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2軍

國民革命軍第2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是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之一。1925年8月,“建國湘軍”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簡介

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2軍,他們分別是湘軍譚延闓部組成的第2軍,湘軍賀耀祖部組成的第2軍,第6、第9師組成的第2軍。

湘軍譚延闓部組成的第2軍

該軍的前身是湘系軍隊第3混成旅和第6混成旅。1921年,湘鄂戰爭結束後,湖南軍閥趙恆惕投靠北洋軍閥吳佩孚,反對孫中山的廣州政府。1923年7月,孫中山為北伐趙恆惕,任命譚延闓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入湘組織討賊軍湘軍。譚延闓由此將其所屬部下編為5個軍,其中,以湘軍第3混成旅擴編為討賊軍湘南第1軍;以湘軍第6混成旅擴編為討賊軍湘東第1軍。1924年1月,國民政府大本營將進入廣東的各省軍隊改為建國軍並冠以省名。湘南第1軍改為建國湘軍第3軍;湘東第1軍改為建國湘軍第5軍。同年10月,建國湘軍第3軍、第5軍奉命出師北伐入贛後,因在贛南作戰失敗退回廣東進行整編,將建國湘軍縮編為6個團。1925年6月,建國湘軍參加討伐滇、桂軍將領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7月廣東革命政府改組為國民政府,各省建國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建國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譚延闓任軍長,魯滌平任副軍長,岳森任參謀長。下轄:第4師,張輝瓚任師長;第5師,譚道源任師長;第6師,戴岳任師長。10月至12月,該軍奉命參加了第2次東征。1926年春,該軍增設教導師,陳嘉祐任師長。同年7月,譚延闓率領譚道源第5師和陳嘉祐教導師,留守廣東南雄、始興、馬壩等地。魯滌平、李富春、岳森率領張輝瓚第4師和戴岳第6師參加北伐。
1927年1月至3月,該軍在北伐軍東路軍編成內,接受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指揮,由樂平、德興入浙江,經淳安、桐廬、富陽直取杭州,於3月24日配合第6軍攻占南京城。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第2軍聞訊後西移湖北,繼而回師湖南,歸武漢國民政府指揮。同年5月,國民黨中央決定將第2軍擴編為第2軍和第14軍,原第2軍軍長譚延闓卸職,由魯滌平升任軍長,張輝瓚升任副軍長,下轄:第4師,王俊捷任師長;第6師,戴岳任師長;第13師,朱耀華任師長。1928年2月22日,該軍第13師改番號為第23師。同年10月8日,該軍縮編為第18師。魯滌平任師長,張輝瓚任副師長。原轄3個師依次改稱為第52、第53、第54旅。

湘軍賀耀祖部組成的第2軍

該軍的前身一部為湘軍賀耀祖的第1師。1926年8月,湘系軍隊賀耀祖的第1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2師,1927年3月,該獨立師擴編為第40軍。1928年底,該軍縮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師;該軍前身的另一部是鄂軍夏斗寅的第1師。1927年6月,夏斗寅的鄂軍第1師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0軍,1928年2月,該軍改番號為第27軍,同年底,第27軍所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3師。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為討伐桂系,以第8師和第13師及獨立第1旅合編為第2軍,朱紹良任軍長。下轄:第8師,毛炳文任師長;第13師,夏斗寅任師長;獨立第1旅,陳躍漢任旅長。該軍組成後,在第2路軍的編成內參加了蔣桂戰爭。4約日,當蔣軍各路進至武漢附近時,桂系第3路軍倒戈投蔣,李宗仁的第4集團軍放棄武漢向荊州、沙市、宜昌撤退,該軍隨第2路軍實施追擊。10月,朱紹良升任第6路軍總指揮,該軍所屬第8師編入第6路軍,第13師編入第21路軍。該軍番號撤消。

