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維爾的幽靈

坎特維爾的幽靈

《坎特維爾的幽靈》圍繞一座英國古堡展開,情節跌宕起伏——不是被幽靈驚嚇,反而是幽靈被驚擾。

基本信息

推薦指數

作者王爾德是英國世紀後半葉的著名唯美主義作家,具有驚人的敘述技巧和機敏辛辣的幽默感,表達方式優雅引人,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人類苦難的同情以及對純真美好世界的嚮往。

坎特維爾的幽靈》圍繞一座英國古堡展開,情節跌宕起伏——不是被幽靈驚嚇,反而是幽靈被驚擾。全書充滿節奏和懸念感,行文譴句之中善意取笑了英國貴族的勢利態度。故事發生在一座歷史悠久的英國城堡中。來自美國的奧蒂斯家族購得了城堡的所有權。當他們到達坎特維爾莊園時,聽說坎特維爾的舊主人西蒙爵士的幽靈在莊園中遊蕩。

此外,在眾多英漢堅照讀物中,本書還具備兩個獨到之處,其一是英文版面各頁中的重點單詞(詞組)均用淺色底紋標出,以醒耳目而便讀者,有助於閱讀和記憶,其二是英文版面每頁均有詳細的英文詮注,如“the stars and stripes=the American flag”,“lowing=sound made by a cow”等等等等不僅有助於讀者理解單詞,進而還可加強對英語和英語文化及相關習俗的了解,實為一舉多得。

書本評論

“另類”的鬼故事——對王爾德《坎德維爾城堡的鬼 》的文化解讀

文章從文化視角解讀王爾德的短篇小說《坎特維爾城堡的鬼》與18世紀英國哥特小說的特點不同,雖然此小說也是一個有關鬼的故事,但由於故事發生在歐洲和美國文化衝突和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小說中鬼魂出沒的場面卻不再具有恐怖的效果,變得滑稽可笑但又蘊含深意。文章從3個方面解讀這篇小說:首先從文化角度評述小說中“新”、“舊”兩個世界的衝突和調和;接著分析達成二者調和的小女孩維吉尼亞在小說中的作用;然後論證主人公西蒙爵士的鬼魂是堂吉訶德式的形象,而《堂吉訶德》是這篇小說的潛文本;最後,以《坎特維爾城堡的鬼》的雙聲性作結,揭示出這部短篇的特點。(轉載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01期,作者:郎曉玲)

作者小檔案: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生於1854年,卒於1900年,為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世紀與蕭伯納齊名的英國才子。他的戲劇、詩作、小說則留給後人許多慣用語。

1854年,奧斯卡·王爾德出生於都柏林,他的父親為聞名的外科醫生威廉.王爾德先生,母親則愛好文學,是位作家,筆名為絲波蘭扎。王爾德在都柏林的三聖大學研讀古典文學作品,後來又前往牛津的馬達蘭大學,這段期間,他充分顯露出自己是位才華洋溢的學者,他因詩作《拉溫納》而贏得紐迪該獎 (Newdigate Prize);王爾德才氣縱橫、機智過人、魅力十足,又喜歡大出風頭,立刻成為無人不曉的文學界名人。他能言善道又擅於寫作,第一本詩集在1881年出版,不久,他到北美洲進行歷時一年的巡迴演講;到達紐約的時候,王爾德說:「我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我的天分。」這是他留下來的許多慣用語之一。

1884年,他和康斯坦絲.洛伊德結婚之後,出版了數本孩童故事書,原本這些故事書是寫給他兒子的。1891年他出版唯一的小說《格雷的畫像》,不久之前他才出版了《阿瑟.撒維爾爵士的罪行》。1890年之後,王爾德陸續寫出機智耀眼的喜劇,接連成功,作品有:《溫夫人的扇子》(1892年)、《微不足道的女人》(1893年)、《理想丈夫》(1895年)與傑作《不可兒戲》(1895年),王爾德最後一部劇本《莎樂美》是以法文寫作,倫敦拒絕此劇演出,後來理查.史卓斯改編成歌劇,王爾德的好友阿弗列特.道格拉斯把此劇翻譯成英文,之後得以在英國出版。

