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瓷

均瓷

鈞瓷的燒成是一種複雜的高難技術,還原程度很難控制。即使是在同樣操作規程下,由於氣候、煤質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效果。

鈞 瓷 工 藝

鈞窯傳統燒成方法是以氧化銅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用1280℃~1300℃燒成。胎體先在900℃中素燒,而後進行釉燒。釉燒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決定產品外觀質量最重要的一步。由於鈞瓷呈色對氣氛敏感性強,在工藝上很難控制。窯內氣氛、溫度的波動會使窯內不同區域的產品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因此說“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就是這個道理。50年代以來, 在鈞瓷生產的實踐中,工人和科技人員對鈞瓷的燒成作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不少新的經驗,不斷提高燒成技術,改進燒成工藝,提高了燒成率和成色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般說來,鈞瓷的整個燒窯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氧化焰階段(0℃~1040℃)
從點火起到400℃,這一溫度區間升溫速度不宜過快,用小火供烤,緩慢升溫。因為這時是排除匣缽、產品及窯內的水分,如升溫速度快,產品內的水分迅速揮發而帶來的氣體膨脹有可能導致產品炸裂。400℃以後,窯內水分已基本排掉,所以此時可關閉窯頂天窗,在氧化氣氛下逐步升溫,直到轉火溫度達到1040℃,這一階段的需時間約5~8小時。此時釉而由於受熱而產生初始膨脹,表面呈未燒結的多孔狀態。由於氧化,釉內的各種有機雜質及低溫沉積有釉面上的游離碳粒子基本發揮,就為第二階段的還原打下了基礎。
(二)還原階段(1040℃~1150℃)
窯內還原氣氛的形成主要是由人控制煤的燃燒程度來實現,即通過人為的作用調節窯內新鮮空氣的進入量,使烯燃料不能充分燃燒而產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有時也用燃煤加水產生水煤氣的方法亦可實現一定的還原氣氛。在實際操作中,窯內新鮮空氣的流入量是靠窯爐的閘板來控制的,若要形成較強的還原氣氛,閘板放的低一些,從而減小煙囪的抽力,窯內氣體流動減慢,流入的新鮮空氣就少,反之閘板放高,煙囪抽力大,窯內氣體流動快,空氣流量大,還原氣氛就相對較弱。但是僅靠調節煙囪的抽力來控制氣氛,常帶來一些不利因素而影響燒成,如閘板過低,層不能充分燃燒,熱量減小,窯內升溫速度減慢;而閘板過高,窯內氣氛和溫度波動大。因此,要達到要求的理想氣氛,常常要通過幾個方面的同時努力才能實現,這就是在控制閘板高度的同時,要注意控制燃煤添加量及燃煤的濕度。
(三)中性焰階段(1150℃~1270℃)
此時,釉面形成完好的玻璃體,由於高溫下釉層流動,消滅了釉泡和針孔,使釉面更加光亮。這一階段必須嚴格防止氧化發生,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因此,以弱還原焰為宜。同時要消滅,拉平窯內各種溫度,減少溫差,並防上降溫。
(四)氧化階段
當溫度達到所需的燒成溫度(1280℃~1300℃)時,均熱保溫1-2小時,立即停火,然後打開窯門自然冷卻,大量的新鮮空氣流入窯內和高溫下的釉面接觸,氧氣釉面的氧化過程是銅紅釉色層組織形成的主要原因。所為的色層組織是指整個釉層是由多個顏色各異 微小釉層組成的。如鈞紫釉,在反光顯微鏡下其色層組織為四層,第一層厚度為0.16-0.18毫米的茶褐色透明釉;第二層是紫色,紫中加有一些淡藍色雲狀物,厚度0.3-0.6毫米;第三層是0-0.3毫米的不連續紅色層;第四層是厚約5微米的淡藍色層,這一層是釉面銅的氧化層。這四個色層的形成是窯內冷卻開始時,由於釉面溫度很高,氧氣對釉層氧化和擴散造成的,因而銅紅釉必須在還原氣氛和後期氧化氣氛的綜合作用下才能形成。
總之,鈞瓷的燒成是一種複雜的高難技術,還原程度很難控制。即使是在同樣操作規程下,由於氣候、煤質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效果。只有通過長期的實踐,並藉助於現代化控制儀器的使用,才能使整個過程得以完備、準確的控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