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成長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浙大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大學、首批9所“985工程”大學,中國大學C9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1929年因大學區制的取消而把全省教育行政職權移交省教育廳。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浙江大學被迫輾轉西遷貴州,史稱“文軍長征”。在中國著名氣象、地理學家、校長竺可楨先生領導下,浙江大學歷經艱辛,篳路藍縷, 崛起為當時國內有影響的幾所著名大學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1938年8月增設師範學院,1939年8月文理學院分立為文學院與理學院,1945年8月增設法學院,1946年8月增設醫學院。
抗戰期間,其校址遷徙於浙西天目山、建德,以及江西、廣西、四川、貴州等省。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9月全部遷回杭州。此時,浙江大學已經成為有文、理、工、農、師範、法、醫7個學院,26個學系,5個研究學部,1個研究室,l個附屬中學的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機構。
1947年至1949年間又先後增設: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研究所。
1949年6月浙江大學由杭州市軍管會接管。8月英士大學併入浙江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浙江大學的農、醫、文等系科和部分理科系併入復旦大學等其他院校或獨立建學院,而之江大學的土木系和機械系,廈門大學的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併入,浙江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理工大學。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源出一脈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較大成就。浙江大學成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以工為主、理工結合、人文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高校,1995年成為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畫的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國內同類高校前列,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
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浙江大學,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面向21世紀在我國組建若干所規模大、層次高、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具有重要示範意義,必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新的浙江大學仍定名“浙江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實行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共管。
近20年來,在路甬祥校長、潘雲鶴校長的奮力開拓下,浙江大學始終站在高等教育改革開放大潮的最前沿,勵精圖治、統一壯大、創新體制、精研學術、彰顯文明,發展成為江南名校之首。“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前輩們給浙大留下了無比厚重的科學與人文底蘊,給我們留下了一座座難以逾越的豐碑。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蔣夢麟 1927.7-1930.7
蔣夢麟(1886—1964)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1903年入浙江高等學堂學習,次年中秀才。1909年2月,赴美進加州大學農學院學習,後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深造,1917年6月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創辦《新教育》月刊。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任國立第三中山大學(1928年改為浙江大學)校長。他還先後任過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北京大學代理校長、校長,浙江省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同時兼浙江政治分會秘書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國民政府委員及行政院善後事業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等職。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邵裴子 1930.7-1931.11
邵裴子(1884—1968)
原名聞泰,字長光,浙江杭州人。求是書院學生,美國史丹福大學文學士。1912年任浙江高等學校校長。1928年11月任國立浙江大學副校長,主持校務。1930年7月至1931年11月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歷任浙江高等學堂教務長,北平國立法政專門學校經濟本科主任教員,北平國立法政專門學校、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財政部監務,北平財政部科員、科長、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浙江分會秘書,第三中山大學籌委會委員,普通教育管理處處長,文理學院院長,國立浙江大學副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民革浙江省委常委、副主委、主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程天放 1932.4-1933.3
程天放(1899—1967)
原名學愉,江西新建人。191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後赴美國、加拿大留學,並獲政治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宣傳部長、省教育廳長、中央大學教授等職。1931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32年春至1933年春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此後,歷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江西省教育廳長,安徽省教育廳長,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總司令部黨政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駐德大使,四川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兼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立法委員。1967年卒於美國紐約。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郭任遠 1933.4-1936.2
郭任遠(1898—1970)
廣東潮州人。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1928年至1929年在浙江大學文理學院任教。1933年至1936年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歷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員,上海復旦大學副校長及心理學院院長,國立浙江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心理學講座,中央研究院第一屆心理學科評議員。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竺可楨 1936.4-1949.5
竺可楨(1890—1974)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浙江紹興人。191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49年任浙江大學校長,後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二三十年代開創氣象教育事業,創建氣象研究所,組建早期的中國氣象觀測網,開展物候觀測、高空探測及天氣預報等業務。在颱風、中國季風及大氣環流、氣候區劃、物候、氣候變遷等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精闢指出颱風眼中有下沉氣流存在,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之變化受遠東4個大氣活動中心所控制。在中國首先提出季風系統這一概念。首創區域氣候研究,提出劃分亞熱帶的指標。確定的中國八大氣候區,確立了氣候區劃和自然區劃的基本輪廓。研究中國近五千年的氣候變遷,其成果對氣候變化研究有重要貢獻。主持並參加我國黃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黑龍江流域、新疆、西部南水北調、華南熱帶生物、雲南熱帶資源等綜合考察,作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