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與農作學

《土壤學與農作學》是一部出版於2009年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土壤學與農作學》共8章並含10個實驗,主要包括土壤形成與分類、土壤基本特性、土壤水分、土壤耕作與管理、低產田改良與合理利用、作物與水分關係、主要農作物的灌溉技術和節水農作制等內容。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土壤基本參數測定及植物生理指標測定等。本教材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可作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本科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研究與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總前言

前言

緒論

第1章 土壤形成與分類

1.1 基本概念

1.2 土壤形成過程與分類

1.3 土壤質地與組成

複習思考題

第2章 土壤基本特性

2.1 土壤酸鹼反應

2.2 土壤交換吸收性能

2.3 土壤養分

2.4 土壤的結構性和孔隙性

2.5 土壤的通氣性

2.6 土壤熱狀況

複習思考題

第3章 土壤水分

3.1 土壤水分類型

3.2 土壤水分能態

3.3 土壤水分運動

3.4 土壤墒情和田間墒情監測

複習思考題

第4章 土壤耕作與管理

4.1 概述

4.2 農田土壤水分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變化

4.3 耕作與土壤水分關係

4.4 施肥與土壤水分關係

4.5 保護性耕作技術

複習思考題

第5章 低產田改良與合理利用

5.1 鹽鹼土改良

5.2 風沙土與荒漠土壤改良

5.3 低產紅壤土改良

5.4 漬害水稻土改良

複習思考題

第6章 作物與水分關係

6.1 作物水分生理

6.2 作物與水的生態關係

6.3作物需水規律及對灌溉排水的要求

複習思考題

第7章 主要農作物的灌溉技術

7.1 概述

7.2 水稻灌溉技術

7.3 小麥灌溉技術

7.4 玉米灌溉技術

7.5 大豆灌溉技術

7.6 棉花灌溉技術

7.7 甜菜灌溉技術

複習思考題

第8章 節水農作制

8.1 概述

8.2 作物節水增產的生物學依據

8.3 發展節水農作制

複習思考題

附錄 實驗指導

實驗一 土壤剖面觀察與記載

實驗二 土壤樣品採集、處理與保存

實驗三 土壤pH值、電導率與可溶性鹽的測定

實驗四 土壤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五土壤水分常數的測定

實驗六土壤水分特徵曲線的測定

實驗七 土壤飽和導水率的測定(環刀法)

實驗八 植物組織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九 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

實驗十 快速稱重法測定作物蒸騰強度

參考文獻

……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土壤學與農作學

ISBN:710909825

作者:桑以琳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定價:26.6

頁數:333

出版日期:2005-8-1

版次: 1

開本:23cm

簡介

本書是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基礎課教材,內容涵蓋該專業所需要的多學科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土壤學、植物生理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等內容。本教材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可作為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土壤

二、土壤學與農作學與水利工程專業的關係

三、土壤學與農作學課程特點

四、土壤學與農作學課程的學習方法

複習思考題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組成與分類

第一節 土壤的概念與土壤肥力

第二節 土壤形成與分類

一、土壤形成因素

二、土壤形成的本質

三、主要成土過程

四、土壤分類

第三節 土壤三相組成

一、土壤礦物質

二、土壤有機質

三、土壤空氣與土壤溶液

第四節 土壤質地

一、土壤粒級及劃分

二、不同粒級的組成及性質

三、土壤機械組成和質地

四、不同質地類型的肥力特性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土壤基本性質

第一節 土壤酸鹼反應與緩衝性能

一、土壤酸度的形成

二、土壤鹼度

三、土壤酸鹼反應與土壤肥力和作物的關係

四、土壤的緩衝性

第二節 土壤膠體化學與交換吸收性能

一、土壤膠體

二、土壤吸收性

第三節 土壤養分

一、大量元素循環

二、微量元素

三、土壤養分的動態平衡

第四節 土壤的孔隙性與當量孔徑

一、土壤的孔隙性

二、當量孔徑與孔隙分級

第五節 土壤的結構性與團粒結構

一、土壤的結構性

二、團粒結構與土壤肥力

三、土壤結構的評價與管理

第六節 土壤的通氣性與氧化還原狀況

一、土壤的通氣性

二、土壤的氧化還原反應

第七節 土壤的熱狀況

一、土壤的吸熱性和散熱性

二、土壤的熱性質

三、土壤的溫度變化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土壤水分的形態

第一節 土壤水分的類型及水分常數

一、土壤水的保持力

二、土壤水分的類型

三、土壤水分常數

第二節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其測定

一、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二、土壤含水量的測定方法

第三節 土壤水的有效性

第四節 土壤墒情和田間驗墒

一、墒情的種類

二、墒情的層次性

三、田間驗墒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土壤水分的能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土壤水勢

