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基黃[藤黃植物]

田基黃[藤黃植物]
田基黃[藤黃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田基黃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別名:地耳草、斑鳩窩、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條香、金鎖匙、紅孩兒、寸金草、田邊菊、痧子草、光明草、莽殼草、小王不留行、細葉黃、觀音蓮、降龍草、七層塔、土防風、小元寶草、黃花仔、禾霞氣、耳挖草、小田基黃、小還魂、小蟻藥、小對葉草、八金剛草、蛇細草、對葉草。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活血;解毒消腫。主黃疸;瀉痢;目赤;吐血;血淋;白帶;崩漏;痛經;閉經;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流火;瘰癧;跌打;蛇蟲咬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田基黃 田基黃
田基黃 田基黃

一年生草本,高(5)10-30厘米。莖纖細,基部直徑1-2毫米,通常有鋪展分枝,被白色長柔毛或下部花期稀毛或光滑。葉兩面被短柔毛棕黃色小腺點,下面及沿脈的毛較密。葉倒卵形、倒披針形或倒匙形,長3.5-7.5厘米,寬1.5-2.5厘米,基生葉有時長達10厘米、寬達4厘米,無柄,基部通常耳狀貼莖,中脈在下面微突出,豎琴狀半裂或大頭羽狀分裂;頂裂片倒卵形或幾圓形,邊緣有鋸齒;側裂片2-5對;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中等大小,球形,直徑8-10毫米,單生於莖頂或枝端,稀2枝組生。總苞寬杯狀;總苞片2-3層;外層苞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4-8毫米,邊緣有撕裂狀緣毛,內層苞片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頂端鈍,基部有明顯的爪。花托突起。小花花冠外面被稀疏的棕黃色小腺點;雌花2-6層,花冠線形,長約1毫米,黃色,頂端有3-4個短齒;兩性花長約1.5毫米,短鍾狀,頂端有5個卵狀三角形的裂片。瘦果扁,通常多少有明顯的加厚邊緣,被多數棕黃色小腺點,頂端截形,環狀加厚,環緣有鱗片狀或片毛狀兼錐狀的、齒狀撕裂的冠毛。花果期:3-8月。  

生長環境

海拔自20到1000米。生長於乾燥荒地、河邊沙灘、水旁向陽處以及疏林及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台灣、廣東中南部、海南島、廣西以及雲南南部。  

此外在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爪哇、巽他群島與西非的幾內亞、奈及利亞都有廣泛的分布。  

主要價值

別名

地耳草、黃花草、雀舌草、禾霞氣。

來源

田基黃(地耳草) 田基黃(地耳草)

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田基黃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 的乾燥全草。

藥材

田基黃 田基黃

【產地】:我國各地有產。

【採收加工】:夏、秋季開花時採收。拔取全株,抖淨泥沙,曬乾。

【性狀】:全草長10~30厘米。根細小,如須狀。莖纖細,略呈四稜柱形,常數枝並生,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皺縮,黃綠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至寬卵形,長5~8毫米,寬2~5毫米,全緣,先端鈍,基部鈍圓而稍抱莖,近無柄。花序頂生,多已脫落,常見花萼殘留,棕黃色。氣微,味微苦。

【質量要求】:以黃綠色、帶花者為佳。 包裝貯藏:捆壓成把,外加蒲蓆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藥理

田基黃 田基黃

【消炎解毒作用】:本品對急性黃疸型和非黃疸型肝炎、遷延性和慢性肝炎等疾患,均有較顯著療效。

用藥後肝功能、自覺症狀及體徵有明顯改善。

【抑菌作用】:田基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牛型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豬霍亂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興奮平滑肌作用】:對離體兔腸,田基黃流浸膏低濃度可見節律性收縮增強,高濃度出現痙攣性收縮。

【對心血管作用】:對蟾蜍心臟,低濃度時先興奮後抑制,高濃度則出現心肌纖維性顫動而致心跳停止。對狗血壓稍有下降。

炮製

揀除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醫療用途

田基黃 田基黃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歸肝、脾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散瘀。用於濕熱黃疸,腸癰,目赤腫痛,熱毒瘡腫;近有用於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區疼痛,闌尾炎,乳腺炎,肺膿腫。

外用治癰癤腫毒,外傷積瘀腫痛,毒蛇咬傷,帶狀皰疹。 用法與用量:30~60克(鮮品加倍),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原形態

