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鉤杜鵑

垂鉤杜鵑

垂鉤杜鵑,杜鵑花科珍稀植物,花冠淡紅紫色,漏斗形,產廣西南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垂鉤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uneiferum Tam
種別名: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Guihaia 2(2): 73.f.5. 1982】
中國植物志:57(2):399
組中文名:映山紅組

組拉丁名:Sect.Tsutsusi.sweet
亞屬中文名:映山紅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Tsutsusi (G.Don) Pojarkova

形態特徵

灌木;枝圓柱形,近於輪生,灰褐色,初時密被銹色糙伏毛,後近於無毛且粗糙。葉革質,密集於枝端,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通常長1.5—2.5厘米,稀達3.2厘米,寬約1— 1.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形,邊緣反卷,有細圓齒,上面綠色,除中脅外無毛,下面淡綠色,敞生鏽色糙伏毛,中脈在上面微凹,下面顯著凸起,側脈約4—5對,在上面凹陷,下面微明顯,未達葉緣連結;葉柄短,長僅2—3毫米,被扁平銹色糙伏毛或近無毛.傘形花序頂生。有花7—11朵;花梗長2--3毫米,密被銹色糙伏毛;花萼小,裂片5,闊長圓形或長圓狀三角形,長2.5毫米,密被銹色糙伏毛;花冠淡紅紫色,漏斗形,長1.2—1.3厘米,寬8毫米,花冠管長6—7毫米,徑2毫米,無毛,裂片5,長卵狀。無斑點,無毛;雄蕊5,不等長,長1.3—1.7厘米,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2.5毫米;子房卵球形,長3毫米,密被銹色扁平糙伏毛,花柱細長,長1.4厘米,但比多數雄蕊短,無毛,柱頭褐色,扁平。果未見。花期4—5月。

產地分布

產廣西南部。生於海拔740米的山頂岩石旁。模式標本采自廣西橫縣(馬鞍山)。

本種提示

本種與亮毛杜鵑R. Microphytoll Franch.相似,但本種的花較小,花冠裂片無斑 點,花柱比大多數雄蕊短,花絲無毛,易於區別。 譚沛祥在《廣西植物》、《華南杜鵑花志》里描述雄蕊10,純屬有誤,因仔細研究了 模式標本,發現雄蕊是5,而且花葯基部咀無垂鉤。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unciferum Tam in Guihaia 2(2):73.F.5. 1982,華南杜鵑花志50 et 104.198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