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思維與哲學

圖·像思維與哲學

《圖·像思維與哲學》是易罡、嚴放編著的圖書,是一本有著非常深刻的哲思和人生睿智的書,以圖像來作為傳達媒介的主體,從“勢”到“升”一百又八圖、像,惜惜相珍,恭儉而禮齊,依依相媲,溫文而雅致。

《圖·像思維與哲學》
序觀變知化,觀化知動、觀動知靜,觀靜知心。
勢山呈水,勢水呈金,勢金呈器,勢器呈形。
心形相照,相悖相生。形心相應,相與相共。
今嚴兄積東西玄妙而巧織,采古今絕理而善編,余契之、磋之、論之、礪之。
從“勢”到“升”一百又八圖、像,惜惜相珍,恭儉而禮齊,依依相媲,溫文而雅致。從理而順念,承物而秉真,接事而弼中、應埸而凸顯。噹噹在在,漾古今賢良;虛虛實實,盪前後能士。聚氣生力,哲理平朴,余觀之盛悅,作數語,是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於京華聚勢齋
《圖·像思維》與哲學後記
終於和易罡先生一起把《圖·像思維》的文字詮釋工作的哲學部分做完了,彼此都費了不少心力,不過就我而言,這樣的辛苦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本書是易罡先生深思多年的智慧結晶,是一本有著非常深刻的哲思和人生睿智的書,我非常喜愛。
我和易罡先生相識多年,對他的人生歷程頗有了解。他是一個極富智慧的人,性情單純,同時頗有仁者風範;對於他來說,成人和為人並不僅僅是生存的過程,而更是探討個體和他所處身於之的世界的意義的過程,此種意義亦即廣義上的存在之意義。
易罡乃理工出身,大學畢業以後深入過若干不同專業行業工作,難得的是在如許差隔的領域內他都能做得很成功,絕非僥幸偶然,而是與他苦心摸索業道,探索物-我-人的相因相應之理分不開的。以我個人陋見,中國的理工學者要比中國的文科學人在處世態度和方式上務實細緻許多,其對於生活方式的影響也要深透不少。易罡便是這樣一種典型人才。中國文人往往有的那種看待問題大而化之、奢談義理的習慣在他這裡是完全看不到的。他總是會確定下來自己要研究一種什麼樣的對象,這個對象是如何產生的,它處於什麼樣的背景環境中,它有著邏輯上和現實上的多少種看待及評價方式,這個對象和他自己的關係以及其本身的意義,等等等等,在這種理智習慣和一種幾乎可以說先天有之的安靜平和的心態下,易罡把他所直接經歷和間接經歷的世界當作一種需要理解或需要完成的藝術品,當作一件和他本人一樣的存在,並在一個大的境場中尋索出所有要素的和諧之音和和諧之光。
易罡就在這樣的現實中生活,在這樣的現實中發現,他喜歡在適當的時候把他的發現告訴他自己和他周圍的人,大家都因為他的坦誠和智慧的人生啟示而歡欣,會從中發現不少真知灼見。就此而言,許多年下來,他的最大或者說最全面的一種發現就表現在《圖·像思維》中。
客觀地說,易罡本人是一個對文字有著精深造詣的人,但是《圖·像思維》從頭至末卻都是以圖像來作為傳達媒介的主體的,這倒不是意味著易罡對文字或語意的背棄,而是意味著他對於語言在一種不完善的傳播背景下所可能產生的歧義的疑慮,要知道,有關宇宙中諸多物像及其存在之意的語詞的基礎並不是一種理想的實指定義,其解釋也不是一種理想的經驗描述,但就易罡的人生體悟而言,使用實指定義和經驗描述又不能很好地傳達一種形而上的意蘊,於是他避開了這種兩難,凡是在語詞可能成為心靈發現的陷阱的時候和地方,他都會成功地脫離出來,用一種真實的方式來表達出他要表達的意義。
我和易罡就這本書談過很多次,我了解到,除了表達方式這樣技術上的問題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圖?像思維》選擇圖像來作為傳達媒介的做法還有一個更深層的考慮,那就是意義的本真狀態。易罡發現,除了文字以外,宇宙中的任何物象都可以以某種維度上的形象或形式而存在,抽略掉微觀和宇觀的系統,就我們所可見的巨觀世界而言,物象的形式或對物像形式的圖像式思考就能反映出其存在的意蘊,這不是一種膚淺的觀察,而是一個擁有和諧高深境地的心靈對物-我-人之間關係的洞悉。在易罡看來,我們完全可以把巨觀中呈現在心靈前面的物像及其含義作為微觀世界和宇觀世界的某種存在隱喻??世界存在和運轉的機理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沒有多少理由構想它們是不一樣的或是完全混亂的。
就《圖·像思維》中具體的圖像內容來看,這本書中的意義所指並不簡單地依附於某種思想:不單純是儒教或道教,也不單純是佛學或其他。事實上,因先天的智慧和後天的教育而有著出色的識別、判斷和分析能力的易罡並沒有在選擇自己的圖像時拘泥於具體的某種傳統學說,這使得他的書幾乎沒有不良的先入之見,其中透露出來的形象或形式是那么的單純,而其意蘊又是那樣的深邃,展現出的境地是那樣的高遠。
當然,《圖·像思維》在進行閱讀時,相當程度上需要觀者的積極參與,也就是說,它對讀者是有著相當的要求的:思想深度、學識層次、專業視野以及人生閱歷,等等,不過,最重要的是,它最希望觀者能有一個平和寧靜的心態,在看待自我、他人和世界時能平心靜氣,物我相一,並且具有一定的審美高度。
易罡在這本書里,每一幅圖像下給出了四個字,對於這四個字的解讀,讀者主要應結合圖像進行,似套用一種辯證的讀法更好,具體地說,這幾個字的順序上的連線有講究,因為易罡選擇這幾個字的時候關注了它們的內在邏輯聯繫和彼此的推演關係,讀者以不同的次序連線而讀,仔細揣度之下,當能悟出箇中原理。
回觀國內,現在確乎已經進入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商品時代,任何時代都有文化,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也有著它的主文化,這種文化關注的是一種很物體性(Physical)的利益的得與失,擁有的人因物品或流通物及其他類似東西的占有權而忘卻了個體在宇宙和自然中所應該具備的壓懾感,沒有所有權或者所有權程度較低的人正在為他們沒有得到的物品或流通物或其他類似東西而耗盡身心之力,可以想見,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在市場上見到像易罡所著的《圖?像思維》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必須指出的是,在這個甚囂塵上的浮華“世界”中,《圖·像思維》代表了一種更重要的文化傾向,而它的作者則代表了一種面向真善美愛的積極求索的韌勁,這種對於認真、嚴肅和深刻的人生意義的追求以及對於宇宙大有的寬愛之心代表了社會意識中良性和持久的一面,它的呼聲雖然顯得時而微弱,但一旦它傳到耳中,便會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它的音符來自於一個有著良好智力和情操的人的心靈深處,由這種音符譜成的思想之曲定會像其他亘古流傳的名樂一樣流傳下去並深深地存在於歷史之中。
石上之清水,空間之微風,《圖·像思維》正把它所捕捉到的存在的信息傳遞過來,傳遞下去,你聽到了它的聲音了嗎?
嚴放博士
2005年10月11日於北京杞人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