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歸來

國王歸來

《國王歸來》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三部,依然由彼得·傑克遜執導,影片與前兩部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本片講述為了完成摧毀魔戒的使命,佛羅多與山姆、咕嚕繼續前往末日火山,他將考驗自己的忠誠及人性中所有的堅強與軟弱;同時,甘道夫、亞拉岡、勒茍拉斯、金靂也正積極對抗索倫魔君的攻擊,合力捍衛中土世界;剛鐸國首都米那斯提力斯危在旦夕,亞拉岡拾起王者之劍,並在帕蘭諾平原展開一場與血戰役;儘管旅程中不斷面臨重重危機與挑戰,遠征隊還是奮力迎向他們這一生中最光榮的魔戒聖戰。

電影劇情

隨著最後的戰鬥以及黑暗軍團的集合,甘多夫迫切的想把岡多的殘兵舊部重整旗鼓,

海報海報
甘多夫得到了羅翰國王塞奧頓的幫助。人類的力量伴隨著勇氣和那種充滿熱情的忠誠,他們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但是伊奧溫和merrt藏在暗處,無法與岡多的敵人相抗衡。面對這種種損失和不利,他們繼續衝鋒在戰鬥的最前列,他們靠著一種忠誠和目標使得黑暗魔君索倫變得心煩意亂,並且給了魔戒的守護者一個機會去完成他的請求。他們剩下的期望就是和弗拉多一起跨越狡猾的敵人的地界去把魔戒扔到末日山脈的火焰中。離最後的目的地越近,弗拉多的負擔就越重,他必須依靠山姆·甘姆齊和古魯姆。魔戒會在這過程中來測試弗拉多的忠誠,本性以及他的人性本身……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製作人 馬科·奧德斯凱/Mark Ordesky;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羅伯特·沙耶/Robert Shaye;弗蘭·威爾斯/Fran Walsh;鮑伯·韋恩斯坦/Bob Weinstein;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麥可·林/Michael Lynne;巴里·/M·奧斯本 Barrie M. Osborne;里克·波拉斯/Rick Porras;Jamie Selkirk
導演 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
副導演(助理) Marc Ashton;Richard A. Barker;Guy Campbell;Emma Cross;Carolynne Cunningham;Louise Harness;Zo Hartley
編劇 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托爾金/J.R.R. Tolkien弗蘭·威爾斯/Fran Walsh;菲利帕·鮑恩斯/Philippa Boyens
攝影 安德魯·萊斯涅/Andrew Lesnie
剪輯 Jamie Selkirk
藝術指導 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
美術設計 Joe Bleakley; Simon Bright;Philip Ivey;Mark Robins;Dan Hennah
服裝設計 恩吉拉·迪克森/Ngila Dickson;理察·泰勒 Richard Taylor
視覺特效 Joe Letteri;Dean Lyon;John P. Nugent;Jim Rygiel
布景師 Dan Hennah;Alan Lee

精彩對白

Sam: [Frodo stops walking] Mr. Frodo? What is it?
山姆:(弗羅多停下來)弗羅多先生?那是什麼?
Frodo: Just a thought... I don't think I'm going to be returning.

弗羅多:就是一個想法...我認為我不是在回去的路上。
Sam: Of course you are. That's just morbid thinking, that is.
山姆:你當然是。那是一個恐怖的想法,那是。
--------------------------------------------------------------------------------
Aragorn: You shall not enter the realm of Gondor.
阿拉貢:你將無法進入真實的甘道夫。
--------------------------------------------------------------------------------
Gollum: Wake up. Wake up. Wake up, sleepies. We must go, yeeees, we must go at once.
高盧姆:醒醒,醒醒,醒醒,昏昏欲睡的。我們必須走,是的,我們必須馬上就走。
Sam: Haven't you had any sleep, Mr. Frodo?
山姆:難道你沒有睡一點兒覺嗎,弗羅多先生?
[Frodo shakes his head] (弗羅多搖搖頭)
Sam: I've gone and had too much... it must be getting late.
山姆:我已經走了而且擁有太多...它一定來得很晚。
Frodo: No, it's not. It's not midday, yet. The days are growing darker.
弗羅多:不,不是的。現在還不是正午。日子越變越黑了。
Gollum: We must go.
高盧姆:我們必須走。
Sam: Not until Mr. Frodo has had something to eat.
山姆:除非弗羅多先生有一些東西吃。
Gollum: No time to lose, silly.
高盧姆:不是放鬆的時候,笨蛋。
Sam: [Gives Frodo lembas bread] Here, eat this.
山姆:(給弗羅多麵包)接住,吃了。
Frodo: What about you?
弗羅多:你怎么樣呢?
Sam: I'm not hungry. Leastways, not for lembas bread.
山姆:我不餓。無論如何,不要麵包。
Frodo: Sam...
弗羅多:山姆...
Sam: Alright... we don't have that much left. You go ahead and eat that, Mr. Frodo. I've rationed it... there should be enough left.
山姆:好的...我們還沒有剩下太多。你先吃那個吧,弗羅多先生。我已經分好了...還有足夠剩下的。
Frodo: For what?
弗羅多:為了什麼?
Sam: The journey home.
山姆:回家的旅程。
--------------------------------------------------------------------------------
Sons of Gondor, of Rohan, my brothers! I see in your eyes the same fear that would take the heart of me. A day may come when the courage of Men fails, when we forsake our friends and break all bonds of fellowship. But it is not this day. An hour of wolves and shattered shields when the age of Men comes crashing down. But it is not this day. This day we fight! By all that you hold dear on this good earth. I bid you stand, Men of the West!
剛鐸和洛汗的子民,我的兄弟!從你們眼中... 我看到了同樣占據我內心的恐懼。或許有一天,人類將失去勇氣,我們會眾叛親離,一敗塗地,但不是今天!有一天邪將勝正,人類的世界也將完全毀滅,但不是今天!今天,我們誓死奮戰!我以你們所珍視的一切的名義,命令你們奮戰到底!西方的勇士們!!
--------------------------------------------------------------------------------
人類也許會有失去勇氣的那一天,我們也許會拋棄朋友,背叛同伴,
但絕不是今天!豺狼橫行,人類的時代也許會逝去,但絕不是今天!
今天我們會浴血奮戰!為了這美麗的大地上,你我珍視的一切!我命令你們,西方的人們!堅強戰鬥!