地耳草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cm。全株無毛。根多須狀。莖叢生,直立或斜上,有4棱,基部節處生細根。單葉對生;無葉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3-15mm,寬1.5-8mm,先端鈍,基部抱芭,斜上,全緣,上面有微細透明油點。

聚傘花序頂生序頂生而成叉狀分歧;花小,徑約6mm0;花梗線狀,長5-10mm;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5mm,先端急尖,上部有腺點;花瓣5,黃色,卵狀長橢圓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5-30枚,基部連合成3束,花絲絲狀,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橢圓形,長約2mm,花柱3,絲狀。

蒴果橢圓形,長約4mm,成熟時開裂為3果瓣,外圍近等長的宿萼。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化學成份

全草含摁貝素(embelin),紫金牛醌(rapainone),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及2,5-二羥基3-烷基苯醌類(3-alkylderiva-tivesof2,5-dihyroxybenzoquinone)衍生物,還含有三葉豆甙(tri-forlin),金絲桃甙(hyperin),異鼠李素-3-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galactoside),芸香甙(rutin),槲皮素-3-鼠李糖基(1→2)半乳糖甙[(quercetin-3-rhamnosyl(1→2)galactoside],異鼠李素-3-刺槐二糖甙(isorhamnetin-3-robinobioside),模里西斯排草素(mauritianin)及兩種新黃酮醇甙,即槲皮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哺半乳糖甙)[quercetin-3-(2,6-dir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和異鼠李素-3-(2,6-二吡喃鼠李糖基吡喃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2,6-dirhamnopyranosylgalactopyranoside)]。含槲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amnoside),3,5,7,3',4'-五羥基黃酮-7-鼠李糖甙(3,5,7,3',4'-pentahydroxyflavone-7-rhamnoside),田基黃靈素(sarothralin)田基黃棱素(sarothralen)A、B,濕生金絲桃素B(uliginosinB),綿馬酸BBB(filixicacidBBB,即綿馬酸),雙脫氫GB1a(bisdehydroGB1a),田基黃綿馬素(saroaspiden)A、B、C,白綿馬素iBiB(albaspidiniBiB),田基黃靈素G,地耳草素(japonicine)A、B、C、D。

藥理作用

【利尿作用】:麻醉犬iv田基黃浸劑0.1g/kg或田基黃總生物鹼6.6mg/kg,正常大鼠ig1g/kg,以及正常人po田基黃粉劑10-30g,均有顯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亦明顯增多。從田基黃中分離出的菊糖給大鼠po或ip,則有抑制利尿作用。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田基黃鹼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與菸鹼相似,但強度僅為菸鹼的1/5-1/20,對植物神經節、腎上腺髓質、延腦各中樞(尤其是嘔吐中樞)、神經一肌肉接頭,以及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都有先興奮、後抑制的作用。

田基黃 田基黃

【對中樞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對小鼠、大鼠、豚鼠、兔、貓和犬ip給藥均能保護動物對抗高壓氧、電休克和聽源性驚厥。熱板法有鎮痛作用,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並有鎮靜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呼吸興奮作用】:田基黃煎劑和其生物鹼製劑iv對麻醉犬有顯著的呼吸興奮作用。其作用隨劑量增大而加強和延長。劑量過大時則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切除竇神經或摘除頸動脈體後,再注射田基黃製劑,則不出現明顯的呼吸興奮作用。表明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田基黃鹼對嗎啡所致呼吸抑制有較好的興奮作用,對烏拉坦和水合氯醛所致者較差。田基黃鹼吸入,有擴張支氣管作用,可對抗毛果芸香鹼和乙醯膽鹼引起的氣管收縮。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田基黃浸劑iv,對麻醉犬有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如十二指腸給藥則需要10-20倍於靜脈給藥的量才有作用。亦有報導煎劑小量iv有短暫的升壓作用,較大劑量時則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田基黃生物鹼對離體兔心和蛙心有興奮作用,使收縮力加強,振幅增大;高濃度時則出現暫時的興奮,繼以抑制,最後發生傳導阻滯和停搏。田基黃鹼im,在呼吸興奮的同時,心率減慢,血壓升高;大劑量時則心率加快,血壓明顯下降,終至心臟麻痹。

田基黃 田基黃

【利膽作用】:犬iv田基黃水煮醇沉製劑1g(生藥)/kg,膽質流量較給藥前增加2倍以上,給藥50分鐘後作用達高峰,但膽汁中固形物、膽酸鹽和膽紅素的濃度都有所降低。

