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國研究計畫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的使命是探索並實施能夠應對中國城市化挑戰的有效解決方案。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授予研究經費支持有關中國城市化問題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明確哪類中國城市適合腳踏車系統的發展,從而促進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發展。

概述

城市中國計畫(Urban China Initiative)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麥肯錫公司的合作項目,旨在“推進良性城市化,支持新型城市”。

使命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的使命是探索並實施能夠應對中國城市化挑戰的有效解決方案。

具體目標

為了實現使命,“城市中國研究計畫”有以下四項具體目標: 
提供方案
提供針對中國城市發展問題的最新、最佳解決方案。例如,過去二十年發展過程中,中國城市決策者往往通過加大投資推進增長,但新時期有可能需要全新的發展模式;
培育人才為研究中國城市化的優秀國內外專家提供專業平台,吸引全球一流的思想家;
組織對話 在全國和省、市層面組織和召開關於城市化問題的精英對話
建設試點 基於本計畫的研究和對話結果,協助中國的城市決策者建設試點項目;
綜合上述目標,本計畫還可以開展大規模的研究活動,即客觀、實事求是地分析城市領導人面對千差萬別的實際情況所擁有的種種選項,提取和發掘能夠在不同城市推廣的解決方案。中國的城市數目眾多且各具特色,可堪借鑑的經驗極其豐富。 城市可持續性指數(USI)是該計畫的一個研究範例,也是第一個用於考量和比較中國城市可持續性的指數。

主要活動

提供方案 – 研究和評估與城市發展相關的措施/技術的效果;研究和評估從項目設計開發到最終執行的最新國內外成功經驗;研究和評估中國城市實現結構調整的必要因素。
組織對話 – 每年策劃並組織一定數量的論壇/會議(規模和時間可有不同),使決策者和專家們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新倡議和新合作。
搭建平台 – 建立“輪職學者”制度,每年聘請一定數量的研究人員,負責完成相關研究項目,並牽頭確定交流對話的主題和內容。
建立試點 – 基於計畫在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協助城市決策者建立相關試點項目,實施能力建設並分享經驗。
隨著活動不斷發展,“城市中國研究計畫”也可以承擔與其使命相匹配的其他功能,例如開展教育培訓,進行能力培養等。

組建機構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有三大組建機構領導: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麥肯錫公司。該計畫還將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保持戰略合作關係,並由領先的國內和跨國企業提供資金。
本計畫將進一步吸引政府機構、本土和跨國公司、學術界及多邊組織加入,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一方面,城市中國研究計畫將致力於充當政策研究與新技術之間的橋樑;另一方面,也將幫助決策者在議事日程、優先事項和政策決定方面作出權衡。
本計畫的顧問委員會包括領先的國內和跨國企業高管、政府官員、學術界和非政府機構成員等。每位成員都將為本計畫提供獨特的專業見解和能力。本計畫還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所等領先的國內研究機構保持戰略合作關係。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總部位於北京;鑒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多樣,還將在不同地區的若干城市設立分支機構,以利於開展有針對性的地區調研,並與當地利益相關方直接協同工作。

資助項目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授予研究經費支持有關中國城市化問題的研究。經費授予的依據是這些項目對中國城市化經驗的潛在影響,能否填補現有的研究空白,是否有機會通過試點產生更廣泛的影響,以及項目建議書的質量及項目領導團隊的素質。
獲得經費支持的項目主要有兩類:
支持經費: 目的是支持成熟方法近期內的試點工作;
種子經費: 支持新方法的研發,未來還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試點工作。
城市中國研究計畫理事會成員對踴躍申請的所有個人和團體表示感謝,並期待繼續與有志於尋求中國城市化解決方案的機構和個人合作。下一階段的研究申請工作將於2011年10月進行。
以下為經費授予項目摘要:

支持經費

1.利用自然和文化遺產,推動貴州荔波縣的低碳可持續城市發展
項目負責人: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及保護研究生院可持續城市化國際中心主任 Jyoti Hosagrahar 博士
本項目旨在開發一些低碳城市發展綜合戰略,關注城市生態系統的文化維度,尤其強調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項目提出了有利於上述目的的城市設計、規劃及開發方法,在支持城市的現代化發展目標及需求的同時,培育並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2.香港和深圳城市代謝的社會經濟動因
項目負責人: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管理系 施涵博士
此項研究的主要的是提高我們對香港和深圳城市代謝的歷史性轉變及其社會經濟動因的認識。研究範圍限於香港和深圳,將對兩地的社會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演變進行比較性研究。兩地雖因資源交換、地域毗鄰有所關聯,發展軌跡有可比性,但也各有不同。
3.中國某三線城市可持續城市化的替代設計模式: 古藺新城規劃設計建議
項目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城市設計實驗室主任兼建築規劃及保護研究生院城市設計項目主任Richard Plunz
該項目將審查現有幾個設計方案,並提出一個可解決古藺的生態、文化及經濟可持續性問題的替代設計模式。由於規劃的Gulin新城建設用地占用的是農業耕地,所以該項目必須在區域和城市可持續規劃及其與可持續農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方 面做出貢獻。同時,它還可以作為試點研究,為中國快速、大規模的城市化發展找到更加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4.銜接生產和消費領域:西安土門地區的工業結構調整及居民區開發對空間的影響
項目負責人: 蓮湖區城市開發研究中心 寇曉東博士
該項目對蓮湖區的近期和遠期發展都將產生較大影響。近期而言,研究結果將納入土門區的重建規劃中;遠期而言,因該項目將由蓮湖區城市發展研究中心負責實施,故也將對該區產生長遠的影響。研究者還將與土門城市重建委員會指導辦公室緊密合作,將其面臨的挑戰也納入研究範圍。有鑒於此,該項研究將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清單以衡量工業住宅一體化程度和該區的可持續發展前景。這些指標將有助於形成工業區塊升級或重建的具體指導原則。該KPI系統也將成為長期評價工具,用以指導和評估當地的發展進程。
5.新生代農民工對社會不平等的主觀認知和行動模式研究計畫書
項目負責人: 英國肯特大學城市學博士/助理研究員 黃河博士
本課題擬對關於社會不平等和社會運動的一些理論假設和經驗研究結論進行驗證和對比,不僅可以為社會不平等和社會運動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知識增量,也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對社會不平等的心態及其行動模式提供新的經驗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同時,本課題的對策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實證資料及深入分析研究為基礎和依據,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有助於地方政府對農民工的管理和引導,促進社會和諧,因而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種子經費

1.中國城市腳踏車適宜度指數研究
項目負責人 : 曹楠(城市規劃專家)
本研究旨在明確哪類中國城市適合腳踏車系統的發展,從而促進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發展。通過該研究,我們將構造一個腳踏車適宜度指數模型,對有關因素如城市規模、城市結構、公共運輸系統、出行模式和距離、地理及氣候等進行考量。該指數可指導中國城市綜合腳踏車系統的適宜度及可行性評估工作,從而實現高效、低碳和可持續的城市交通體系。
2.城市規劃在可持續住房開發中的作用:杭州大都會區案例
項目負責人: 丹麥奧爾堡大學薛瑾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城市規劃如何影響杭州大都市區的可持續住房開發。具體而言,該項目旨在研究:(1)城市規劃在哪些方面套用了多少可持續住房開發知識;(2)評價杭州城市規劃在應對可持續性住房開發挑戰中的強弱項。
3.中國夢調查
項目負責人: 聚思(JUCCCE)Peggy Liu
本項目將就消費者的態度變化如何影響到自然資源進行研究。聚思將進行一項定性調查,包括中國消費者如何界定繁榮、不同生活方式維持“面子”的最低要求、對質量和浪費的最低標準等。這些基本資料將有助於我們“重新定義繁榮”,倡導更具體的綠色“中國夢”願景。然後,我們將對多種“如果…”的消費情境進行分析。可能包括的例子有…如果購買平面電視和汽車的中國人增加了20%將會如何?如果每年去海外休閒遊的中國人多了30%會如何?如果擁有豪華汽車和車位的中國人增多了10%又會如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