原聲資料

1:A Storm Is Coming
2:Andurill
3: Ash And Smoke
4:Into The West
5:Minas Morgul
6:Minas Trith
7:The End Of All Things
8:The Grey Heavens
9:Cirith Ungol
10:The Fields
11:The return of the king
12: The Ride Of The Rohirrim
13:Hope And Memory
14:Hope Fails
15:Shelbos Lair
16:The Black Gate
17:The Steward Of Condor
18:The White Tree
19:Twlight And Shadow
從首部曲里滿懷壯志的英雄情懷,到二部曲里力拔山河的對戰氣勢,霍華德.休爾透過繁複的音樂配器,融合古典交響樂、聖樂唱詩、輓歌、軍樂進行曲、世界音樂、電子樂、新世紀音樂等不同類型曲式的創作精神,完美雕琢出這段流露悲壯、榮耀、奇幻、神聖光芒的冒險傳奇。繼在《指環王》首部曲《友誼之戒》中,邀請音樂精靈恩雅配唱主題歌之後,這次在《指環王》系列大結局《王者歸來》中,霍華德.休爾特別邀請出全英音樂獎特別成就獎/公告牌世紀獎雙料得主,愛爾蘭流行音樂女皇安妮.萊諾克斯(annie lennox)獻唱悽美動人的片尾主題曲《西行漫記》(Into The West),而如同恩雅憑藉《指環王》首部曲《友誼之戒》主題歌《祝願》(May It Be),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一樣,2004年的最佳電影歌曲,也是非《西行漫記》不可。本專輯中,霍華德.休爾同時力邀愛爾蘭長笛大師:詹姆斯高威爵士(Sir James Galway)與著名女高音芮妮.芙萊明(Renee Fleming)分別為樂曲營造意境美感,升華雄偉性靈,影片中飾演亞拉岡的維果摩頓森(Viggo Mortensen)也在本原聲專輯中獻聲。
霍華德.休爾(Howard Shore):加拿大著名電影音樂大師。他憑藉《指環王》首部曲《友誼之戒》配樂,勇奪2001年美國廣播影評人/洛杉磯/芝加哥/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學會、2002年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獎、2003年葛萊美獎最佳電影音樂原聲帶大獎,以及2002年世界原聲帶大獎觀眾票選獎、最佳電影音樂原聲帶獎等8項大獎;《指環王》二部曲《雙塔奇兵》配樂,是2004年格萊美音樂大獎最佳電影配樂獎的得主。霍華德.休爾其他的著名代表作品包括:英國影藝學院最佳電影音樂獎提名作《沉默的羔羊》配樂、以及《紐約黑幫》、《入侵腦細胞》、《費城》、《火線追緝令》、《顫慄空間》配樂等等。《指環王》首部曲《友誼之戒》、《指環王》二部曲《雙塔奇兵》兩張原聲帶同時高居公告牌流行原聲帶排行榜的亞軍,前者還衝進英國金榜TOP 10,兩張原聲帶全球累積銷售超過300萬張。

