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跳喪

跳喪是土家人特有的喪葬習俗,又叫“散憂禍”、“撒爾活”。這種在亡靈前跳一夜喪鼓舞的習俗,據說是由巴人傳下來的。

土家族跳喪
 在土家山寨,不論哪家死了老人,鄉鄰們都不顧勞累從各家趕來,為亡人跳一夜“撒爾活”,長陽就有這樣的歌謠:“半夜聽到喪鼓響,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喪鼓送人情”。死者的家人也早早準備好菸酒,騰出跳喪的場子,將亡人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在棺材左前方放一個自製的大牛皮鼓。
隨著門外“嗵嗵嗵”三聲銃炮響起,一班班男女老少湧進堂屋,他們在棺材前的空地上互相邀約,踩著鼓點邊歌邊舞,頭、手、肩、腰、臂、腳上下一齊協調動作,跳著變幻多姿的舞步。是歡樂還是悲哀,難以說清,不過土家人有這樣一個習慣:熱熱鬧鬧陪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
跳喪由掌鼓的歌師傅指揮,他用鼓點指揮全場人的舞步,並且領唱喪鼓歌。跳喪的中心還有一對自告奮勇的歌師,他們在場中對歌對舞,整個舞場都隨著歌師的鼓點和唱腔隨時變換節拍和曲牌。
土家人有“生時喜酒死時歌”的說法,喪鼓歌有不同的曲調和內容,隨著舞步的改變而調換,一般開始唱亡人的功德,接著唱古人古事,有的唱戲文。
山寨里,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歌師傅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大作,鞭炮陣陣。喪鼓一響,相鄰數寨齊來奔喪。所謂"聽見喪鼓響,腳板就發癢",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奔喪者幾人一組,踏著鼓點,合著唱詞,在靈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喪"。仿佛亡人逝去,人們必得歡送慶賀。那靈堂上的舞者,每人手執一件樂器,鼓、鑼、大錢、小錢、鉸、嗩吶等,由掌鼓師指揮。鼓聲一起,或高歌狂舞,或輕歌曼舞。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其餘三人邊跳邊唱,此名"坐喪歌",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另二人邊跳邊唱,此名"跳喪鼓";有時,四人圍棺轉圈,邊跳邊唱,此名"轉喪鼓",也有騎棺領唱的。曲調.有"撒兒嗬"、"叫歌"、"搖喪"、"將軍令"、"正宮調"、"一字詞"、"節節高"、"螃蟹歌"等數十個曲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唱詞,有歌頌亡人的,有讚美愛情的,有唱歷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動物植物的,有猜謎的,內容十分豐富。土老師還借跳喪,規勸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將帥,也難免土內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祿,無非是一墳棺材。從舞中、曲中、詞中,哪兒有一點悲哀的痕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