阿弗列特的父親貴為侯爵,得知兒子與聲名狼藉的劇作家是朋友關係,強烈反對他們倆人的友誼,還公然污辱王爾德,引起了一場爭論,終於導致王爾德在 1894年因同性戀行為而入獄,王爾德被判入獄兩年,並判處勞役,這場牢獄之災讓王爾德身心疲弱,宣告破產。後來王爾德的朋友慷慨援助,王爾德得以去法國定居,還改名為西巴斯金.梅莫斯(Sebastian Melmoth);居住法國期間,他寫出最為聞名的詩作:《里丁監禁之歌》。1890年,王爾德死於異鄉法國。他在獄中寫給阿弗列特的信件於1905年出版,書名為《獄中信》。

《格雷的畫像》於1890年初次上市,未獲佳評,大眾震驚不已,強烈抨擊此書。王爾德在此書中的前言提到:「書沒有道德或不道德的分別,書只有寫得好和寫得不好的分別,如此而已。」強而有力地反駁了當時的輿論。

作者年表: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年 誕生 十月十六日,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父親威廉‧王爾德爵士為著名外科醫生,母親珍‧法蘭西絲卡‧艾吉愛好文學,是位作家。婚前珍是位狂熱的愛爾蘭愛國主義者,曾以筆名「絲波蘭扎」發表煽動性的政論文章。

1864年 10歲 就讀位於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學校,與其他男孩興趣不同,喜歡獨處,尤其酷愛希臘文學。經常被老師斥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後一年仍獲得代表古典文學成績最佳榮譽的普托拉金質獎章。

1871年 17歲 獲得都柏林三聖大學入學獎學金。深受馬哈菲教授的影響,種下了唯美主義與希臘文化的種子。

1874年 20歲 獲得都柏林三聖大學古典文學最高榮譽──希臘文學柏克萊金質獎章。同年,他取得牛津的馬達蘭大學獎學金。當時受到羅斯金、佩特與紐曼紅衣主教等人極大的影響。

1875年 21歲 暑假期間到義大利北部旅遊,並且寫下早期詩作之一《聖米尼亞托》(San Miniato),不過這首詩要到數年後才得以出版。

1876年 22歲 父親逝世,母親遷居英格蘭。

1877年 23歲 與另外兩位年輕人陪同馬哈菲教授前往希臘旅遊

1878年 24歲 在牛津就讀的最後一年極為風光,不但學業成績名列前茅(雙料第一),也以詩作《拉溫納》(Ravenna)贏得紐迪蓋獎(Newdigate Prize)。得獎的詩作由學校出資付梓,成為王爾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從牛津遷居倫敦,自稱為唯美主義的教授。

1880年 26歲 此時王爾德已經在倫敦社交圈嶄露頭角,但他愛作怪的行徑引起多數人對他懷有敵意。《笨拙》雜誌開始拿他的外表開玩笑。完成第一部劇作《薇拉》,不過並未在倫敦上演。

1881年 27歲 由吉爾伯特與沙利文所寫的唯美主義幽默短劇《佩心絲》無形中為王爾德帶來不佳的名聲。第一本詩集出版,可能是他自費印行的。

1882年 28歲 受邀到美國巡迴演講。一月二日抵達紐約,歷時一年在美國各地旅行演講,聽眾涵蓋社交名媛、學生,甚至礦工。他的魅力、機智、聲音、優雅深深吸引了美國的聽眾,不過仍遭致無情的抨擊。

1883年 29歲 三月十五日,王爾德在巴黎完成《帕杜亞公爵夫人》。這齣戲乃受女演員安德森之邀而寫,但是她退回了劇本。這對當時經濟捉襟見肘的王爾德造成極大打擊。八月二十日,出席《薇拉》在紐約聯合廣場戲院首演。這齣戲僅上演一周就下台一鞠躬,可說十分失敗。

1884年 30歲 五月二十九日,與康斯坦絲‧瑪莉‧洛伊德結婚。兩人到巴黎度蜜月,回國後搬進位於泰德街十六號的住所。

1885年 31歲 六月,長子席瑞爾出生,家中開銷捉襟見肘,因此急著找工作。他為《蓓爾美街報》寫書評,並經常向其他雜誌或評論性刊物投稿。

1886年 32歲 次子維維安出生。他與羅斯的友誼也從這年開始,兩人間的情誼在王爾德身敗名裂併入獄後都未曾改變,終其一生始終如一。

1887年 33歲 在《婦女世界》月刊擔任編輯及寫稿長達二年。同時他也完成並出版了一些短篇故事。

1888年 34歲 出版了堪與安徒生、格林等著名兒童文學家作品並列世界最偉大童話故事的《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