影片段預告絮

幕後花絮

·阿拉貢一角原來是屬於26歲的斯圖爾特·湯森德(Stuart Townsend)的,而湯森德在經過了六周的訓練和排練後,導演彼得·傑克遜開始覺得這個角色阿拉貢應該找一個歲數大點的人來演,於是可憐的湯森德被41歲的維戈·莫特森(Viggo Mortensen)取代了。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魔戒》電影三部曲實際上是同時拍攝的。
·本片加長版中,萊格拉斯在死亡之路上說的許多台詞都是書中的原話。
·一般大片平均有200個左右的特效鏡頭,而本片有1488個。
·拍攝結束後演員們都得到了禮物——他們所扮演人物的標誌性道具,例如Liv Tyler得到了Arwen快死時穿的那條裙子。Orlando Bloom則得到了萊格拉斯的一把弓。
·Viggo Mortensen表演過於投入,以至於在一次談話中,導演Peter在一個半小時內都叫他“阿拉貢”,他卻沒有發現。
·Andy Serkis(Gollum)和Elijah Wood(Frodo)兩位歷任護戒使者在拍攝結束後各得到了一個片中用過的道具魔戒作為禮物,而他們還都以為自己的是獨一無二的。
·導演Peter Jackson患有蜘蛛恐懼症
·電影的最一句台詞——“我回來了。”也是托爾金小說的最後一句話。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影片結尾字幕處讓主要演員的名字跟其肖像一起出現的建議是Ian McKellen(甘道夫)提出的。
·片中的大蜘蛛Shelob是以紐西蘭當地一種隧道里的蜘蛛為原型的。
·Ian McKellen的第一個工作日拍攝了甘道夫的第一個鏡頭:來到夏爾郡;第二天就拍攝了甘道夫的最後一個鏡頭:西行離開。
·1951年為一部名為《Distant Drums》的電影,華納兄弟公司錄製了一個男人的驚叫,隨後此聲音被存入音效資料庫,星戰的錄音師Ben Burt則視其為不錯的個人簽名,將這個聲音命名為wilhelm並出現在他的作品中。Wilhelm scream在很多電影中都有出現,本片也是,例如萊格拉斯把一個南部人從大象上打下來那一刻。
以下是一位影迷根據影片段預告絮碟(The journey never end永不結束的旅程)做的整理,在此特別感謝他/她。
·關於拍攝的花絮:聖誕臨近,四個“哈比人”和“精靈王子”穿著戲服在拍攝現場大唱“Jingle Bell, Jingle Bell…”
·萊格拉斯和吉姆利比酒,萊格拉斯由於是精靈酒量很大。可是別的演員卻揭露Orlando Bloom本人酒量超小,Dominic Monaghan(Merry扮演者)說:“你給Orlando一點酒就能把他撂倒,連Elijah Wood酒量都比他強!”
·薩魯曼死於轉輪之上是後來發展來的結局,Christopher Lee一開始還以為就後背挨幾刀就完了,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可當他表演完發現Peter很容易就接受了居然沒讓重拍,他就意識到還沒完,沒那么容易就讓他死掉。。。後來這場戲被劇場版剪掉,老先生傷心死了,不過也沒辦法,只好一個勁強調這是很重要的一場戲,呼籲大家一定要看加長版。
·繼前兩集裡分別扮演了吃胡蘿蔔的男人和英勇的羅漢戰士後,這回peter演出了被萊格拉斯射死的海盜。關於peter扮演海盜那場戲,其實不只是peter,所有劇組的其他導演,造型師等主要工作人員都參與演出了這場戲——整條海盜船上很多都是“自己人“,雖然可能觀眾看不清他們的臉但是這些幕後工作者都感到非常興奮能參與演出,他們還接受了射箭訓練。並且每給人都被穿上海盜裝,梳著奇怪的海盜頭,滿臉泥巴,一臉猙獰的出現在片場。當然還是Peter的造型最搞笑。被萊格拉斯射中的箭是後來電腦加上去的,所以表演時,他就是憑空演出那誇張的“壯烈犧牲”表情。就看片場的peter畫著無比誇張的妝一會兒跑到前面去演戲,一會兒跑回來帶上大眼鏡看鏡頭裡拍的怎么樣。
·其實peter參與演出的還不止這一場戲,他還貢獻了他的一隻手臂!在薩姆斗蜘蛛那場戲中,大家仔細看薩姆出場的鏡頭是一邊說話一邊是他舉著螢光寶瓶的手進入鏡頭—那隻手不是Sean Astin的而是Peter Jackson的。拍攝那組鏡頭那天Sean Astin並不在現場,因為那個鏡頭主要是大蜘蛛在鏡頭裡,只需要Sean Astin的一隻手臂。本來Peter想找替身,可是拍了很多邊都拍的不好。於是Peter Jackson自己換上了薩姆的戲服—貢獻了自己的手臂!
·弗洛多有場戲被大蜘蛛的絲纏得象個木乃伊,Elijah Wood稱那身絲網為“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The world’s largest condom!”(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套),他穿著這身網一整天,peter說:“不知道他是怎么解決上洗手間的問題的”。但Elijah Wood說其實那身網還滿舒服的;薩姆發現被纏成木乃伊的弗洛多後扒開他的臉,看到弗洛多瞪者著一雙大眼睛,一動不動。大家都說Elijah Wood的“凝視”功力是最強的,絕對可以贏得世界凝視大賽的冠軍!而且別看他有一雙清澈的大眼睛,視力卻很差,大白天看不清兩英尺外的東西。Billy Boyd(Pippin扮演者)搞笑的說:“Elijah最偉大的一件事是他有著世界上最大最藍的眼睛,但是卻非常不好使!”
·拍後面兩場戰爭戲時,他們需要一個大的空場作戰場。可是能找到的唯一一個合適的場地卻是一個軍事基地—地下埋滿了地雷和炸彈……於是拍攝前演員們被告知:不許亂跑,不許上竄下跳,不許亂挖,以免炸彈爆炸!有一塊地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地帶被圈起來不許拍攝使用。Viggo Mortensen(阿拉貢扮演者)說:“我們問這樣剩下的地方是不是就是安全的?他們說‘只能說剩下的地方地雷比較少……”阿拉貢帶著幾位領隊騎馬跑向Black gate的時候正好是衝著“禁地”那邊跑,一不小心跑的過了一點,把peter嚇出一身冷汗。
