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牟宜之傳

基本信息

國士:牟宜之傳
書名:國士:牟宜之傳(一位戴枷負罪的“古典共產黨人”)
作者:清秋子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定價:48.00
牟宜之的悲劇是那個荒唐時代的縮影。
這位當年發出過“歷史的先聲”的老人,不是尚存的民國名流,不是知名的學者教授,亦不是如今多如牛毛的意見領袖和憤青,而是一位戴枷負罪的“古典共產黨人”。
其為人,繼承了自古“國士”傳統道德文化的英魂;其詩作,道出了“權貴廝殺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馬牛”的社會真情,發出了“天道無邪不容欺,評說還須待後年”的歷史宣判。
李銳、鍾沛璋 傾情作序,何方、邵燕祥、錢理群、章立凡、秦暉、吳思、胡發雲 隆重推薦

作者介紹

清秋子,獨立寫作者,生於重慶,成長於長春,早年曾下鄉插隊八年。一生布衣,無由聞達,自承是“70年代的贖罪者”、“80年代的倖存者”、“90年代以來的零餘者”。現居海南,專事寫作。一手創作 “底層文學”,一手書寫歷史長卷,代表作:《我是老三屆》、《我是北京地老鼠》、《六蓮的愛情》、《明朝出了個張居正》、《中國人能做到——民國實業家盧作孚》、《尋找牟敦康》、《貨幣歷史》等。

內容簡介

牟宜之出身於鄉紳人家,家學淵源,其姨父丁惟汾,既是訓詁學家,亦是辛亥時期革命家,國民黨元老之一。牟宜之自幼師從丁惟汾,素負報國大志,16歲即投身革命。抗戰爆發後,又舍家紓難,以民國縣長身份,迎接八路軍115師挺進縱隊進駐,順利開闢抗日根據地,居功至偉。從軍後,自115師至東北野戰軍,長期從事敵工和統戰工作,屢建奇功。其膽識與才幹,深得國共兩黨高層人士的嘉許器重。1949年後,牟宜之擔任業務部門負責人,勤勉從公,不求聞達。在“反右”運動中因言獲罪,因拒絕俯首就範,遂被褫奪職務,投閒置散八年之久。後遭逢“文革”,又被發配至黑龍江邊荒絕域“勞動改造”八年,飽受屈辱。1974年,復出後的鄧小平念及他當年功勞,批示可調回山東省退休安置,孰料遭當時山東省負責人抵制,困厄於濟南,憂憤而歿。
牟宜之學養深厚,擅舊體詩,生平賦詩甚多,在“文革”中詠史言志,直刺奸佞,其鋒芒、膽識為彼時所絕無僅有。牟宜之的一生,急公好義,任俠爽直,即處逆境之中,亦不墜濟世拯民之志,乃中華優秀傳統所化育之精魂、高風亮節之國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