【抗蛇毒作用】:田基黃製劑,以及從中分離出的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鈉分別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po,或於注射蛇毒同時sc藥物,或用琥珀酸鈉、延胡索酸鈉和醋酸鈉組成複方於注射蛇毒前30分鐘-4hpo,對於注射最小全致死量眼鏡蛇毒的小鼠均有較高的保護作用,保護率59.1-93.1%。但若於注射蛇毒後25分鐘再給藥,則無保護作用。

【其它作用】:

1 .1 .抗潰瘍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50mg/kg,可對抗大鼠幽門結紮產生的胃潰瘍,是由於抑制胃液分泌和擴張胃肌而呈抗潰瘍作用。貓和犬im田基黃鹼有致吐作用。

1 .2 .輕瀉作用:田基黃煎劑po有輕瀉作用,並能抑制食慾。

1 .3 .抑菌作用:體外試驗,田基黃煎劑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

各家論述

1 .《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2 .《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3 .《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4 .《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5 .《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6 .《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7 .《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8 .《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附方

田基黃 田基黃

(1)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田基黃、雄黃各10克。搗泥,碗內覆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2)治毒蛇咬傷:一田基黃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二鮮田基黃50~100克,搗爛絞汁,加甜酒50克調服,服後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並用搗爛的鮮田基黃敷於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3)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田基黃適量,加食鹽數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乳腺炎:鮮田基黃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5)治無名腫毒:田基黃葉搗爛加酒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6)治喉蛾:鮮田基黃如雞蛋大一團,放在瓷碗內,加好燒酒150克,同擂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

(7)治時行赤眼或起星翳:一鮮田基黃,洗淨,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三、四小時換一次。二鮮田基黃適量,搗爛,敷眼皮上,用紗布蓋護,一日換藥兩次。

(8)治跌打扭傷腫痛:田基黃一斤,清水三斤,煎剩一斤半過濾,將渣加水三廳再煎成一半,然後將兩次濾液混合在一起,用慢火濃縮成一斤,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棉放在藥液中浸透,取出貼於患處。

(9)治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田基黃50克,白茅根50克。水煎,分二次用白糖調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0)治單腹臌脹:田基黃、金錢草各15克,大黃20克,枳實30克。水煎,連服五天,每天一劑;以後加重田基黃、金錢草二味,將原方去大黃,加神曲、麥芽、砂仁,連服十天;最後將此方做成小丸,每服25克,連服半個月。在治療中少食鹽。(《嶺南草藥志》)

(11)治濕熱泄瀉:田基黃5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2)治痢疾:生田基黃100克,水煎和黃糖服。

(13)治盲腸炎:田基黃400克,加雙料酒適量,搗爛水煎,一日五次分服,渣再和入米酒少許,外敷患處。

(14)治急性中耳炎:田基黃擂爛絞汁,和酒少許滴耳。(⑿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15)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水腫:田基黃50~100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16)治由血防846或鏈黴素引起的眩暈等:田基黃50克,配墨旱蓮、白芷、車前草、女貞子、紫花地丁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潮濕的溝邊、河灘濕地易生長。怕旱,耐寒,耐澇。以疏鬆肥沃的粘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4-5月挖掘老株叢,分成幾小株叢,按行株距15cm×8cm開穴栽種。可扦插繁殖;將莖枝剪下,扦插於苗床,床土經常保持濕潤,約經1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田間管理】:幼苗期注意鬆土除草。栽種後施1次稀人糞尿;夏季收穫後追施1次畜糞或硫酸銨、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乾旱季要灌從,經濟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長。

臨床套用

田基黃 田基黃

①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據各地報導,療效毀譽不一。多數觀察到田基黃具有利尿作用,有時出現瀉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異很大,且有小部分病例並無尿量的增加。利尿作用的出現,快慢不一,多數在1~5天開始,對促使腹水的消除或減輕,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減輕的同時,尚能改善體徵,使食慾增進,營養好轉,或血象進步,肝功能改善,為銻劑治療創造條件。但影響田基黃療效因素很多,主要的是:一植物品種混亂,採集時間不同;二植物的保存或運輸不當,造成霉變;三藥物炮製不當,有效成分受高溫破壞;四機體狀況不同;等等。有些單位規定田基黃的臨床指征是:中輕度的腹水,病期不太久,體質尚可,未見惡病質,肝腎功能的損害不甚嚴重,無嚴重夾雜症或併發症者。此外,一般營養支持療法,低鹽或無鹽飲食,低脂肪高蛋白飲食等亦不可忽視。用法與用量:用全草(乾)製成10%或20%煎劑(文火慢煎),成人每日服10%的300~480毫升,或20%的150~240毫升,加糖分3~4次服。療程15~20天,有效者可連續服至腹水消失為止。煎液須新鮮配置,暑熱季節約4小時即變質,故常配製成浸膏或片劑服用,但療效似不及煎劑。據100例的觀察,減輕或消除腹水的有效率約69%。但臨床上大多採用合劑治療。