·紐西蘭的士兵們參與了最後那場戰爭的戲扮演那些人類的士兵跟隨阿拉貢前往索倫那裡。士兵們跟以前那些替身和民眾演員們不一樣的地方是,非常有紀律性。副導演說,當他大喊“拍好隊”時,跟以前他指導的隊伍不同,這幫人立刻刷的一下就排好了隊,讓他嚇了一跳。
·當阿拉貢說完“For Frodo”後轉身沖向敵軍時,軍隊里第一個跑出的是兩個Hobbit人——Merry 和Pippin。扮演他們的兩個侏儒替身。當時大家都很擔心萬一他倆跑的時候摔倒,後面將有幾百人跑過來從他們身上踩過去!可是小替身一點也不怕,還戰勁十足,覺得先跑出去很了不起。
·超級暴笑情節1:在拍薩姆娶羅絲時,薩姆需要吻羅絲。當是在拍攝現場的還有Viggo Mortensen(阿拉貢扮演者)。大家發現薩姆吻羅絲拍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感覺不對,沒有該有的幸福感。
海報海報
於是Viggo回去把正在睡覺的“Pippin”揪到拍攝現場,希望Sean Astin看到熟人能放鬆些。可是,到最後終於拍好這幕戲時,viggo一激動就狂吻了身邊的Pippin(Billy Boyd)!Billy說:“那一剎感覺還不錯,看到了星星,我覺得好象墜入愛河了一瞬間,可是後來就覺得很噁心了,連著幾天不敢見Viggo的面……”不過後來具統計Billy Boyd是被劇組男演員吻得最多的一個——一共和五個男性Fellowship成員接過吻!
·在碼頭送別Frodo的情節是四個哈比人認為的拍的最辛苦的打死也不想再拍的情節。因為他們需要一直哭。而且拍這場戲時是在他們的魔戒旅行開始之前就拍的,都沒有歷盡千辛的感覺,哭的很困難。哭了半天好不容易拍完後,發現薩姆的衣服有一件前後不統一,因為中間他去打了個電話,回來時忘了穿上原來的那件衣服,於是還要重新拍。其餘三個哈比人恨不得暴打Sean Austin一頓。這回拍好後,Peter還是不滿意,於是又讓重拍,就這樣四個大男人就這樣哭了一遍又一遍。
·最好的一場全體大戲是國王登基的戲,那時好象viggo已經很疲憊了,於是拍他和Liv Tyler的吻戲時,他拍完他的側臉後就回去休息了。導演要用替身和Liv Tyler接吻拍Arwen側面的那部分。可是Liv Tyle覺得委屈的不行,怎么也不乾,說這是Arwen最後的一場戲,這么重要怎么能和替身接吻代替呢,執意要找Viggo拍,於是他們只好又把viggo找回來繼續“吻”。
·超級暴笑情節2:Arwen的老爸精靈王(Hugo Weaving扮演)在拍完後被人把精靈的長頭髮梳成了中國古代仙女頭,盤了很多髮辮——仙女版特工史米斯
·在沒有給阿拉貢帶王冠之前,演員們給Viggo用紙糊了一個“高桶王冠”給他帶上,上面還畫有彩色的圖案。帶上以後很像小丑。
·在拍最後一場戲時,忽然走進來兩個身穿深蘭色制服,帶著黑墨鏡的警察叔叔,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說:“你們不可以再繼續使用這裡拍攝了,時間已到。”導演們連忙懇求說:“就差最後一個鏡頭,就一個,馬上好。”經過勸說警察叔叔才說:“好,只準再拍一個。”(估計用的是某個受保護的場館)
·2000年第一次結束拍攝:隨著peter一聲“cut”大家歡呼的抱成一團,Sean Austin肩上扛著自己的小女兒走向Viggo,小女孩親了Viggo兩次!黑色短髮的Orlando Bloom頭上頂著墨鏡,身上還穿著萊格拉斯的戲服。殺青後全體開了個大Party慶功,所有演員都站到了台上,Peter給了個熱情洋溢演講。之後大家各自回家了。這就完了嗎?沒有……
·此後的三年里,大家一次次被叫回來補拍一些鏡頭。可是每個人都很開心回來這個大家庭,又穿起三年前的行頭讓他們異常興奮:Orlando親吻了自己的“耳朵”,Sean Austin又穿上自己的“大腳”,高興的手舞足蹈。於是每個人又有了自己的“最後一場戲”:萊格拉斯在最後一場戲時不幸弄壞了他的弓(弓弦斷了),“我的弓怎么能壞呢?它跟著我18個月的拍攝,它不應該壞的。”精靈王子很是心痛。他沮喪地來到Peter和Fran面前說自己的弓壞了,Peter和Fran說:“確實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John Rhys-Davies(Gimli的扮演者)拍完最後一出他的戲就把他貼在臉上的麵皮扔進了火里。那塊膠皮折磨了他這么多年頭,每次都弄的他臉部過敏,又不能撓,難受的要命,John Rhys-Davies恨死那塊麵皮了,所以一結束趕緊把他給燒了,並且說打死這輩子也不演矮人了!Viggo結束了他的最後一齣戲後,立刻躲回了自己的化裝車,結果剛上車,就感覺車子開動了,於是他又被拉回了片場,片場裡,所有的替身演員(拍攝過程中演的是被viggo猛揍的敵人,卻都已經和viggo成為了鐵哥們,並且在拍打戲時都受到了viggo的照顧和“手下留情”,並為Viggo的敬業而感動,這些在雙塔花絮里提到過)集體來向Viggo道謝和表示崇高的敬意。Viggo很感動上前和每一個替身演員行他的“撞頭禮”(雙塔花絮里也有說)每一個都撞的很有力,一共撞了20來人,不知道Viggo會不會很痛,據說額頭都起了包。但是這種男人的友誼的表露很感人。排得最長的“最後一場戲”是Frodo的——Frodo在書房跟薩姆說書的最後一部分是留給他寫的,傷口還很痛那段,這也是補拍的最後一場戲。Peter叫Elijah Wood拍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喊停。可是周圍的人都認為是Peter故意要不停的拍,不想停下來,讓一切結束。最後Peter終於喊了停,和Elijah Wood抱成一團,抱了很久,Peter一遍又一遍的向Elijah Wood說著“Thank you”兩個人都哭了,拍攝的部分就這樣結束了。