第6、第9師組成的第2軍

該軍的前身一部為黃埔軍校教導團。1924年4月,黃埔軍校教導團編為黨軍第1旅。1925年8月,該旅擴編為第1軍第1師,1929年1月,第1師改編為第9師;該軍前身另一部師浙軍第2師。1926年12月,浙軍第2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1929年1月,該軍縮編為第6師。
1929年10月,蔣桂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以第6師與第9師合編為第2軍,蔣鼎文任軍長,陳誠任副軍長。下轄:第6師,趙觀濤任師長;第9師,蔣鼎文兼任師長;第11師,陳誠兼任師長;獨立第4旅,羅霖任旅長。該軍編成後隸屬第2路軍,於11月初參加了討伐西北軍的作戰。1930年5月,該軍參加了中原大戰。此時,第11師調歸第2軍團建制。該軍轄第6、第9師,隸屬第3軍團建制。
1931年6月,該今年奉命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3次“圍剿”。此時,第6師調出組成第1路進擊軍。第2軍僅轄第9師,軍長蔣鼎文兼師長。同年9月,該軍第9師先頭部隊第27旅進至江西老營盤地區被紅軍殲滅。10月,該軍奉命移駐上饒,並協同第79、第53、第55師等部向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進犯。1932年6月,該軍軍長蔣鼎文辭去師長兼職,由李延年調任第9師師長。1933年2月,該軍開赴江西,編入中路軍第3縱隊,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4次“圍剿”。同年9月,第1軍第3師調歸第2軍建制。此時,該軍轄第3、第9師。10月,該軍編入贛粵閩湘鄂“剿匪”北路軍第2路,參加對紅軍的第5次“圍剿”,向閩西紅軍進犯,被紅軍殲其1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該軍參加了對留在福建的紅軍游擊隊的“清剿”。此時,該軍隸屬駐閩綏靖公署,並將駐閩綏靖公署第80師撥歸該軍建制,仍由蔣鼎文任軍長,下轄:第3師,李玉堂任師長;第9師,李延年任師長;第80師,陳琪任師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蔣鼎文升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李延年接任第2軍軍長兼第9師師長。同年9月,該軍由福建開赴上海,隸屬第15集團軍,參加了淞滬會戰。1938年春,該軍開往魯南,參加了台兒莊對日作戰。戰後,該軍撤至漯河地區整訓。同年6月,該軍第3師調歸第8軍建制。9月,第89師調歸100軍建制。同時,另將140師調歸第2軍建制。此時,李延年任第11軍團長兼第2軍軍長,陳應龍任副軍長。下轄:第9師,鄭作民任師長;第140師,宋思毅任師長。此次建制調整後,該軍即開赴湖北田家鎮要塞與日軍作戰。11月,開赴湖南衡陽一帶整訓。
1939年初,國民黨軍進行整編,該軍第140師改隸第37軍建制,另將第86軍第103師改隸第2軍建制。此時,該軍轄:第9師,鄭作民任師長;第103師,何紹周任師長。1940年1月至2月,該軍先後參加了桂南作戰和崑崙關作戰。第9師師長鄭作民在崑崙關作戰中殉國,由張金廷代理師長。3月,該軍移師湖北恩施、巴東地區整訓,隸屬第6戰區。4月,第103師調歸新編第11軍,另將第79軍第76師和新編第33師調歸第2軍建制。此時,該軍下轄:第9師,張瓊任師長;第76師,王凌雲任師長;新編第33師,張世希任師長。此後,該軍相繼參加了宜棗會戰和第2次長沙會戰。
1942年6月,第2軍軍長李延年調任第1戰區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由王凌雲任軍長,張瓊、鍾松任副軍長。下轄:第9,第76師和新編第33師編制不變。此時,該軍由湖北調往雲南,隸屬昆明防守司令部,集結於川、滇之間,擔任守備。1943年10月至1945年6月,該軍隸屬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先後參加了中國遠征軍第1次入緬作戰、滇西反攻作戰和第2次任緬作戰等。在第2次入緬作戰後,該軍留置中緬邊境,擔任國境守備。隸屬中印公路東段警備司令部。1945年6月,該軍新編第33師撤消,另將第6軍預備第2師撥歸該軍建制。此時,王凌雲任軍長,鍾松、張金廷任副軍長。下轄:第9師,陳克非任師長;第76師,劉平任師長;預備第2師,顧葆裕任師長。同年8月,日本投降後,該軍移防雲南大理,隸屬雲南省警備總司令部。
1946年5月,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將第2軍改編為整編第9師,原軍長王凌雲改任師長。原下轄:第9、第76師和預備第2師,依次改編為整編第9旅,陳克非任旅長;整編第76旅,劉平任旅長;預備第2旅,楊寶谷任旅長。1947年2月,該師從雲南調至華東戰場後,預備第2旅改為整編第46旅。同年4月,蔣介石對山東發起重點進攻後,該師編入歐震的第3兵團,先後參加了泰蒙、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東等戰役。在膠東戰役中,該師被華東野戰軍殲其一部,殘部逃向青島。11月,整編第9師師長王凌雲被免職,由陳非克繼任師長。12月,王凌雲升任河南南陽第13綏靖區司令官,第2軍即由青島船運河南,擔任南陽地區守備。
1948年5月,該軍在參加宛西,宛東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殲其一部。10月,整編第9師恢復第2軍番號,隸屬第13綏靖區。陳克非任軍長,下轄:第9師,尹作乾任師長;第76師,劉平任師長。同時,將原轄第46旅改隸第5軍建制。此時,該軍轄第9師,蔣治英任師長;第76師,張桐森任師長;第164師,李劍霜任師長。該軍恢復編制後,奉命南撤。於11月下旬抵達鄂西,擔任守備宜昌。不久新組建的第164師撥歸該軍建制,李劍霜任師長。1949年7月上旬,第4野戰軍第13兵團發起宜沙戰役。該軍放棄宜昌,向鄂西山區撤退。解放軍即發起追擊,殲其一部。同年9月,陳非克升任第20兵團司令兼第2軍軍長。11月,第2野戰軍和第4野戰軍一部在南起貴州天柱,北至湖北巴東500公里的地段上對敵實施多路進攻。位於湘鄂西地區的宋希濂集團猝不及防,慌忙西撤。解放軍即進行追擊攔截。至12月下旬,將宋希濂指揮下的第14、第20兵團大部殲滅。陳克非率第20兵團及第2軍殘部逃至成都附近後,於12月25日,在彭縣宣布起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