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

坐地,坐在地上。

基本信息

zuò dì
1.坐在地上。《晏子春秋·諫下九》:“ 景公 獵休,坐地而食。 晏子 後至,滅葭而席。公不說,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上·坐地席上》:“古無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從土。”
2.坐著;坐。《朱子語類》卷一○四:“ 延平先生 嘗言,道理須是日中理會,夜裡卻去靜處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水滸傳》第七回:“ 智深 叫道:‘都來廨宇里坐地說話。’” 聶紺弩 《韓康的藥店》:“不知今天甚風吹得大叔到小人寒舍?怎不請到店內坐地?”
3.猶輕易;就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此君學道來已數百年,始今得任,子乃坐地獲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幸得 老西兒 聽了,知道寫的不錯,連忙取回借據,辭了出來,去劃了一萬銀子給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 克非 《春潮急》四三:“ 徐鍋巴胡 一看他臉色,知道買賣不難做成。但又擔心象昨天叫他煽動鬧糧給 文如仁 施加壓力一樣,只打坐地衝鋒,實際並不出馬。”
4、東北方言。立刻、馬上、就地。雖然含有就地的意思,但比就地感情色彩強烈。一般常用在表明自己對某事的一個態度,如:“這事要是讓我看見了,我坐地就把他……”。說明自己對這事一點也不含糊的鮮明態度,就是立刻、馬上、毫不猶豫、毫不含糊、想都不想地就採取前面所說的行動。若是對某人採取了對其不利的行動,該詞還含有對對方的輕蔑之意,說明自己很輕易地就將其擺平。也用在事後說明當某事發生時自己的行動,但此時僅包含立刻、馬上、沒有猶豫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