1891年 37歲 出版四本風格迥異的書─《石榴屋》、《撒維爾勳爵的罪行與其他故事》、《意圖》、《格雷的畫像》。《格雷的畫像》引起極大的騷動,並受到媒體猛烈的攻擊,掀起一陣批評王爾德的鏇風。王爾德也在該年結識阿弗列特‧道格拉斯爵士,悲慘的命邊s就此開始。

1892年 38歲 二月二十日,《溫夫人的扇子》首演,由亞歷山大、漢柏芮、泰芮主演,是第一部獲得好評的作品。先以法文寫成再譯成英文的《莎樂美》,是一部關於聖經的獨幕劇,在莎拉‧貝英哈特主持下進行彩排,但因為當時法令禁止聖經人物公開搬上舞台,宮務大臣拒絕頒發上演執照。

1893年 39歲 四月十九日,《微不足道的女人》在倫敦秣市戲院首演,由特里與比爾夫人主演。這齣戲一炮而紅,一上演就十分轟動。不過王爾德在法國獲得的掌聲比在英國的還多,而該年稍晚他也再度前往法國。六月,由藍恩與柏德利海得公司出版王爾德詩集《人面獅身像》,書本製作極為精緻。

1895年 41歲 一月三日,《理想丈夫》在倫敦秣市戲院首演,威爾斯親王親自出席首演現場。當時皇室成員鮮少參加這類活動,而對表演十分稱許的親王也表示,這齣戲從頭到尾每一句台詞都修改不得。二月十四日,《不可兒戲》在聖詹姆斯戲院上演,是王爾德最後一出,也是最偉大的一齣喜劇。這時的王爾德已經登上事業的高峰,但是悲劇接踵而至。二月十八日,昆斯伯瑞侯爵在王爾德的俱樂部留下上面寫有不堪字眼的卡片。十天后王爾德收到卡片,隨即申請逮捕侯爵。

王爾德與阿弗列特從蒙地卡羅回國,而侯爵的審判在四月三日開庭,由柯林斯法官主審。三天后,侯爵獲判無罪開釋,而王爾德卻在當晚被捕,並依一八八五年通過的刑事法修正條文起訴。四月二十六日,審判開庭以前,王爾德被囚禁在哈洛威監獄。同時,在王爾德位於泰德街的住所有人舉行公開拍賣,許多不肖之徒藉機進入屋內掠奪並破壞。第一次審判由查爾斯法官主審,王爾德幾項罪名被判無罪。五月二十日,第二次審判由威爾斯法官負責,王爾德被判有罪,需入獄並服勞役二年。王爾德先在萬司沃斯(Wandsworth)服刑,後來移到里丁監獄。

1896~97年

42歲 在服刑期間,他寫了一封長信給阿弗列特,解釋自己的行為,這封信名為《獄中書》,是他最後一部長篇散文作品。監獄管理單位一次只給他一張紙,因此王爾德從未有機會重讀或修改這封信,不過其中有部分仍然堪稱其散文作品中最優美的代表作。一八九六年,王爾德之妻來獄中探訪,告訴他母親過世的訊息,而這也是他們夫妻間最後一次見面。後有訊息傳來《莎樂美》在巴黎上演,王爾德苦難的日子終於稍有安慰。

1897年 43歲 五月十九日出獄,在友人羅斯陪伴下前往法國。他以梅莫斯的假名在貝尼沃小鎮住了一段時間,並寫下最著名的詩作《里丁監獄之歌》。

1898年 44歲 四月,王爾德之妻過世。王爾德在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國漂無定所,有時有阿弗列特或羅斯為伴,有時獨自一人。

1900年 46歲 十一月三十日,病逝於巴黎的阿爾沙斯旅館內,也就是他加入天主教會的第二天,享年四十六歲。三天后,安葬於巴尼厄公墓,參加葬禮的有羅斯、透納與阿弗列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