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託管

託管土地是為了掌握下遊資源,恢復供銷合作社的服務業務,帶動整個基層社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盈利。 1、土地託管的直接效應就是帶動了供銷合作社農資經營業務的恢復。 3、在土地託管的基礎上,各基層社全面開展糧食代購、代儲、購物、服務於一體的“一卡通”業務。

一、土地託管的含義
土地託管就是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由縣級供銷合作社牽頭,與鄉鎮政府、基層社、村委會、企業集團共同以契約的形式,把農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交給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進行託管。方法是集中利用土地,由專業合作社統一實施產、供、銷。目的是以產業化、標準化實現農業現代化。
二、土地託管的實質
託管土地是為了掌握下遊資源,恢復供銷合作社的服務業務,帶動整個基層社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盈利。開展這項工作將給縣級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帶來生機。
三、土地託管的具體做法
實施了土地託管後,合作社對內實施種植品種、農資產品供應、農業生產管理、農副產品購銷“四統一”,並組織機械合作社和專業技術隊伍,進行規模種植、機械化作業,對外聯繫農資企業,集中採購化肥、農藥,實現化肥直供,減少流通環節,保證質優價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同時發展訂單農業。
實行土地託管的基層社分別組織本社職工或返聘託管了土地的在家農民成立土地託管服務隊,每支隊伍除了有固定的人員外,還購置了專門的播種、澆灌、施肥、噴藥等大中小型農機設備和器具。在託管的土地上,統一實施噴藥、施肥、灌溉和收割等管理。徐鋒介紹說:“土地連片,不僅提高了農機、水電設施的利用率,還方便了機械化耕作、收割。同時以基層社為骨幹企業化運作土地託管,讓基層社有了事情乾,為啟動基層社發展奠定了好的基礎。”
四、土地託管的效果
1、土地託管的直接效應就是帶動了供銷合作社農資經營業務的恢復。以汶上縣為例:縣社抓住山東省農資公司在該縣設立農資儲備庫的契機,在為託管土地搞好化肥直供的同時,結合本地實情,不斷健全和完善農資配送服務體系,擴大了農資終端市場。由於有良好的民眾基礎又掌握著下游的土地資源,汶上縣供銷合作社不僅重新啟動了化肥經營業務,而且銷售額大幅度增加。
2、糧食基地作基礎,基層社充分利用現成的資源,帶動了社有企業的發展。如:楊店鄉供銷合作社是一個位於偏遠山區的鄉鎮基層社,門店蕭條,幾個職工破釜沉舟,合夥開了一間饅頭房,把簡單的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是隨著銷量增加,饅頭作坊遭到了發展瓶頸——作業場地小、衛生條件差、優質麵粉成本高。在這種情況下,縣社對饅頭作坊注資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利用其託管的優質小麥基地,成立了聯創食品公司,目前已建成的車間面積達2400平方米,產能由原來的日加工麵粉100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5萬公斤,產品還銷往泰安、濟寧等周邊地區,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基層社迅速發展起來。
3、在土地託管的基礎上,各基層社全面開展糧食代購、代儲、購物、服務於一體的“一卡通”業務。縣級社代收代存農民的小麥、玉米,與麵粉企業集團合作,由集團以高於市場價的保護價收購,結賬時,農戶願意要錢的拿錢,願意換成卡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的,為其辦理“一卡通”,農戶可以在供銷合作社各個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等網點以原價97%-95%的優惠價購買商品,同時企業集團生產的麵粉、麵條等產品,以優惠價格在供銷合作社各日用品店設立專櫃,並優惠供應聯創食品有限公司。
四、土地託管是順勢而生
縣級供銷合作社的土地託管是建立在對縣域農業經濟情況分析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從土地託管入手既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又順應了政府促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發展的要求,為基層社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
例:汶上全縣耕地面積有82萬畝,以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為主,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所占比例很小,農民增收基本靠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都是老弱婦孺,一到春播、秋收季節,地里搶收搶種的活忙不過來,還需要在外打工的強壯勞動力回來幫忙,加重了經濟負擔,種地成了雞肋。農民出現了種地沒錢花、不種地又沒糧吃的局面,親友鄰居幫忙欠情份、花錢種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等諸多問題隨之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