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壋坡

圪壋坡

區別於圪壋坡遺址,這裡說的圪壋坡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是一座山名,位於博愛縣城西北,其向東走是博愛縣著名景點之一的月山寺!

圪壋坡 圪壋坡
博愛圪壋坡藥王廟也稱孫真廟,位於博愛縣城西北約7.5公里的月山鎮月山寺之西側向陽的山坡上,此地人稱“圪壋坡”,或“疙瘩坡”。藥王廟分兩進,中隔一庭,大殿錦帳帷幔中藏孫思邈之像,身穿花袍,足踏御靴,頭戴順天冠,赤面慈顏,五綹長髯,塑像魁偉。兩旁諸神羅列,狀頗威嚴。
《博愛縣誌》記載: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黃河中下游流域發生瘟疫,醫藥學家孫思邈聞訊來到博愛縣圪壋坡行醫,為民眾治病,大量製造屠蘇酒等防瘟藥劑,廣為散發,撲滅瘟疫。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孫思邈病逝於圪壋坡。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因此後世又稱他“孫真人”。
當地百姓為紀念孫思邈遏制瘟疫流行,便在圪壋坡依山修建了藥王廟,長年祭拜,並形成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廟會,後又在廟前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藥材大會。1840年鴉片戰爭後,圪壋坡會期,有外商前來圪壋坡趕會,採購四大懷藥和山區土藥材。因懷慶府所產的懷藥在此集散,在解放前,圪壋坡廟會已經成為“四大懷藥交易會”。
如今的圪壋坡依山修建了許多建築,殿宇輝煌,鱗次櫛比,香菸繚繞,宏偉壯觀,已成為博愛縣旅遊一景。 博愛圪壋坡藥王廟也稱孫真廟,位於博愛縣城西北約7.5公里的月山鎮月山寺之西側向陽的山坡上,此地人稱“圪壋坡”,或“疙瘩坡”。藥王廟分兩進,中隔一庭,大殿錦帳帷幔中藏孫思邈之像,身穿花袍,足踏御靴,頭戴順天冠,赤面慈顏,五綹長髯,塑像魁偉。兩旁諸神羅列,狀頗威嚴。
《博愛縣誌》記載: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黃河中下游流域發生瘟疫,醫藥學家孫思邈聞訊來到博愛縣圪壋坡行醫,為民眾治病,大量製造屠蘇酒等防瘟藥劑,廣為散發,撲滅瘟疫。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孫思邈病逝於圪壋坡。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因此後世又稱他“孫真人”。
當地百姓為紀念孫思邈遏制瘟疫流行,便在圪壋坡依山修建了藥王廟,長年祭拜,並形成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廟會,後又在廟前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藥材大會。1840年鴉片戰爭後,圪壋坡會期,有外商前來圪壋坡趕會,採購四大懷藥和山區土藥材。因懷慶府所產的懷藥在此集散,在解放前,圪壋坡廟會已經成為“四大懷藥交易會”。
如今的圪壋坡依山修建了許多建築,殿宇輝煌,鱗次櫛比,香菸繚繞,宏偉壯觀,已成為博愛縣旅遊一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