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羅鄉

西平羅鄉

西平羅鄉位於輝縣市西北部,距市區35千米。西平羅鄉位於輝縣市北部,東接林州市臨淇鎮。面積53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全鄉1973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5人,總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0.6公頃。鄉政府駐西平羅村。轄西平羅村、姜溝村、鹿莊村、白土崗村、東峪村、榮花村、蓮花村、柏樹灣村、兆村、郎山、大羅口村、南平羅村、張莊村、圪檔坡村、山懷村、中平村、東沙崗村、西沙崗村、梨園溝19個行政村。鄭太、輝陵公路過境。

基本信息

西平羅村介紹

西平羅鄉 西平羅鄉

西平羅村好地方祖國聖地世界獨秀
西平羅村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在南太行腹地侯兆川中心北緯35.17°-35.50°,東經113.23°-113.57°之間。西與山西省陵川縣交界約10公里,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壺關縣交界約15公里。東接林州市臨淇鎮約8公里,南與輝縣市35公里。是山西河南的交通要道。輝陵公路穿村而過。在過去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北方民族進入中原的交通要喉之地,所以歷代王朝在西平羅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遺產和物質文明,有中華文明出那裡?太行腹地西平羅之說。
西平羅村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既有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的作風。又有改革創新發展意識和能力。為情而動,有感而生,西平羅村民張富強作為本村人。看到當今西平羅趙海新書記帶領本村人民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我更應該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讚美和推介我家鄉的發展。特編此書來介紹平羅宣傳平羅。讓更多人深入了解西平羅由古至今演變的過程,好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
西平羅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即使祖舜宗堯的發祥地,又是燕趙大地和中原腹地的結合部。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個古老的村莊裡賢達雲集,人才輩出。西平羅村位於南太行腹地侯兆川中心。西依太行山最高峰王莽嶺轎頂山,北鄰淇河,群山連綿猶如一條巨龍,將西平羅村擁入懷中,傳說西平羅村是龍脈之地。川內最高峰大岳腦、小岳腦正對村莊。村西南有大虎頭山小虎頭山鎮守龍脈,村莊南北各有一條河流至西向東流入淇河,兩河之間隆起一座小山〔葉峰頂〕猶如一顆龍珠庇護西平羅村,風調雨順、人傑地靈,充分說明祖先選村莊時的聰明才智,村東地勢開闊土地平整肥沃,農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

新贊-侯兆川----西平羅村民張富強

駕車上了十八盤
走過三十六道彎
愚公洞長一里半
石嶺洞過是平川
四面環山一盆地
平羅鄉在正中央
南村南山魁星閣
北寨北面紫金山
東山上有天爺廟
西有三湖不行船
祖國聖地侯兆川
古今名勝贊不完

-----------------------------

贊-侯兆川

上盤十八彎

看見侯兆川

南有花石嶺

北有紫荊山

東有蓮花不結藕

西有三湖不行船

------------------------------

歷史沿革

西平羅遠在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即新石器時期,就有大量的人群居住,距今約有6000多年歷史。

三皇五帝盤踞太行,西平羅是人皇統治區域的中心地帶。

西平羅離商朝古都(朝歌)約50公里,屬於都城管轄地區,1890-1895西沙崗村在淇河分支柳河旁邊磚瓦窯起土時挖出大量石刀、石斧、石鏟、陶罐碎片等文物,充分說明西平羅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比較先進。(2013年西平羅村民張富強又在柳河附近撿到大量石刀、石斧、骨制類飾品、陶珠、陶罐碎片等,告知輝縣市文物局,輝縣市文物局得知後到此地勘察).

銅膀鐵臂運糧河小柳河

當時西平羅農業較為發達,朝歌在西平羅東北角建立北倉庫(現今那片地還稱為北倉地)用牛皮筏藉助柳河運到淇河再由淇河運至朝歌。

周朝時西平羅在共邑管轄內。

春秋

公元前546年西平羅歸晉國管轄,公元前403年歸韓、趙、魏三家管轄。

戰國

西平羅歸趙國管轄,當地流傳趙國宰相藺相如在西平羅病故後在殯葬期間除其子孫另外還有真假藺相如靈柩殯葬隊大約5-6隊,下葬於不同地方。

1950年政府挖掘了南平羅藺相如墓,當時還沒有文物局,挖出的東西政府收走至今沒有說是真還是假。

據說當時西平羅當時在北倉地也下葬了藺相如的靈柩,史書記載就是現在的輝陵公路一側。

《輝縣誌》載:“藺相如墓在今侯兆川平羅社,墓旁有古銀杏樹一棵。” 俗稱“宰相墳”。墓地在一片高台地上,鋪有長青條石,下為磚券墓室。墓室高、寬、長各約4米,墓室底鋪有沙、木炭各1米厚。券頂有被盜洞穴。墓內有墓誌一盒,蓋上書“趙故藺公之墓”,銘文在出土後磨損,字跡難辯。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西平羅歸直屬三川君管轄。

