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全國工作會議

簡介

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後,《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有望對外公布,該規劃將涉及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未來受益城鎮化的地區會在中西部二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周邊的三線城市。

對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兩點建議

一、新型城鎮化是一場真正的改革。目前談改革的各種聲音很多,但大多在巨觀層面上談,有的是泛泛而談,說的大都是10年多前、甚至是20多年前的老話。我參加過這樣的座談會,發現這些改革討論者都沒有辦法相互說服對方。這樣下去,我擔心這樣一批人會失去方向感,因為他們討論的與中央領導所關注的不在一個點上。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損失。
我建議就新型城鎮化這個問題,把這批改革討論者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靜下心來弄清楚一些基礎性的改革議題。比如土地制度,戶籍制度,財稅制度,公共服務制度,鄉鎮機構制度。城鎮是社會的縮影,城鎮化迷失了方向,連大家生存的國土空間都出現了大破壞,總討論眼下不可實施的這改革、那改革還有什麼意義?其實,新型城鎮化所涉及的任何一項改革,都會拔出蘿蔔帶出泥,有利於實現從小而大、由點到面的改革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對待農民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30年:第一個30年是1949年~1978年,通過農產品統購統銷、農業稅等強制性手段,用工業產品剪刀差支持國家工業化積累;第二個30年是1978年以來,特別是1992年以後大規模的“偽城市化”剝奪了農民的土地,土地增值收益大多歸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所有。如果占人口65%以上的農民,普遍有一種被剝奪感,我們究竟能走多遠?
事實上,新型城鎮化正處在找大方向的狀態當中,改革討論者如果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際上是一件歷史性的憾事。中央領導已經把題目出在這了,各種意見也都亮出來了,爭議還很多,你卻看不見,這就是自己不作為了。我覺得,大家應當有一個大志氣,表明自己是可以幫助中央領導出謀劃策的,是可以拿出一些乾貨的。
二、新型城鎮化是民營企業的一個機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民營企業的日子都過得很苦,資源整合國進民退,小微企業資金鍊斷裂,稱得上是滿面愁容,一臉苦相。怎么為民營企業家找一條生路?我2010年在浙江調研時了解到,民營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85%的城鄉就業崗位,最終產品和服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上繳稅收占全國企業的60%。我們不能忘了,幫助民營企業才才能做實這個國家的基礎,直接關係到2.62億多農民工就業崗位。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家有了一定積累後,由於擔心財產不安全,或者是為了子女教育,移民到國外,他們很多人都表示實在是迫不得已出此下策。目前,中央財政由於大的經濟形勢不好,收入減少,新型城鎮化的錢從哪裡來是一個難題。我建議梳理出一份系統的研究報告,把新型城鎮化交給民營企業家先行先試。這件事情我想了好久了,做起來其實並不難。因為已經有了非公經濟36條(2005年),中小企業29條(2009年),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2010年),我們用新型城鎮化這根皮筋,編一條政策的大辮子,是為民營企業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

城鎮化工作細節4月份召開

從國務院參事室獲悉,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時間一直延後,主要是由於各部門對城鎮化發展路徑等細節上尚未達成一致。
國務院參事劉桓表示,“大家對城鎮化發展的若干個細節沒有達成統一,尤其是發展路徑上,比如重心在發展特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是否要依靠發展實體經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劉桓稱,“目前意見比較集中的一點是大家認為大城市病很嚴重,不能走西方國家的老路,因此應該有新的做法,但具體做法是什麼?大城市小城市的定位如何?還要進一步去研究。”
近日有媒體稱,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或4月中下旬召開,《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有望工作會議後對外公布。隨後,據媒體從發改委獲悉確認,該會不會在4月召開,待“條件成熟時”再開。
今天國務院參事室在8個省市調研城鎮化,未來調研結果將報送國務院,出台可操作性強的城鎮化路徑圖。
國務院參事劉桓表示,與發改委即將出台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不同,這個路徑圖更加注重理論和操作的問題。“城鎮化是個很大的議題,只靠一兩個政府執行機構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全國各地都來出謀劃策提出不同看法”。
據悉,今年3月至4月,由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組成的城鎮化課題組分4組調研了8個省市。4月14日至4月15日,國務院參事室在京召開城鎮化課題研討會,交流匯報了第一階段調研情況,就如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城鎮化質量,破解城鎮化問題中存在的難題以及下一階段調研選題進行了討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