·關於特效:經過艱苦的拍攝後,電影的後期製作才開始。Weta工作室有一群工作不要命的技術人員
海報海報
,在Peter的帶領下沒日沒夜的為第三集做出了1488個特效鏡頭。而且Peter是個非常嚴格的領導者,工作人員也對他表示充分的信任,所以peter一個“嗯……”就表明他不是很滿意,工作人員馬上把60多天的勞動成果推翻重做,還馬上就到期限了,只好將60天完成的放在幾天內完成。Peter還經常跟他們說:“你們可以這樣這樣做——不過只是個選擇,你們不願意可以不做。”工作人員心話說:“您開口了,俺們哪敢不做呀,什麼選擇,還不是跟命令一樣……”不過最後電影出來,他們都高興自己信任了peter“他永遠是對的,”他們說。總之Weta工作室人員為影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是幕後的功臣。
·萊格拉斯上大象的那段應該是大家印象比較深的吧,其實也是後來才補拍的。因為看到前兩部里萊格拉斯的一些英勇鏡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女性觀眾的極度歡迎,於是orlando和Peter決定這回給萊格拉斯拍一個最經典的鏡頭,要比以前的還經典。一開始Peter給Orlando講述這個鏡頭的想法時,Orlando一個勁兒搖頭不敢相信這能實現。不過最後小萊衝上一堆麻袋,在電腦的幫助下,漂亮的征服了一隻巨象。
·花絮第三部分是Post-production—Journey’s end(後期製作,旅程的結束)。音樂部分有幾點要提一下:Pippin那段演唱(非常經典)其實也是先前沒有的,只有對白,後來大家一次外出卡拉OK,劇本創作者之一的Philippa Boyens發現Billy Boyd的嗓音實在是好,就決定讓他唱。可是自己又寫不出歌詞,於是給Billy Boyd兩天時間讓他自己寫。多才的Pippin完美的完成了任務。第一次在拍攝中唱出那段時,演Denethor(在一旁大吃特吃的攝政王)的John Noble之前沒聽過,在旁邊聽到他開口唱,也是吃驚的可以。
·另外唱歌的不止pippin和阿拉貢,加長版里,請大家注意在伊歐文戰場上受傷暈倒被哥哥抬回後,有一段阿拉貢走過來幫伊歐文擦手臂傷口,然後伊歐文復員那場戲,請注意背景音樂,是一個很好聽很高的mm的嗓音唱的歌,這位mm就是------Liv Tyler姐姐!這首歌本來是給她自己演的阿爾溫離開精靈家鄉又返回那段唱的,可是後來沒有被用。精靈姐姐很鬱悶,因為她已經告訴她的很多朋友她在影片裡有唱歌。於是為了不讓精靈姐姐太丟臉,就放到這段了。不過的確很好聽,原來Liv Tyler姐姐嗓子這么好,不愧是搖滾巨星的女兒和另一位搖滾歌手的妻子!
·後期製作這部分花絮還包括聲效和剪輯等。艾德華·肖前輩為指環王作曲配樂方面作出的貢獻也值得我們給他鞠個躬。
·花絮第四部分是The passing of an age (一個世紀的消逝),講了首映式和橫掃奧斯卡的光榮事跡。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本來新線沒把全球首映定在紐西蘭的。可是狡猾的peter在雙塔在紐西蘭首映演講時說:“下一集的全球首映會在哪裡呢?讓我們的製片人告訴大家。”於是把話筒抵給旁邊的製片人。製片人其實當時根本沒有想會在哪,也沒心裡準備Peter會讓他講話,看著台下成千的紐西蘭人,你說他還能說什麼呢?“當然是紐西蘭,惠靈頓!”製片人剛說完,台下頓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製片人同學當時還沒有太當回事,可是第二天一早醒來,看到放在門前的報紙頭版赫然寫者“指環王3要在紐西蘭首映”樣的大標題,旁邊還配上了他的小圖,就知道這台階是下不來了。
·在盛大的紐西蘭首映禮上,每個主要成員都坐者轎車經過街道,受到了國王般的禮遇。(碟中有詳細的紐西蘭首映實況,天上還飛著“Frodo and Sam”飛機)。接著是全球各地的首映式,大家這回又重聚在一起。幾年來大家一次次重舉又一次次分開,似乎永遠沒有真正的分離,這個旅程始終沒有結束。
·首映之後,大家又重聚奧斯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非常興奮。看到大家把獎全抱回家更是高興的不行。要知道這是第一次一部魔幻電影獲獎,還一拿就拿11個。Liv姐姐說:“我們在下面不斷的起立,鼓掌,微笑,起立,鼓掌,微笑。”會後大家參加了The One Ring.net(一個指環王超級fans辦的非官方網站,很多指環迷都應該知道)的Party,感謝了一直以來支持指環王的fans們。(這點我覺得Peter他們做的很正確,得到榮譽之後第一個先要感謝的就是觀眾。)之後大家又都跑到Peter家,把小金人全放在一張長桌上,場面很壯觀。20多個小金人排一排。看著它們,感覺大家真不容易呀!作為指環迷心裏面也無比的自豪。
·在這部分花絮的最後,有很多非常感人和有趣的花絮照片,都是拍攝時留下的,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關於《In to the west》的創作靈感:《In to the west》這首歌來源於紀念一個英年早逝的富有才華的年輕導演。他是個16歲的紐西蘭小伙子,很小就拍電影還得過獎。被Peter夫婦發掘,本來想提拔他,可是小男孩得了癌症。在他最後的日子裡,Peter一直帶著他到片廠去看指環王的拍攝,他也和演員們成為了好友。他還在生命的最後完成了一部參賽作品和一部電影短片。他去世後,Fran受到他的啟發寫了“into the west”這首歌的歌詞。很感人的一個真實的故事。Peter把這個故事放進來決定紀念他,因為peter發現這個男孩很像年輕時的自己。穿幫鏡頭