西漢

西平羅歸河內郡管轄。1996年西平羅水泥廠西面,發現漢代古墓遺址,縣文物局從古墓內挖出一口石棺。

東漢

侯兆川是王莽攆劉秀的古戰場,

民間傳言:老牛老馬歇十六

王莽率軍一路追殺,劉秀一路奔逃。來到了(沙崗),眼看就要被追上,劉秀見一戶農民正在耕地,(一頭老牛一匹老馬拉著犁耙)便躺倒犁溝里躲藏。剛一躺下,拉犁的老牛老馬就停了下來,臥在了犁溝上面,王莽見劉秀跑進此地,卻不見蹤影,於是就用劍在田地里亂扎一通,也沒有發現劉秀,邊率人馬離去。待王莽走後,老牛和老馬起來繼續犁地。劉秀見王莽人等全部撤去,邊繼續向西奔逃。(劉秀做皇帝後為感謝老牛老馬救他性命,邊封賞每年正月十六可以休息)。

民間傳言:桑葚救劉秀

劉秀跑到大山深處(梨園溝)時,由於幾天來沒吃沒喝,疲憊不堪一頭載倒在一顆桑葚樹下,待醒來時發現嘴裡有東西感覺到甜甜的,他說到如果再有幾顆便是更好,這時候桑葚便從樹上落了下來,一顆、二顆、三顆......直到劉秀吃飽才戀戀不捨的起身繼續向西逃去。(劉秀做皇帝後為感謝桑葚樹救命之恩,便下詔封賜,但是忘記曾經吃的是什麼樹上的果實,劉秀便下詔書“是樹都活萬年” 柿子樹看到詔書後,黑著良心前來領封賜(說道我就是柿(是)樹)。桑葚聽到後氣的肚子炸開了,柿樹領封賜後樹心便變成黑色。(柿子樹心基本上全部都是黑色的,桑葚樹肚子沒有不炸開的)。

三國

西平羅歸魏國管轄。

西平羅歸司州管轄。

南北朝

西平羅歸林慮郡(今河南林縣)。

西平羅歸冀州管轄。

隋時,百泉廟會興起,交易商品甚多,而以藥材為主。西平羅是藥材出產聖地。

西平羅歸河北道管轄。

李世民和袁天罡路過侯兆川西平羅時,袁天罡見西平羅西小山坡(龍珠山)有一股帝王之氣,預言此地將來要出現與唐王爭帝的人物。為了不讓出現這樣的人物,就命人在此山上建了一座石塔,鎮住了川內的風水,結果一千多年來,西平羅一千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王侯將相,小官不斷。

李世民得知袁天罡建石塔鎮住川內風水後,命袁天罡在小山坡(龍珠山)東,建立寺廟(生福寺)。

(老人說生福寺進門兩側就是鐘樓鼓樓,每逢過年過節鐘聲鼓聲全侯兆川都可以聽見)。

49年建國後政府在生福寺遺址上建立了第三高級中學。

西平羅歸衛州管轄。

岳飛牛皮寨大敗金兵

太頭村北岸有一處古蹟叫“牛皮寨”,岳飛曾在此大敗金兵。

岳飛在侯兆川抗金期間,有一天他得知金兵想度過淇河南下,岳飛便組織部下把大量的牛皮縫合起來,在山下淇河的峽谷處攔河聚水(今老愚公橋處)當金兵渡河時,岳飛便放開牛皮,河水激流而下,將金兵沖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兵敗而逃。

西平羅村西南1公里處有一村莊叫牛王廟(岳飛大將牛皋曾在此地駐軍)現今此村還叫牛王廟。

南村鎮東1里處有一村莊叫金王廟(岳飛牛皮寨大敗金兵淇河水把金兀朮衝到此處)現今此村還叫金王廟,村內還有金兀朮的寺廟。

西平羅歸輝州管轄。

蒙古大軍路過侯兆川時,在西平羅南頭修建一所道觀南庵道觀(今稱為南庵寺)

