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

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

土著知識的調查方法研究 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 土著知識對物種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英語
開本: 16
ISBN: 9787030205308
條形碼: 9787030205308
商品尺寸: 25.6 x 18 x 1.4 cm
商品重量: 481 g
ASIN: B001AKOKLY

內容簡介

《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以中英文兩種文字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土著知識的概念,國內外研究土著知識的概況及趨勢,國際上主要的代表性項目及相關組織機構的情況,提出了國際熱點問題——農民權問題與土著知識的關係,闡述了土著知識收集、記錄、保存、傳播方法,並以作者在雲南省開展的土著知識研究課題所取得的結果為基礎介紹了土著知識研究所具有的潛力,最後論述了土著知識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共5章:第1章,土著知識的概念和價值;第2章,世界土著知識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第3章,土著知識的收集、記錄、保存與傳播;第4章,雲南土著知識保護及利用案例;第5章,土著知識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的影響。《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較全面地概括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項目簡況,並列出相關網站和聯繫方式,便於讀者全面了解和進一步跟蹤。

目錄

前言
第1章 土著知識的概念和價值
1.1 土著知識的概念、存在形式及特點
1.1.1 土著知識的概念
1.1.2 土著知識的形成
1.1.3 土著知識的存在形式
1.1.4 土著知識的特點
1.1.5 土著知識的二重性及生存危機
1.2 土著知識的價值、保護和套用
1.2.1 土著知識的價值
1.2.2 保護和套用土著知識
第2章 世界土著知識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1 國外土著知識研究歷程與現狀
2.1.1 國外土著知識研究歷程
2.1.2 國外土著知識研究現狀
2.1.3 全球土著知識研究的主要機構、網路
2.1.4 有關土著知識研究代表性項目
2.1.5 國外土著知識研究的相關出版物
2.1.6 資料庫
2.2 中國土著知識研究歷程與現狀
2.2.1 國內土著知識研究歷程
2.2.2 國內土著知識研究現狀
2.3 土著知識研究發展趨勢
2.3.1 從文獻檢索看土著知識研究迅速增加的趨勢
2.3.2 土著知識的產權保護及其國際討論
2.4 土著知識與“農民權”
2.4.1 “農民權”問題的提出
2.4.2 土著知識和“農民權”逐步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2.4.3 土著知識的保護將逐步納入國家和國際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範圍
2.4.4 國際上對智慧財產權範圍重新界定的呼聲日漸增強
2.4.5 土著知識的商業化進程
第3章 土著知識的蒐集、記錄、保存與傳播
3.1 土著知識的調查方法研究
3.1.1 民族學研究調查方法
3.1.2 民族植物學研究調查方法
3.1.3 參與性農村評估調查研究方法
3.1.4 “土著知識課題組”的調查研究實踐
3.2 土著知識的保存方式
3.2.1 筆錄
3.2.2 錄音
3.2.3 照相
3.2.4 錄像
3.2.5 電子光碟
3.2.6 資料庫
3.3 土著知識的傳播方式
3.3.1 書刊
3.3.2 錄像帶、錄音磁帶、光碟、宣傳單
3.3.3 資料庫網路傳播
3.3.4 圖書館
3.3.5 農民間相互交流並利用電視、廣播學習
3.4 創辦“土著知識雜誌”的實踐
3.4.1 土著知識雜誌的概念
3.4.2 土著知識雜誌實例
3.4.3 創辦土著知識雜誌的作用與影響
3.5 農民參與性培訓
3.5.1 中國雲南土著知識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研討班
3.5.2 土著知識培訓手冊
3.6 農村參與性生物多樣性評價
3.6.1 資源調查
3.6.2 雙橋村農業生物多樣性展示會
3.6.3 展示會的作用和影響
3.6.4 組織展示會獲得的啟示
3.7 合作與交流
3.8 土著知識研究方法套用案例——雲南民間利用疣粒野生稻的土著知識考察與研究
3.8.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3.8.2 調查方法
3.8.3 土著知識考察結果及收穫
3.8.4 疣粒野生稻利用的土著知識研究
第4章 雲南土著知識保護及利用案例
4.1 摩梭人利用植物釀造索涅瑪酒的土著知識
4.1.1 索涅瑪酒的釀製
4.1.2 龍膽草植物學特徵與藥用功效
4.2 大理白族扎染與植物染料土著知識
4.2.1 民族扎染
4.2.2 染料植物板藍根的植物學特徵與種植
4.2.3 扎染產業不斷發展
4.2.4 利用土著知識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地方經濟
4.3 洱源梅子加工土著知識與果品產業
4.3.1 梅的植物學特徵與藥用功效
4.3.2 梅子加工
4.3.3 果品產業發展
4.4 文山三七土著知識與雲南白藥產業
4.4.1 雲南特色牛物資源——“三七”
4.4.2 二七的植物學特徵
4.4.3 三七種植與雲南白藥
4.5 劍川地筍馴化與人工栽培
4.5.1 地筍的植物學特徵
4.5.2 劍川地筍種植與食品加工
4.6 南澗百合種植與食用土著知識
4.6.1 百合的植物學特徵
4.6.2 民間百合菜譜
4.6.3 百合種植與管理
4.7 南澗樹頭菜的土著知識
4.7.1 樹頭菜的植物學特徵
4.7.2 栽培技術
4.7.3 採收與利用
第5章 土著知識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的影響
5.1 農業生物多樣性概念及其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5.1.1 農業生物多樣性概念
5.1.2 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5.1.3 雲南的農業生物多樣性
5.1.4 土著知識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
5.2 土著知識對耕作制度多樣性的影響
5.2.1 耕作制度的概念及內容
5.2.2 土著知識對耕作制度的影響
5.2.3 雲南傳統農業中的耕作制度多樣性
5.3 土著知識對作物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5.3.1 作物物種多樣性保證了人類對不同營養的需求
5.3.2 土著知識對物種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
5.4 土著知識對作物品種多樣性的影響
5.4.1 作物品種多樣性的重要性及其喪失的危險
5.4.2 土著知識在保護作物品種多樣性中的作用
5.5 土著知識在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5.5.1 土著知識與病蟲害防治
5.5.2 無公害農產品與生態農業
圖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