·grima中箭的場景里:明明是衣領以下的部位中箭,倒地後卻成了衣領上部中箭。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米尼斯提力斯之戰中,西爾登國王被倒下的戰馬壓住,當時他周圍橫七豎八地躺著不少屍首。但是此後一直到他死亡為止,每一次鏡頭轉向他時,這些屍首的姿勢和位置都會有所不同。難道激戰中的雙方還有閒情逸志把死人搬來搬去嗎?
·在進攻魔多的戰役中,阿拉岡的額頭被妖怪的武器劃傷,鮮血直流。但是在下一個鏡頭裡,他的臉卻乾乾淨淨,所有的血跡都不翼而飛。
·當弗羅多被妖怪抓住,剝去衣服捆在刑架上時,我們看見他的頭髮上粘著一些蜘蛛網。但當薩姆闖進來殺死妖怪後,鏡頭轉向弗羅多,蜘蛛網已經沒有了。此時他的手仍被捆得死死的,是誰拂去了那些蛛網呢?
·弗羅多被巨型蜘蛛網住,悲傷的薩姆一直以為他已經死了,因為他根本不會動彈眼睛也是閉著的,可是在這過程中畫面顯示當時弗羅多曾睜開眼睛。
·在弗羅多脖子受傷疼痛難忍的連續鏡頭中,他的傷口發生了變化。
·大約影片放映一半過程,當時弗羅多左臉接近下巴處有條傷痕,在下面鏡頭裡傷痕移到了右臉。
·魔兵攻入城堡的場景里,可以發現一個劇組人員混在裡面。
·以背景里的柱子為參照物發現2個哈比人與精靈的身高几乎是一樣的,而實際上,哈比人是侏儒要比精靈矮小和多。
·當薩姆背著弗羅多,艱難地攀登魔多大山時,在其中一個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到薩姆左腳上化妝用的乳膠皮膚已經剝離。(原著中描寫霍比特人腳上長著厚厚的肉墊,因此拍攝時需對腳部化妝)。
·在故事結尾,弗羅多將乘船前往眾神之國時,薩姆和弗羅多做了一個長長的臨別擁抱。此時我們可以從薩姆的瞳孔里看見拍攝所用的布景燈光,一共四盞,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個方塊。
·影片最後,4個哈比人中薩姆在披風裡面穿的是一件黃色的背心,在下個鏡頭裡,裡面顯示的是一件白色的衣服。
·當戰爭結束,弗羅多在夏爾家鄉書寫自傳時,起初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俯視鏡頭,我們看見書桌的左邊有三本書和一支燭台。但是當鏡頭換了一個角度之後,這些東西全部變了樣。
最後一戰時,阿拉貢割掉了魔多勸降信使的頭,人仰馬翻。但等到敵兵出擊時,地上卻乾淨得沒有屍體。
Minas Tirith, Gandalf的魔杖是給Witch King弄斷了的。可是到了影片結尾,在灰港告別的一段,老甘的權杖又回來啦!

