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豐度

又稱克拉克值(clarke)。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地殼元素豐度是重要的地球化學基礎數據,它標誌地殼做為一個地球化學系統化學成分的總特徵,決定了地殼中發生的各種地球化學作用的背景,也提供了一個衡量元素集中分散變化程度的標尺。與宇宙豐度規律相比,地殼中元素豐度隨原子序數增大豐度值減小和偶序數元素豐度大於奇序數元素的規律基本一致。差異主要是氫、氦、氖、氮等氣體元素明顯較貧,而鋁、鉀、鈉相對較富,這與地球形成、演化過程中氣態元素的散失和較輕、易熔的鹼金屬鋁矽酸鹽在地球表層富集有關。

地殼豐度

正文

又稱克拉克值(Clarke value),一種表示地殼中化學元素平均含量的數值。根據美國化學家和礦物學家克拉克(F.W.Clarke)的姓氏命名。根據表示方法的不同,又分重量克拉克值、原子克拉克值等。1889~1924年間克拉克及其同事完成了地球各洲大量岩石和礦物樣品的化學分析,並計算了50個元素的平均含量,獲得主要元素的豐度值。隨著地球化學的發展,實驗技術和分析方法的改善,現在地質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幾乎所有天然元素的克拉克值。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