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喻

原文

孔子閒居,子貢坐,請問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爾之問也。為人下,其猶土乎!”子貢未,孔子曰:“夫土者,據之得甘泉焉,樹之得五穀焉,草木植焉,鳥獸魚鱉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功不言,世不絕。故曰:能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貢曰:“賜雖不敏斯語。”

出處

選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

注釋

子貢:孔子弟子,複姓端木,名賜。
侍:陪侍。
達:明白。
樹:種植。這裡是耕耘的意思。
五穀:稻麥黍菽稷,泛指各種糧食作物。
遂:順,如意。
賞:賞賜。這裡是奉獻的意思。
不敏:自謙語,敏,聰明。
請:表敬副詞,無實義。
事:從事,做。

譯文

孔子在家閒坐,他的學生子貢陪侍在旁,請教孔子應該如何做到謙虛謹慎地待人。孔子說:“你的問題問得好呀!對人謙虛有禮,大概就像大地那樣吧!”子貢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孔子又說:“那大地,挖掘它就可以得到甘泉,耕耘它就會得到五穀;草木在它上邊生長,鳥獸魚鱉在其中各得其所。人活著就在上面成家立業,死後就埋入地里。大地的功勞很多卻從不會四處張揚,然而它對社會的貢獻卻永不斷絕。所以說,真正能謙虛待人的,大概只有大地了吧?”子貢說:“我雖然不聰明,也一定要按您這話去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