影片評價

This Christmas the journey ends.

海報海報
There can be no triumph without loss. No victory without suffering. No freedom without sacrifice.

獲獎記錄

第76屆奧斯卡獎主要獎項結果
《指環王3》獲最佳藝術指導獎
《指環王3》獲最佳服裝設計獎
《指環王3》獲最佳化妝獎
《指環王3》獲最佳視覺特效獎
《指環王3》獲最佳音效獎
《指環王3》獲最佳配樂獎
《指環王3》獲最佳剪輯獎
《指環王3》獲最佳歌曲獎
《指環王3》獲最佳改編劇本獎
《指環王3》的彼得·傑克遜獲最佳導演獎
《指環王3》獲得最佳影片獎

影片製作

幕後製作

這是三部曲的最輝煌結局,將先前那繁雜的頭緒收縮成一場無比壯觀的鏖戰。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哥倫的塑造融合了紮實的表演和最新的科技。硬要找茬的話,女性角色的刻畫可能是本片唯一的薄弱環節。本片橫掃第76屆奧斯卡,共獲11項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新線電影公司[美國](presents)
WingNut Films[紐西蘭](as A Wingnut Films production)
The Saul Zaentz Company[美國](licensor) (d/b/a Tolkien Enterprises)
發行公司:
新線電影公司[美國](2003) (USA) (theatrical)
A-Film Distribution[荷蘭](2003)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2003) (Canada) (theatrical)
Aurum Producciones S.A.[西班牙](2003) (Spain) (theatrical)
Cinergia Ltd.[烏克蘭](2004) (Ukraine) (theatrical)
Deltamac Entertainment[中國香港](2002) (Hong Kong) (theatrical)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Ltd.[英國](2003) (UK) (theatrical)
FS Film Oy[芬蘭](2003) (Finland) (theatrical)
Fox-Warner[瑞士](2003) (Switzerland) (theatrical)
Herald Film Company[日本](2004) (Japan) (theatrical)
Karo Premiere[俄羅斯](2004) (Russia) (theatrical)
Medusa Distribuzione[義大利](2003) (Germany)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法國](2003) (France) (theatrical)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瑞典](2003) (Sweden) (theatrical)
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亞](2003) (Australi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阿根廷](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巴西](2003) (Brazil)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德國](2003) (Germany) (theatrical)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荷蘭](2004) (Netherlands) (DVD) (VHS)/(2010) (Netherlands) (DVD) (Blu-ray)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2004) (Argentina) (DVD)/(2004) (Argentina) (VHS)
Entertainment in Video[英國](2010) (UK) (DVD) (Blu-ray)
Katholieke Radio Omroep (KRO)(2006) (Netherlands) (TV)
Myndform[冰島](2003) (Iceland) (all media)
New Line Home Video[美國](2004) (USA) (DVD) (VHS)/(2010) (USA) (DVD) (Blu-ray)
Pony Canyon Enterprises (I)[日本](2004) (Japan) (DVD)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德國](2004) (Germany) (VHS)
Warner Home Vídeo[巴西](2004) (Brazil) (VHS)
特技製作公司:
威塔工作室[紐西蘭](special makeup, creatures, armour, weapons and miniatures)
Weta Digital Ltd.[紐西蘭](digital visual effects)
Tweak Films[美國](visual effects)
Oktobor[紐西蘭](visual effects)
Sandbox F/X(visual effects)
Rhythm & Hues[美國](visual effects)
太陽(旭升)特效公司[澳大利亞](visual effects)
Gentle Giant Studios Inc.[美國]
Hybrid Enterprises[英國](uncredited)
Motion Works[美國](motion capture) (uncredited)
XYZ-RGB(scanning services)
其他公司:
AFM Lighting Europe s.r.o.[捷克]lighting equipment supplied by
AON/Albert G. Ruben Insurance Services Inc.[美國]additional insurance (as AON/Alber G. Ruben)
ARRI[德國]camera and lenses by
Abbey Road Studios[英國]music recorded at
Air Lyndhurst Studios[英國]music recorded at
Anvil Post Production[英國]adr facility
Camperdown Studios[紐西蘭]adr facility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ranes and dollies (uncredited)
Colorfront[匈牙利]digital film grading system
Colosseum, Watford[英國]music recorded at (as CTS Colosseum, Watford)
Company Wide Shuttitles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e Papa Atawhai[紐西蘭]personal thanks
Dolby Laboratories[美國]sound post-production
EFilm[美國]personal thanks (as E-Film)
Flying Trestlescatering
Giant Studios Inc.motion capture technology provided by
Imagicascanned on
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 Inc.completion guarantee
The London oratory School Schola[英國]music performed by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英國]music performed by (as The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ondon Voices[英國]music performed by (as The London Voices)
Mahony & Companyinsurance services
Mi Casa MultimediaDVD/Blu-ray audio mastering 5.1, 6.1
New Zealand Force Te Ope Kaatua O Aotearoa (I)[紐西蘭]personal thanks
Optix Digital Picturesdigital color grading
Pacific Title[美國]titles
Packair Airfreight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Road Post[紐西蘭]re-recording facility
Redline Sound Studios[澳大利亞]foley recording
Reprise Records[美國]soundtrack available on
Spacecam Systems Inc.[美國]Spacecam aerial camera system provided by
The Film Unit, Wellington[紐西蘭]color and telecine dailies (as The Film Unit Ltd.)
Upper Deck Film Services[紐西蘭]negative cutting
WMG Soundtracks[美國]soundtrack available on
Warner Music Group[美國]soundtrack published by (uncredited)
Wellington City Council[紐西蘭]personal thanks
Wellington Regional Council's Parks and Forests[紐西蘭]personal thanks
Wescam USA Inc.[美國]Wescam provided by (as Wescam)
Three Foot Sixproduction service: New Zealand (uncredited)

相關資料

魔戒密事

還記得十年前,你第一次接觸到電影《魔戒》時的感受么?是否有種一下被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的感覺?是否隨著護戒遠征軍,好像自己也進行了一次漫長但跌宕起伏的冒險旅程?
無論是夏爾明媚安詳的綠色原野,瑞文戴爾哀而不傷的翩翩木葉,還是米納斯蒂里斯古樸典雅的潔白城樓,電影《魔戒》系列散發出來的那種美,那種對世界的憂慮,對光明戰勝邪惡的堅定,對生生世世苦戀的執著,都那么令人動心!
一系列電影再捧起了一部名著,造就了一個冬粉群體,留下了一段影壇的不滅傳奇——整個《魔戒》的拍攝過程,其中的細節,那些精美的原畫和概念圖,都能讓影迷一次次地去欣賞影碟里的花絮、評論,一次次無怨無悔地洗牌重新收藏DVD、藍光,期待著有更新鮮的內容出現——十年過去,《魔戒》系列似乎從來沒有結束過,就好像書中的主人公雖然遠去海外,飄然離開中土,但卻始終像是繼續活著,永遠不死!
《魔戒》給我們帶來的遠不止是高超技術提供的視聽享受,它值得我們一再去回味。這裡,我們以原畫、概念圖、劇照等形式串起100個《魔戒》的秘事奇聞,邀請您一起來在影片首映十周年的時候重新感受經典的無窮魅力。
夢回中土,傳奇永存。
關於《魔戒》幕後的十五個數字:
彼得·傑克遜等人為《魔戒》工作了7年時間。
《魔戒》三部曲中有28個主要人物。
威塔工作室為三部《魔戒》製作了58個大型縮比模型。
在電影拍攝初期,美術部門每天要給傑克遜過目超過100張“故事板”草圖。
威塔工作室的人員根據彼得·傑克遜的照片做出了超過100個“咕嚕姆”不同表情的雕塑頭像
《魔戒》實拍花費了274天的時間。
《魔戒》最複雜的特效場面需要300個圖層。一個圖層就是一種需要合成的元素,圖層越多合成就越複雜。
威塔工作室有350人為《魔戒》系列工作過。
《魔戒》三部曲特效鏡頭高達3420個。
為準確表現“咕嚕姆”的表情,威塔工作室為它設計了超過9000種頭部肌肉的不同形狀。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開頭大戰場景中出現了10000人。
威塔工作室為《魔戒》製作的塑膠面具總數達10000個。
威塔工作室製作的盔甲道具總數達48000套。
《魔戒》三部曲的總投資281000000美元。
《魔戒》三部曲的全球票房2916000000美元。

