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統

國民黨軍統

國民黨逃台後,蔣介石對兩個特務組織進行了改組,成立了國家安全局和軍事情報局。 同年,升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 31年,戴會見美國海軍中將梅樂斯,洽談情報工作。

國民黨軍統簡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護其統治而設立的特務組織。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軍統局內勤組織共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大城市設“區”,在各省設“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特工人員最多時近五萬名,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務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施以種種酷刑。1943年軍統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合作,共同組成“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得到大批美國新式器材和武器,並讓幾百名美國特務來華,向四萬多人傳授“特種技術”,特務活動更加猖獗。重慶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個集中營成了他們殺人的魔窟。軍統在抗日戰爭期間也從事一些蒐集敵方情報並對敵施行恐怖活動,因此,對打擊日本侵略者及漢奸起了一些作用。1946年戴笠乘飛機失事死後,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

國民黨軍統的主要職能

軍統局負責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類似今天美國的CIA)。但是由於軍統局成立後不久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形勢嚴峻,軍統局也擔負了一些諸如對行政機關、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門的監控,這樣後來就引起了與中統局的許可權衝突。軍統局為終身特務。抗戰期間軍統局大為發展,在敵後進行了大量的破壞、暗殺活動。

國民黨軍統的刺殺、顛覆

1938年,日軍占領上海後,為穩定局面,有意拉攏有影響的中國上層人物出面組織所謂的“臨時政府”。經過一番斟酌後,日本人選中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的唐儀。唐經反覆考慮後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晚節不保。蔣介石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著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儀接受邀請出面組織“政府”後三個月,潛入上海的BIS“敵占區行動組”便用斧頭結果了他。
在隨後的時間裡,BIS 先後策劃了對殷汝耕(組織‘華北自治政府’的大漢奸)、季雲卿(上海青幫‘通’字輩大佬,汪偽‘76號’後台老闆)、汪精衛、周佛海等大漢奸的刺殺行動。儘管這些行動並未完全成功,但無疑有效地震懾了投敵叛變人員。

國民黨“軍統”和“中統”的區別

國民黨的軍統的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處,後期發展成為軍委會統計調查局、國防部保密局,因其屬於軍隊序列,所以一般稱其為軍統。軍統局負責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類似今天美國的CIA)。但是由於軍統局成立後不久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形勢嚴峻,軍統局也擔負了一些諸如對行政機關、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門的監控,這樣後來就引起了與中統局的許可權衝突。軍統局為終身特務。抗戰期間軍統局大為發展,在敵後進行了大量的破壞、暗殺活動。
中統的全稱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統計調查處,中央黨部調查委員會,國民政府統計調查局。因其始終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所掌控,故稱其為中統。中統局負責除軍、憲、警等軍事部門外的情報安全工作。實際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維持在這個範圍之內的,因為軍統局也不允許他干涉越權。中統局的工作重心在黨政機關內部,另一個重點就是暗中打擊一切反對派政黨,尤其是共產黨。此外對於社會輿論、思想言論也負有監控責任。(類似現在美國的FBI)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
抗戰以後,由於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對象有所改變,從以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對付日本侵略轉變,因此中統的地位開始下降,而軍統的地位不為提升。同時,由於大片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而其又不能及時的聯絡這些基層組織。逐漸為軍統所取代。加之軍統頭子戴笠對蔣有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對蔣言聽計從。而中統主要為國民黨CC系的大老陳立夫、陳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蔣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漸失去了蔣的扶持。到了國民黨退台後,中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全部組織系統。而軍統的組織系統倒是得以保存和發展。
由於中統與軍統在爭奪秘密工作的主導權上,進行了長期的明爭暗鬥,雙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國民黨逃台後,蔣介石對兩個特務組織進行了改組,成立了國家安全局和軍事情報局。這實際上就是中統與軍統的延伸。對雙方的工作範圍也進行了區分,明確了國安局以對內安全為主,重點是偵查島內的中共組織。軍統以對大陸為主,重點是對大陸偵察、派遣、破壞和武裝襲擾。但到蔣經國後期,特別是“江南事件”以後,蔣經國開始改組台灣情報特務組織的系統與任務範圍。國安局逐漸取代軍事情報局,成為島內最大的情報機關,並開始掌握對大陸的特務與情報活動的主導權。而軍情局反而變成了單純的軍事情治單位了,主要負責對大陸軍事系統的情報工作。

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

國民黨軍統國民黨軍統
戴笠(1897--1946),原名春風,字雨農,江山保全鄉人。六歲喪父。民國2年(1913)畢業於原江山縣文溪高等國小校。次年秋考入杭州省立第一中學,兩年後被學校開除,浪跡杭州寧波上海等地。6年,曾在浙軍周鳳歧部當兵。10年,在上海結識杜月笙,結為把兄弟。
15年赴廣州,改名戴笠,9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北伐時,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騎兵營一連。四一二政變中,因揭發同學中20餘名共產黨員,得蔣介石、胡宗南等賞識,選為騎兵營國民黨黨部執行委員,開始從事情報工作。1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尉聯絡參謀,主持情報工作。20年底,蔣介石下野,戴笠組織“聯絡組”,繼續效忠蔣。21年1月,蔣重返南京,成立特務組織--“中華復興社”,戴笠任特務處長,向蔣表示:“決心效死,義無反顧”。先後殺害著名進步人士楊銓(杏佛)、史量才,愛國將領吉鴻昌。24年,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後該科合併于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二處,戴任處長。25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戴隨宋美齡赴西安營救蔣介石。26年,組織“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5個支隊,後改稱“忠義救國軍”,自任書記長、總指揮。27年1月,奉蔣介石手令,乘山東省主席韓復渠赴豫開軍事委員會時,將韓捕解漢口審判處決,受蔣重賞。同年,升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28年初,曾化名何永年,經香港去河內,部署刺殺汪精衛。
31年,戴會見美國海軍中將梅樂斯,洽談情報工作。次年設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戴與梅分任正、副主任,在全國各地從事特務活動,破壞民主運動和共產黨組織,殺害大批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
戴笠發跡後,曾數度回江山。26年底回鄉時,江山縣縣長丁棕要求戴幫助配置自衛隊武器彈藥。次年元月,戴派人送來駁殼槍50支,子彈1萬發,並致電丁,著將“槍枝價伍千柒百柒拾伍元,劃交衢州中國銀行收戴雨農戶”。32年,戴以上海私立肇和中學的照牌,在江山辦起肇和中學,經費由軍統局撥發,戴自任校董事長。34年,陪同梅樂斯到福建觀察地形時,曾一起回江山保全居住。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授權戴笠處理漢奸問題。35年,戴組織中國交通總局,將原軍統武裝組織“忠義救國軍”擴編為18個角警總隊。是年3月17日,戴從青島乘專機赴滬轉渝,飛機失事,摔死在南京附近板橋鎮岱山。國民政府於6月11日發布命令,追贈為陸軍中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