倭寇,故改名埤城。該鎮與丹徒交界,宋代就形成規模,成為丹陽、丹徒、武進、揚中(太平洲)農副產品集散地,以及丹陽北部地區的商貿中心。明清時,這裡商市興盛。”(《丹陽市建設志》)埤城具有悠久的建城史,它所處的低山丘陵崗地,具有獨特的地理風貌,優美的山林景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自古以來,埤城具有淳厚的風土人情。清朝學者吉夢熊在《赴埤城作》中贊道:“東郊秋風萬疊青,■岩歷盡到埤城。
河流暗挾江潮入,山脈潛根地肺行。兩縣界分南北岸,千家聚有葛懷民。豚蹄杯酒符嘉貺,喜聽村莊打稻聲。”

景點

:

經山八景

“經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昔有異僧講經於此,故名。上有金牛洞,一名金牛山,一名金山。”(《丹陽縣誌·山》)歷史上,經山曾有八景之說,是人們遊覽的風景勝地,現仍有部分遺蹟可尋。歷代文化曾留下很多贊詠的詩篇,如清代王煦的《經山》:“萬壑松風瀉翠微,禪林深鎖白雲圍……”;“連雲棧削似蠶叢,小劍門開一線通……”
八景即仙人石、衲衣石、菩提井、方竹林、講經台(雨花台)、晉代銀杏、金牛洞、牛鼻泉。每一處景物都有其絕妙之處和美麗的傳說。勘察、評估、發掘經山八景的風景效應和文學效應,對於宣傳地域歷史文化,開發旅遊資源都具有現實意義。

古蹟

:

經山寺

“舊名經山院。有雨花台、金牛洞、晉銀杏樹。晉鹹康間,佛陀尊者創立,唐時重建。宋治平二年,賜額‘崇教’”(《丹陽縣誌》)。
白龍寺位於“經山北麓,始建年代不詳。初為彭山龍祠。宋嘉泰元年(1201年),帝賜額‘顯濟廟’。寺內有龍池靈異,與山泉相通,終年不涸……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改名白龍寺”(《丹陽市建設志·寺廟》)。
經山寺有1600多年的歷史,地處優美的山林之中,是六朝時的江南名剎。歷代人們包括帝王均到此朝拜和遊覽,並留下許多讚美的詩篇。如北齊蕭愨《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鉤陳夜警徼,河漢曉參橫。游騎騰文馬,前驅轉翠旌。野禽喧曙色,山樹動秋聲。雲表金輪見,岩端畫■明……”宋朝姚鵬的《題經山寺》:“古剎外塵境,青山伴一生。林深宿鳥托,洞冷秋雲橫。竹影過酒淥,松聲入琴清。俗物不在眼,聊足舒幽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