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食俗

土家族食俗

土家族食俗中特別喜好酸辣,是土家民族飲食的一大特色,土家族有\"三天不吃酸和辣,心裡就像貓兒抓,走路腳軟眼也花\"的說法。土家的菜餚講究\"酸、辣、香\"三字,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土家族平常愛把黃豆磨成漿,加入鮮青菜,當做佳肴。土家族人稱它為\"合渣\",也有的地方叫它\"懶豆腐\"。還有一些地方的土家族人則喜歡做成豆花,調上野胡椒和鹽做\"豆花飯\"吃。

基本簡介

聚集土家族大多居住在中國西南邊沿地區,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裡,重崗復嶺,陡壁懸崖,山多田少。以務農為主,兼事漁獵和採集
土家族土家族
,山的天地,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產,吃山所長,辦山風味,頗富山地民族的飲食文化和風情。
 

每日三餐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

飲食喜好

喜好酸辣,是土家民族飲食的一大特色,土家族有"三天不吃酸和辣,心裡就像貓兒抓,走路腳軟眼也花"的說法。土家的菜餚講究"酸、辣、香"三字,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 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土家族平常愛把黃豆磨成漿,加入鮮青菜,當做佳肴。土家族人稱它為"合渣",也有的地方叫它"懶豆腐"。還有一些地方的土家族人則喜歡做成豆花,調上野胡椒和鹽做"豆花飯"吃。
土家族一年過三次年,六月是"小年",十二月二十八是"趕年",除夕是"勝利年"。其中的"趕年"有提前搶著過的含義,趕年的酒菜充滿"烽火硝煙":糍粑上插滿梅枝松針,上掛紗布,表示"帳篷";豬做"坨子肉",菜做"雜合菜",表示"緊迫";坐席時大門一方不設位,以"觀察敵情";一人在外執梭標肅立,以示"時刻戒備"。
土家族人過年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愛打粑粑,再用木模子印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稱"印印兒粑粑"。拜年送粑粑、臘肉等禮品。每戶要打兩三擔粑粑,過年打的粑粑兒越多,越表示家中富有。
土家族人十分好客,待客往往要大辦宴席。宴席分為"酥扣席"和"砍剁席"兩種。"酥扣席"有酥肉、扣肉等主要菜餚;"砍剁席"有蓋面肉、燉肉等主要菜餚。
土家族亦重祭掃。祭祖用豬重達四百多斤,祭神酒缸高與人齊。獻祭的對象有梅山神(狩獵神)、土地神、四官神(牲畜保護神)、五穀神、阿密媽媽(小孩守護神),以及土王祠、八部神廟、三撫宮供奉的先祖靈牌,還包括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之類。凡祭必殺牲畜,數家或全寨一起行動,儀禮古老,態度虔誠。對此,古書稱為"淫祀之風"。
土家族人善豪飲、飲酒和煮酒,都有民族傳統。土家族人承其先民酒藝,釀酒種類繁多,並且有特殊的喝酒習慣,謂之"咂酒"。飲用時,揭開壇蓋,兌上涼水,插入一支竹管,輪流吸飲,又甜又香,別有一番情趣。"咂酒會"古今傳名。客到"進門三杯酒",客走"上馬三杯酒",無酒難以成歡會。
茶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有涼水甜酒茶,涼水蜂密茶,薑湯茶,鍋巴茶,綠茶等。在待客時,土家族人會拿出上等好茶款待遠方客人,既顯示出他們熱情好客的習俗,又反映出了土家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土家人的食禁森嚴。過年這天沒吃東西前,不準哭泣、吵架、罵人和說犯忌的話,連與"死"、"病"、"窮"、"殺"、"沒有"、"不要"、"睡了"同音的字都不能講。過年前一天忌殺生,停止到水井挑水,過年飯上甑後不許做活,吃年飯時不許用菜湯泡飯。
平日忌諱將野死的雀鳥帶回家中,不可端著碗在他人背後吃飯,使之"背時"。禁食狗肉,未婚青年忌食豬的蹄叉叉,兒童忌食雞爪和豬鼻,成年後忌食豬尾巴。

飲食習俗

一般不吃敬過神的酒、菜、肉、飯。炊飯的火炕、三角架、鼎鍋都是"神物",禁止任何人跨越和踐踏;也不可將鞋襪衣褲和其他髒物放在灶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