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林學學院

園藝林學學院

園藝林學學院於2002年2月由原園藝系和林學系合併而成。林學和園藝兩個一級學科可分別追溯到1904年湖北省高等農業學堂林科和1940年湖北省立農學院園藝系。

簡介

學科專業優勢突出。擁有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果樹學、蔬菜學、茶學、設施園藝學、景觀園藝學等二級學科博士點。果樹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蔬菜學是湖北省重點學科。設有園藝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果樹學特聘教授崗位;林學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是農業部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我院與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植物科技學院共建有植物學、生態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學院與我校生命科技學院和植物科技學院等共建有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有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果樹無病毒室內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國家蔬菜改良中心華中分中心、國家柑橘育種中心、國家柑橘一級采穗圃、湖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外國專家局臍橙良種培育與生產基地、農業部柑橘研究所,共建有農業部園藝經濟研究所,中國柑橘學會、湖北省園藝學會、湖北省柑橘學會掛靠在我院。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7人,講師25人,學緣結構良好,異緣率為62.5%。另有校外兼職教師32人,其中兼職教授6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指導教師26人(含兼職博導6人)。教師隊伍中已獲博士學位33人,獲碩士學位4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比率為78%。學院現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的2人,國家級專家2人,農業部專家2人,省級專家4人,武漢市管專家4人,全國扶貧狀元1人,全國扶貧先進個人1人,2人入選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農業部“神農計畫”, 1人入選湖北省“111人才工程”,9人獲得國家及省、部、市政府特殊津貼。學院教學工作特色鮮明。全日制本科招生有園藝、園林、林學(含茶學方向)、城市規劃(風景園林方向)、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76人,碩士研究生338人,博士研究生92人。2003年鄧秀新教授指導的博士生郝玉金所完成的“柑橘和蘋果等果樹種質資源的離體保存及遺傳變異”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有3篇博士學位論文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近五年,我院大學生共承擔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109項。2004年在湖北省首屆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評比中有6人獲獎(其中一等獎3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2000年以來,40餘人次在中國園林“滕頭杯”環境藝術設計大賽、“挑戰杯”、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學術競賽中獲獎;在每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成績突出,2003年至2005年有15人次獲獎,其中特等獎1人次,二等獎6人次,三等獎8人次。近幾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
學院重視教學研究。目前立項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9項,其中國家級3項。已完成的“園林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途徑的研究與實踐”獲2005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園藝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獲2004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花卉產學研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獲2001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另有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主編國家及省部級規劃教材11部,創建了《園藝植物栽培學》、《花卉學》、《生態學》(與我校植物科技學院共建)、《細胞工程學》(與我校生命科技學院共建)等四門國家精品課程。

附註

學院重視學風建設和日常教育管理,把德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基本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明確了“以黨建為核心,以‘三資助’工作為抓手,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塑造優良學風”的學生工作思路,確定了“以黨支部為堡壘,以寢室為基礎,以班級工作為中心”的學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強化基礎管理,提升課堂學習質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等措施,我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績斐然。學院設有章文才獎學金、劉後利茶學專業獎學金、廣東棕櫚園林專業獎學金、江漢油田園林工程部獎學金等7項獎學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