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精講

國史精講

基本信息本書是大學本科生的通識教育教材,作為人文、政治、經管、數理乃至醫學類學生學習國學基本知識的首選,全書從史前時代歷史寫到清朝政治興衰,將人類起源到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發生的歷史事件作了一個概要的梳理。

基本信息

作者樊樹志
ISBN:10位[7309055632] 13位[9787309055634]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
定價:¥25.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是大學本科生的通識教育教材,作為人文、政治、經管、數理乃至醫學類學生學習國學基本知識的首選,全書從史前時代歷史寫到清朝政治興衰,將人類起源到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發生的歷史事件作了一個概要的梳理。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37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專家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
代表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萬曆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年)、《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年)。其中,《晚明史》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目錄

第一講 史前史與傳說時代
古人類的起源
石器時代
炎帝、黃帝與傳說時代
第二講 夏與商——歷史時期的開端
探索中的夏文化
從“大同”到“小康”
商的起源與盤庚遷殷
青銅文明與甲骨文
第三講 西周與春秋——Feudalism時代
周朝的建立與“制禮作樂”
“封邦建國”:“封建”的本意
老子與孔子
第四講 從戰國到秦——中華帝國的建立
各國的變法
百家爭鳴:群星燦爛的時代
秦始皇:皇帝制度與帝國體制
秦始皇陵與“兵馬俑”
第五講 西漢與東漢——帝國規制的完備化
黃老思想與無為而治
漢武帝:中央集權體制的強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王莽托古改制
光武中興
絲綢之路
第六講 三國與兩晉——統一王朝消失的時代
三國鼎立——曹操與諸葛亮
西晉:從“禪讓”到“八王之亂”
東晉:北伐與偏安
魏晉風度與玄學
第七講 北朝與南朝——走向再統一的時代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漢胡互化
北魏的改革與漢化
門閥政治
佛教藝術
第八講 從隋到唐——帝國的再建
隋的統一與創製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從武則天到唐玄宗
盛唐氣象
長安:東西方文明的交匯
第九講 從晚唐到五代十國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與劉晏、楊炎的改革
宦官與黨爭
五代更迭,十國割據
第十講 北宋——劃時代的新階段
北宋的官僚政治
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傳統農業的新發展
巔峰狀態的科學成就
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
第十一講 南宋與金對峙時期
“靖康恥”與岳飛抗金
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
朱熹的新儒學
第十二講 元——蒙古建立的王朝
蒙古的興起與成吉思汗
混一亞歐的大蒙古國
蒙古對中國的統治——元朝
對外交往的擴大
第十三講 明——中華文明的餘暉
朱元璋與皇權的強化
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海上走私貿易與倭寇
“全球化”貿易與白銀資本
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
張居正與萬曆中興
從東林到復社
第十四講 清——末代王朝的興與衰
清軍入關與南明抗清運動
從順治到康熙
雍正:“為治之道在於務實”
八旗、議政王大臣會議與軍機處
文化專制與文字獄
乾嘉學派
從海禁到閉關
後記

書摘

後記
近年來,復旦大學大力倡導本科生的通識教育。我所開設的“國史概要”課,由原先人文學院的必修課,轉化為面向全校各院系的公共選修課。
“精品課程”與“教學名師”的品牌效應與魅力,吸引了人文、政治、經管、數理乃至醫學類學生踴躍選修,呈現了持續多年的盛況。
但是,教材與課時不協調的問題也開始顯現。本課程的教材《國史概要》,原先是供人文類學生每周四學時課程使用,現已改為每周二學時,繼續沿用這一教材,四十萬字的篇幅就顯得過於冗長了。為了便於學生複習,必須作大幅度刪節。
最近,復旦大學出版社策劃一套“名師精講系列”叢書,要求我把《國史概要》一書加以刪節,這與我的構想以及學生的需求,可謂不謀而合。書名定為《國史精講》,是總編輯高若海先生的意見。
希望本書能得到大學生認可,得到社會讀者的歡迎。
樊樹志
2007年4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