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批發

圖書批發

圖書批發是隨著圖書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規模的擴大而產生和發展的,在很長時期內,中國圖書產銷分離的進程是緩慢的,直到20世紀初,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才設立專門的圖書批發機構──發行所。

圖書批發

正文

圖書批發圖書商品從出版社到零售店的流通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在出版和零售之間起流通的樞紐作用。圖書批發機構從出版社買進圖書,賣給並轉運到銷地書店,稱一級批發或稱產地批發;圖書在流通過程中的轉售交易,稱二級批發,或稱銷地批發。
圖書批發是隨著圖書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規模的擴大而產生和發展的。中國圖書商品出現產銷分離的情況,可追溯到16世紀明代嘉靖年間,在北京南京蘇州杭州就有“刻書” (出版) “聚書”(批發)的分工,這是歷史的進步。但是,在很長時期內,中國圖書產銷分離的進程是緩慢的,直到20世紀初,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才設立專門的圖書批發機構──發行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發行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54年圖書批發和零售書店進一步分離,創建了新華書店北京、上海、武漢、瀋陽、重慶發行所。80年代,擔任一級批發任務的有:①承擔中央一級和北京地區出版物的有新華書店總店的北京發行所、科技發行所和儲運公司,還有新華書店首都發行所;②承擔地方出版物的有新華書店上海、天津、重慶、湖北發行所和各省級新華書店。承擔二級批發任務的是由大中城市書店設立的批發書店、圖書貿易中心和縣以上書店的圖書批發部,共有2000多處。
有的出版社自辦發行業務,也可以將本社出版的圖書直接批發給零售書店。
在國外,德國為了簡化書商之間的貿易手段,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出現了圖書代理商(批發商),1847年K.弗爾斯特在德國建立起第一家圖書批發公司。數年後,這種形式迅速普及,到 20世紀 80年代,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均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批發體系。日本於1949年建立起“東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兩個大圖書批發公司,他們控制著日本出版業70%的圖書流通量。其他中小圖書批發商還有100多家。
圖書批發價格,一般以圖書購進價格加批發企業的流通費用和利潤構成。圖書是以冊(套、卷、張)為單位定價的,定價是零售價格。因此,出版社一般按定價的60%或70%出售給批發商,稱為折扣,即六折或七折。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