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巡禮

國土資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巡禮

《國土資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巡禮》是2006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平裝: 177頁

條形碼: 9787116046764

尺寸: 28.5 x 21 x 1.6 cm

重量: 998 g

內容簡介

為迎接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大會的召開,國土資源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會同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以及各省、市、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國土資源系統“十五”期間取得的科技成果進行了整理,精選出近兩百項重要科技成果,匯集形成本書。全書力圖以簡明生動的形式反映國土資源部“十五”科技成果的精華,使各級領導、廣大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能方便快捷地了解這些成果,也為科技知識普及、科技成果推廣套用搭建一個交流平台。

目錄

礦產資源篇

理論創新顯著提高資源預測能力

區域成礦理論的創新與實踐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地震新技術揭示出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

——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含礦信息

流體蝕變填圖新技術揭示出礦集區成礦系統時空結構

——大型礦集區深部精細結構與含礦信息

大型礦床集中區的形成與探測

——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預測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大陸碰撞可以成大礦

——印度與亞洲大陸主碰撞帶成礦作用取得重要進展

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取得重大成果

科技先行取得找礦重大突破

陸相成鉀新理論建立實現我國找鉀新突破

——羅布泊及外圍鉀鹽資源評價研究

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的有機融合實現找礦重大突破

——西南“三江”銅、金、多金屬成礦系統與勘查評價

新方法、新技術為礦產資源評價和發現提供重要支撐

破解特殊景觀區區域化探掃面難題顯著提高找礦效果

地球化學填圖技術體系繼續國際領先

地球化學塊體理論廣泛套用於礦產資源潛力預測

航空物探和遙感新技術加速西部地區礦產資源勘查進程

利用綜合物探方法技術實現深部找礦重大突破

油氣資源篇

高原油氣新發現

青藏高原重點沉積盆地綜合研究為油氣資源潛力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新能源探測新進展

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取得重要進展

海洋油氣遠景新證據

南海油氣資源調查評價取得豐碩成果

北黃海海域油氣資源勘查與評價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土地資源篇

土地資源調查監測步入業務化運行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技術方法日臻成熟和完善

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環北京地區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全面完成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土地由數量管理向質量管護、生態管護轉變提供科學依據

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與套用研究全面展開

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LUCC)研究為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土地整理生態評價研究為當地土地整理規劃的制定實施奠定了基礎

土地利用制度和政策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制度和政策創新向前推進一大步

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篇

地質災害研究為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三峽庫區監測預警工程建設初見成效

長江三峽庫區移民遷建新址重大地質災害及防治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奉節縣的生命線

——奉節縣新城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

崩塌滑坡實時無線監測預報系統成功套用於滑坡監測工程

中國西部重大工程地殼穩定性調查與評價取得新進展

地質災害評價在西氣東輸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初步建立

建立了三峽庫區常見多髮型滑坡預報模型及預報判據

衛星通訊技術在滑坡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

地質災害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系統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順利實施

開展地質生態環境評價

北京水、土環境污染機理與調控原理取得新突破

——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相結合的範例

遙感技術為礦山、土地利用和環境快速調查提供技術支撐

西部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揭示典型內流盆地水循環規律為西北地區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西南岩溶生態系統研究取得新認識

石筍氧同位素研究為石漠化地區的生態重建提供依據

基礎研究篇

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勝利竣工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

大陸動力學研究獲新認識

中國岩石圈研究揭示大陸地殼深部三維結構

青藏高原地殼與上地幔構造運動的新格架

——西藏礦產分布和地震預報研究的基礎

中國中央巨型超高壓變質帶的建立及對南北板塊會聚新認識

自主開發了中國地學大斷面與深部探測資料庫共享平台

青藏高原南北緣深部動力學過程的重要發現

地球生命起源和地質年代學研究有新突破

遼西中生代熱河生物群研究聞名世界

關嶺生物群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元古代古生物化石有重大發現

地層學研究成果達到國際水平

SHRIMP鋯石U-Pb微區年代學研究成果豐碩

基礎圖件編制深化地質科學研究

新出版《中國地質圖集》等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全國地球化學系列圖為我國地學研究提供重要基礎資料

航磁資料基本實現覆蓋全國陸域面積

高新技術篇

對地觀測技術

成像光譜礦物填圖技術和干涉雷達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日趨成熟

成功開發新一代航磁儀和航空電磁系統

低空無人遙感系統研製成功並推廣套用

深部資源探測技術

金屬礦地震方法與高溫超導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成功研發野外快速分析儀器

鑽探設備研製成果顯著

複雜地層用射流式取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痕量超痕量微量元素分析測試新技術新方法

——認識地球物質世界的新工具

地質災害環境監測技術

地下水動態自動監測與數據無線傳輸技術全面推廣套用

滑坡形變監測高效率自動化

GPS快速解算技術取得突破廣泛套用於滑坡監測

D-InSAR技術套用於地表沉降動態監測取得成效

海洋資源探查技術

深水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效果顯著

我國自主研發成功的6000米深海彩色主體攝像系統

天然氣水合物模擬實驗技術為勘探與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天然氣水合物探測和保真取樣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我國鋰工業的曙光

——西藏扎布耶鹽湖鋰資源評價和提鋰產業化的重大突破

非金屬礦綜合利用技術得到顯著提高

非金屬礦提純設備成功研製

金屬礦綜合利用技術提升明顯

資源調查監測現代化

地質調查現代化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3S集成技術系統研製及套用示範順利完成

信息技術篇

標準先行,構建國土資源信息化基礎框架

國土資源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數字土地資料庫(DLDB)標準體系框架奠定了土地信息化套用標準體系基礎

開發新技術、提高信息整合和挖掘能力

格線系統(NGG)成功套用於國家地質調查中

多元地學空間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GeoExpl2005全面推廣套用

三維地質體模擬技術廣泛套用於地質工作中

利用空間數據多級平台和交換技術實現國土資源分散式管理

以信息化帶動資源監管、政務管理現代化

國土資源部電子政務基礎平台初步建成

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得到廣泛套用

國家資源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數據管理與套用服務系統實現資源環境監測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務

規模化高效率土地資源遙感監測業務運行系統提高了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效率

(863)重大行業3s套用示範——國土資源形成了可推廣的3S套用技術體系

國家級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得到全面套用

國土資源部入口網站提高了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水平

資料庫建設和信息社會化服務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地質調查基礎資料庫建設成果顯著

礦產資源儲量數據空間集成取得新進展

國際合作篇

合作開展地學基礎研究

中俄哈蒙韓國際合作編圖項目取得重要成果

國際合作大陸動力學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新技術新方法引進和交流

中國一荷蘭兩國政府聯合資助項目《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美礦產資源評價合作研究進展順利

中德地下煤層自燃探測成果意義重大

中德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聯合調查取得重大突破

國土整治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

——UNDP國土整治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項目

地方國土資源科技成果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

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河北省國土資源廳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

吉林省國土資源廳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

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

福建省國土資源廳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