②治療蛇咬傷:取田基黃每日30~48克,文火慢煎半小時,分3次內服。另用田基黃搗爛外敷,每日更換2次。治療蛇咬傷88例,全身症狀約1~2天消失,局部浮腫約3~5天消退,平均5.4天,全部治癒。說明田基黃對蛇咬傷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奏效迅速,尤其對有嚴重全身中毒症狀者療效顯著。

③治療糜爛型手足癬及亞急性濕疹:採用8%田基黃煎劑濕敷,或用40%田基黃煎劑外搽,見效迅速。

鑑別

【性狀鑑別】:全草長10-40cm。根須狀,黃褐色。莖單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完整葉片卵形或卵圓形,全緣,具細小透明腺點,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橙黃色。氣無,味微苦。以色黃綠,帶花者為佳。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緊貼表皮有2-3列下皮細胞,多充滿棕色內含物;偶見小的分泌腔。皮層窄,由3-4列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組成;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成環狀排列;韌皮部窄,細胞多皺縮;木質部寬,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導管直徑20-75μm;射線寬1列細胞。中央髓部大多中空。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均波狀彎曲,均有不等式氣孔,下表皮氣孔常2個連線。

【葉片橫切面觀】:柵欄組織僅1列細胞。葉肉組織中有分泌腔,類圓形,直徑30-65μm。

【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1g,用甲醇回流提取5h,濃縮甲醇提取液近乾,加入聚醯胺粉1g,拌和後乾燥,移置裝有1.5g粗聚醯胺小柱中,用氨仿洗脫除去雜質後,以甲醇洗脫並濃縮甲醇液5ml。取上述提取液1ml,加入少量鎂粉及4-5滴濃鹽酸,在沸水浴中加熱,溶液顯淡紅色。(檢黃酮)

中藥材(七)

 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中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菊科·管狀花亞科·紫菀族

紫菀族為菊科中較大的族,它分布於全世界,尤以美洲溫帶地區種類最多。本族分六個亞族,在我國有五個亞族,29個屬。  
東風菜
田基黃
一枝黃花
翠菊
山馬蘭
小蓬草
杯菊
杯菊屬
毛果一枝黃花
瓶頭草
瓶頭草屬
秋分草
秋分草屬
圓舌粘冠草
粘冠草屬
雛菊屬
刺冠菊
刺冠菊屬
馬蘭屬
蒙古馬蘭
全葉馬蘭
一枝黃花屬
小魚眼草
翠菊屬
阿爾泰狗娃花
狗娃花
狗娃花屬
拉薩狗娃花
普陀狗娃花
砂狗娃花
無舌狗娃花
圓齒狗娃花
魚眼草
東風菜屬
短冠東風菜
女菀屬
紫菀屬
沙生岩菀
岩苑

白酒草屬
木裏白酒草
蘇門白酒草
宿根白酒草
魚眼草屬
粘毛白酒草
裸菀
短星菊
四川裸菀
西疆短星菊
腺毛短星菊
香短星菊
半臥狗娃花
窄葉裸菀
長柄馬蘭
岩菀
華南狗娃花
粘冠草
毛葉紫菀木
黑山寒蓬
菊葉魚眼草
青藏狗娃花
狐狸草
埃及白酒草
台北狗娃花
羽裂粘冠草
麻菀屬
新疆麻菀
氈毛馬蘭
莎菀屬

鈍苞一枝黃花
歧傘菊
歧傘菊屬
韃靼狗娃花
多型馬蘭
岩菀屬
裂葉馬蘭
短葉中亞紫菀木
寬苞毛冠菊
高大中亞紫菀木
台灣粘冠草
狹舌毛冠菊
灰白阿爾泰狗娃花
心葉粘冠草
田基黃屬
千葉阿爾泰狗娃花
寡毛毛果一枝黃花
狹苞馬蘭
灰毛麻菀
狹葉馬蘭
台東阿爾泰狗娃花
勁直白酒草
裸菀屬
再裂台灣粘冠草
單頭台灣粘冠草
北方馬蘭
羽裂勁直白酒草
寬葉魚眼草
糙毛阿爾泰狗娃花粗毛阿爾泰狗娃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