第三節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

第四節 土壤水能態測定方法

一、張力計法

二、壓力膜法

第五節 土壤水分運動

一、土壤液態水的運動

二、土壤水分入滲和土壤水的再分布

三、土壤氣態水

四、土壤水分平衡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土壤耕作與管理

第一節 概述

一、土壤耕作與管理的意義

二、土壤耕性

三、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農田土壤水分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變化

一、降水對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

二、農田土壤水分的地域性與季節性變化

第三節 耕作與土壤水分關係-

一、耕作對土壤水分的調節作用

二、抗旱保墒耕作措施

三、抗澇排水措施

第四節 施肥與土壤水的關係

一、施肥的作用

二、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機制

三、抗旱節水施肥措施

第五節 水土保持基礎知識

一、水土保持概述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與機理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 低產田改良和土地資源利用

第一節 鹽鹼土.

一、鹽鹼土的概念、分級和性質

二、鹽鹼土的分布

三、鹽鹼土的分類

四、鹽鹼土的發生原因

五、鹽鹼過多對作物的危害

六、作物對鹽鹼的適應性

七、北方灌區一年四季土體中的水鹽動態

八、鹽鹼土治理、改良和利用

第二節 風沙土與荒漠土壤

一、風沙土

二、荒漠土壤

第三節 漬害水稻土

一、漬害水稻土的特徵和成因

二、水稻土的理化性質

三、漬害水稻土的低產原因

四、漬害水稻土改良的主要措施

第四節 紅壤

一、紅壤地區的自然條件

二、紅壤的形成特點

三、紅壤的基本特徵及低產原因

四、低產紅壤改良的主要途徑

第五節 土壤環境污染及防治

一、土壤污染及其影響因素

二、重金屬污染

三、化學農藥污染-

四、土壤污染的控制與綜合防治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 作物與水

第一節 作物的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作物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二、作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三、土壤一作物根系系統中的水分傳輸

四、作物—大氣系統中的水分傳輸

五、作物的水分平衡

第二節 作物與水的生態關係

一、作物生長發育與水的關係

二、乾旱和水分過多對作物的危害

三、灌溉排水對改善作物環境條件的作用

第三節 作物需水規律及對灌溉排水的要求

一、農田耗水途徑與作物需水量的概念

二、影響作物需水量的因素及作物需水的基本規律

三、評價作物水分虧缺狀況的判別指標

四、作物對灌溉排水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節水農業的生物學基礎與節水灌溉研究

一、發展節水農業的緊迫性

二、作物節水增產的生物學依據

三、節水灌溉的研究現狀

複習思考題

第八章 主要農作物的灌水制度

第一節 概述

一、發展作物灌溉的重要意義

二、作物需水特性的分類

三、作物灌溉的主要方法

第二節 小麥

一、小麥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小麥需水特性

三、小麥灌水技術

第三節 水稻

一、水稻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水稻需水特性

三、稻田灌溉技術

第四節 玉米

一、玉米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玉米需水特性

三、玉米灌溉技術

第五節 大豆

一、大豆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大豆需水特性

三、大豆灌溉技術

第六節 穀子

一、穀子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穀子的需水特性

三、穀子灌溉技術

第七節 棉花

一、棉花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棉花需水特性

三、棉花灌溉技術

第八節 甜菜

一、甜菜的生育過程及其栽培管理要求

二、甜菜需水特性

三、甜菜灌溉技術

複習思考題

附實驗指導

實驗一 土壤剖面製作、觀察與記載

實驗二 土壤樣品採集、處理、保存

實驗三 土壤pH、電導率及可溶性鹽的測定

實驗四 土壤含水量的測定和田間驗墒

實驗五 土壤水分常數的測定

實驗六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的測定

實驗七 用張力計法測定土壤水吸力

實驗八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的測定

實驗九 土壤飽和導水率的測定

實驗十 植物組織含水量、相對含水量及水分飽和虧的測定

實驗十一 植物組織水勢測定

實驗十二 快速稱重法測定作物蒸騰強度

實驗十三 穩態氣孔計測定擴散阻力和蒸騰速率

實驗十四 紅外線C02分析儀測定葉片光合、呼吸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