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狐狸在城牆上打了一個洞便住在裡面,老鼠在土地廟裡打了個洞也住在裡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胡作非為的壞人,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基本信息

釋義

城狐社鼠城狐社鼠
社:土地廟。城牆上的狐狸,社廟裡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示例

以事論,則現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豺虎,但有些~之流,那是當然不能免的。(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

古人運用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篇叫《碩鼠》是把貪污吏比做碩大的老鼠,並不是說真有這么大的老鼠;古書《韓詩外傳》中有《社鼠》篇,同樣也是老鼠托大的比喻:

齊景公問晏子:“做人最怕什麼?”

晏子笑了笑,嚴肅地說:“社鼠躲在土地廟裡,跑出來只是為了偷吃東西。人們要捉,又怕毀了土地廟裡的器物,得罪了土地爺遭到報應,所以拿它無可奈何。現在君王身邊就有這樣的社鼠,願君主別再庇護他們。”

這是晏子借鼠進言,向齊景公講述治國之道。就鼠的喻義而言。總與微不足道 ,無須掛齒連在一起,如鼠竊狗盜指一般的“小毛賊”,《舊唐書·蕭銑列傳》中描述隋朝末年社會混亂狀況時說:“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盜,大則鯨吞虎距。”(隋末以來天下大亂,群雄並立,小偷強盜倒在其次,割地稱王者為害最重。)

成語故事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牆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廟裡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裡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