明洪武元年(1368),輝州改為“輝縣”,西平羅歸衛輝府管轄。

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王嘉胤、高迎祥率領起義軍南下路過西平羅時,在西平羅駐軍補給糧草,跟隨起義軍的一位將領(張朝忠)等人,由於傷病無法隨軍隊南下便留在西平羅建立了張宅莊園(今老國小)。

南庵寺漢精忠牌匾

張獻忠妻子陳氏在張獻忠兵敗四川陣亡後,攜帶張獻忠的財寶和隨從4人來到西平羅南庵寺。後為紀念起義軍各將領刻《漢精忠》牌匾一塊,掛於三清殿門上(現今存留光緒三十一年翻修版)。

南庵寺藏寶碑

陳氏刻《漢精忠》匾後,清軍得知張獻忠妻子攜帶財寶來到南庵寺削髮為尼,便三番五次前來索取財寶,陳氏被逼無奈下將財寶埋於東廂房附近,特刻一塊石碑記載此事。(南庵寺廟長說有此碑,但由於寺廟幾經翻修早已不知去向)

郭圪佬南庵寺得寶

1910年郭圪佬從山西一路乞討路過西平羅時,跟隨他的妻子懷有身孕即將臨產,便住在南庵寺內。由於趕路累壞了靠著牆邊剛躺下就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紅臉大漢對他說:主人,我在此地為你守財寶已經幾百年了,你終於來了)郭圪佬猛地從夢中驚醒,沒有當作一回事,看到妻子生了一個白胖男嬰,(當地習俗為了讓孩子平安長大成人必須將胎盤埋於地下),郭圪佬正在挖坑時突然看見一個土罐,刨出來打開一看滿罐子都是金銀珠寶。隨後急忙把胎盤埋好,挑著扁擔一頭是孩子、一頭是金銀珠寶,領著妻子向縣城走去。這時他妻子問道扁擔怎么唱歌了,郭哥佬說它唱著(咯吱咯長zháng 趕明新鄉 新鄉小冀 都是我郭家地)。

西平羅歸衛輝府管轄。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李文成就義於蓮花村東山處。

民國

軍閥混戰、日寇猖獗、民不聊生,導致西平羅人吃穿都成問題。

1923年輝縣盤上西平羅鄉群民聯合周邊各鄉鎮創立(紅槍會),提出了“加入紅槍會,抗捐又抗匪”的口號;

1927年林縣天門會舉義,在西平羅建合平縣,不久即廢。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同月輝縣簡師學生在共產黨員張海峰、陳濟民發動的進步教師的領導下,積極回響黨的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號召,推動了全縣的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7月中旬趙(基梅)譚(輔人)支隊抽調11名幹部戰士,組成八路軍豫北工作團,曾旭慶任團長。工作團駐西平羅,創建豫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7月27日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來到西平羅三八六旅駐地,部署破襲平漢、道清兩條鐵路。

1938年8月1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在南平羅村舉行盛大的“八一”紀念會,

1938年10月中共新輝獲汲中心縣委成立,李超任書記,陳濟民任副書記,組織部長黃維(後為張天性),武裝部長王維莊,縣委機關在西平羅正式成立,對外仍稱八路軍豫北工作團。

1939年4月輝縣農民抗日救國會籌備委員會於西平羅成立,主席郭瑞。但由於國民黨輝縣縣長關朝彥百般阻撓,縣“農救會”未能成立。

同月輝縣新輝獲汲中心縣委機關由西平羅轉移到圪壋坡,5月中旬,又轉移到西平羅以北的張莊。由於國民黨破壞統一戰線,中心縣委由張莊轉移到三郊口,後遷到山西陵川武家灣。

1940年3月9日華北抗日民軍朱程部隊進駐西平羅,中心縣委機關隨後從山西陵川武家灣遷到西平羅。

1940年4月中共豫北地委成立,屬晉豫區黨委領導,同月,中共豫北地委派王雲清任中共輝縣縣委書記。王雲清隻身一個到輝縣侯兆川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41年10月國民黨政府關朝彥在西平羅北五里的山懷村設立“糧食代購所”,向農民勒索糧款。

1941年12月豫北工作團派郭興(金章人)在西平羅組建抗日自衛隊(當地人稱武工隊),郭興為自衛隊隊長,郭長安(西平羅人)為自衛隊隊長通訊員,牛福山、郭長玲(西平羅人)為副隊長,張自安(西平羅人)為情報聯絡員。西平羅和附近村莊的村民受豫北工作團的影響積極回響自衛隊。