影迷最愛

日前,某國外網站總結出了近十年IMDb評分最高的25部電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黑暗騎士》以8.8分穩坐榜首,此外諾蘭還有三部影片上榜,分別是《記憶碎片》《致命魔術》及《蝙蝠俠:開戰時刻》,這也讓他成為上榜影片數最多的導演。
彼得·傑克遜憑藉《魔戒》三部曲緊隨其後,他的這三部影片都擠進了前十,分別位列第2、4、7位;剛上映不久的《阿凡達》目前以73,512票名列第5;卡通片有三部影片上榜,分別是宮崎駿《千與千尋》,皮克斯出品的《機器人總動員》《飛屋環遊記》;今年的《無恥混蛋》《第九區》也都在25強中占有一席之地。
IMDb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其評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國際級的主流民意”,IMDb上評分最高的250佳片一直是很多影迷的重要參考。
IMDb近十年評分最高的25部影片
片名 IMDb評分 投票數 IMDb總排名
1.《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2008) 8.8 410,450 9
2.《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2003) 8.8 329,852 11
3.《上帝之城》(2002) 8.7 148,073 16
4.《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2001) 8.7 355,929 20
5.《阿凡達》(2009) 8.6 73,512 25
6.《記憶碎片》(2000) 8.6 245,089 27
7.《魔戒二部曲:雙塔奇兵》(2002) 8.6 298,750 30
8.《機器人總動員》(2008) 8.5 155,314 43
9.《天使愛美麗》(2001) 8.5 163,472 44
10.《無間行者》(2006) 8.4 234,372 50
11.《鋼琴家》(2002) 8.4 118,831 53
12.《千與千尋》(2001) 8.4 89,403 55
13.《竊聽風暴》(2006) 8.4 64,311 56
14.《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2004) 8.4 198,424 59
15.《夢之安魂曲》(2000) 8.4 166,343 62
16.《無恥混蛋》(2009) 8.4 111,441 68
17.《飛屋環遊記》(2009) 8.4 68,206 69
18.《潘神的迷宮》(2006) 8.4 135,834 70
19.《致命魔術》(2006) 8.3 178,413 74
20.《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 8.3 149,605 77
21.《帝國陷落》(2004) 8.3 73,214 81
22.《老爺車》(2008) 8.3 101,124 83
23.《罪惡之城》(2005) 8.3 233,043 93
24.《第九區》(2009) 8.3 101,868 97
25.《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 8.3 246,001 103

票房成績

11.19億

藍光版

《指環王》三部曲的締造者彼得·傑克遜日前透露,《指環王》三部曲的藍光版製作計畫已提上議事日程,影迷曾經只有在影院中才能親身體驗的震撼畫面和音效將有望在家中重溫。
彼得·傑克遜是在參加自己的威塔電影製作公司的線上訪談時透露這一訊息的。當日,傑克遜和業內人士線上聊天,共同討論《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的製作計畫。傑克遜表示,自己將不再擔任《霍比特人》的導演,而是以製片人和監製的身份參與到影片製作中。傑克遜說,《霍比特人》的上映時間預計將會安排在2011年,屆時將在影片公映前夕發行《指環王》三部曲的藍光版光碟。
藍光(Blu-ray)又稱藍光碟(Blu-ray Disc,縮寫為BD),是新一代數據存儲介質。相較於目前正在使用的DVD光碟,藍光碟的存儲容量有飛躍式提高,能夠在一張單碟上存儲25GB的文檔檔案,是現有DVD光碟的5倍。在讀取速度等方面,藍光也具有極大優勢。因此使用藍光格式存儲的影視節目,可以呈現比DVD更加逼真震撼的音效和清晰度更高的圖像效果。對於以宏大壯闊取勝的《指環王》系列,藍光版無疑是眾多擁躉翹首以待的首選珍藏。儘管傑克遜的時間表安排到了三年以後,但從傑克遜主持製作的《指環王》系列DVD的品質可以看出,三年的製作時間將很可能為正在興起的藍光影碟樹立權威的業界標準。

重回影院

《魔戒》藍光加長版將在今年6月發行,為了配合這個讓影迷和魔戒迷望眼欲穿的加長版上市,華納公司準備安排6月在影院中放映《魔戒》系列三部曲的加長版!
具體的安排是:6月14日上映《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6月21日上映《魔戒二部曲:雙塔奇兵》、6月28日上映《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而藍光加長版則會在6月28日開始銷售。那么,你為每部將近4個小時的影片做好準備了么?
之前雖然有一個高清加長版《魔戒》系列,但那其實是用HDTV的劇場版再加上DVD中加長版的內容升頻拼湊成的,而劇場版的藍光則被冬粉們認為畫質不夠出色。這次的藍光版經過了重新製作,絕對是目前最好的一個魔戒版本,非常值得冬粉們收藏。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套《魔戒》藍光加長版的豪華配置吧:
華納家庭影業將於2011年6月28日發行《魔戒》三部曲美國一區藍光加長版,此次發行的套裝共包括15張碟,超過26個小時的花絮內容,建議零售價為 119.98美元。因為加長版時長的關係,每部影片正片均採用2碟藍光,以呈現最高畫質,同時配以英語 6.1 DTS-HD MA音軌。《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則採用原始2K素材進行重新灌制(因為原來的藍光版被影迷反應第一部效果平平)。此次的附加內容還收錄了2006年限量版DVD中由Costa Botes帶來的幕後拍攝記錄片,以及原始擴展剪輯版的Michael Pellerin特別花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