1942年6月西平羅附近村莊數百名村名,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到糧食代購點抗議國民黨政府搜刮民糧,

1943年連年大旱,莊家顆粒無收,加上日軍“掃蕩”整個侯兆川地區,殺害我西平羅村民6人,南平羅3人,太頭7人,日偽軍並在西平羅崔姓地主家設立據點,建立了炮樓。掠奪附近村莊糧食2160石、棉花4595斤、牲口23頭、家具1099件。

1943年4月30日太行七分區三團,將駐在西平羅的日偽軍據點拔掉,

1944年3月上旬輝縣抗日縣政府由沙窯村遷至西平羅,

1944年3月11日盤踞在司寨、金王廟、關王郊、牛骨灣等地的日偽軍,懾於太行七分區三團、輝縣獨立營的襲擊,撤至高莊和城內,侯兆川全部解放。

1944年4月輝縣抗日縣政府派一區(南寨)李燦(羊郊人),二區(南平羅)石長壽(槲樹灣人)到專屬累進稅訓練班(林縣河澗)學習。當年麥季,解放區統一實行累進稅,取消按畝攤派的田糧制。

1944年8月18日輝縣抗日縣政府在西平羅召開政民座談會,到會農民代表40人,開明紳士7人。會議通過了《關於減租減息、交租交息及土地法大綱》。

1944年8月28日輝縣抗日縣政府在西平羅召開政民座談會,公布“二五”減租,分半減息政策,會後各村開始減租減息。

1945年5月輝縣北部山區改稱輝北縣,杜野坪任中共輝北縣委書記,王大海任輝北縣抗日政府縣長,輝北縣政府正式在西平羅成立。(輝北縣政府設在小山坡腳下,政府移到縣城後改為醫院,現今遺址還存留)

1946年5月輝北縣第一屆參議會在西平羅召開。

1949年10月1日西平羅鄉村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以上發展史,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依照實物發展為規律,以西平羅鄉為主線。

資料來源於網路、碑刻、採訪、考察、人證、物證、民間傳言、民間歇後語。資料渠道龐雜,錯誤在所難免。

資料提供者:西平村民張富強、牛喜全、趙德昌、常喜慶、常安

1969年置西平羅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西平羅、梨園溝、圪壋坡、南平羅、西沙崗、東沙崗、中平村、山懷、兆村、張莊、大羅口、姜溝、鹿莊、柏樹灣、白土崗、東峪、榮花、蓮花18個行政村。

古蹟文物遺址

堯舜祠殿(西平羅村小山坡上)根據石碑上記錄,推論出大概位置。

石碑正面:祖舜宗堯自太平,賢王至道古今典,巳見汝王曾治水,調牛演馬說神農。 望太虛振頟-----------

石碑反面:大明國河南衛輝府輝縣侯趙川平羅社西平村倚西葉峰頂堯舜賢王之祠殿前堅立香亭一座永保合村男女善人田蘭稼盛資泰生財人盜雙消諸綠吉慶**望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鎮峰塔(西平羅村小山坡)袁天罡為了鎮住川內風水建此塔

南庵寺(西平羅村南頭)香火旺盛,遊客眾多。西平羅大部分石碑都存留在南庵寺內。

牛皮寨遺址(山懷村太頭愚公橋北),岳飛巧用牛皮大敗金兵戰場遺址。

殷商遺址(西平羅村老國中東),將要挖掘開發。

生福寺遺址(西平羅村第三高級中學建在生福寺遺址上),唐朝時修建。

輝北縣縣政府遺址(西平羅村老醫院)再不採取保護措施,若干年後將不復存在。

張宅莊園(明末起義軍將領在西平羅村落腳時修建)再不採取保護措施,若干年後將不復存在。

藺相如墓(南平羅西平羅)挖掘過兩處沒有鑑定真假。

西漢時期墓葬遺址(西平羅水泥廠)挖掘出一個石棺。

侯兆川抗日英雄紀念碑(現存於輝縣百泉)

沙崗--西平羅--梨園溝--王莽嶺,王莽追劉秀時的古戰場。(王莽嶺北有劉秀城)

代碼

410782206:~201西平羅村 ~202姜溝村 ~203鹿莊村 ~204白土崗村 ~205東峪村 ~206榮花村 ~207蓮花村 ~208柏樹灣村 ~209兆村 ~210郎山村 ~211大羅口村 ~212南平羅村 ~213張莊村 ~214圪檔坡村 ~215山懷村 ~216中平村 ~217東沙崗村 ~218西沙崗村 ~219梨元溝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