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竭陀尊者

因竭陀尊者

梵文Arhat Angaja。按乾隆時期章嘉國師所編《三百佛像集》所定十八尊者次第,因竭陀尊者應為第一。相傳他有出生於火中的不凡身世。長大後非常富有,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施捨與四方眾人成為比丘,後來獲阿羅漢果位。因竭陀尊者雙手合掌於胸前,持住拂子和吊起的香爐,一印度信徒跪拜於前,尊者身旁根雕供桌上,供有經書和無量壽佛。上界為無著。

簡介

關於香缽和拂曉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因竭陀尊者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來到岡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坐靜默修的時候。由於住在色那丹很多的神、非人、夜叉已走上解脫之路,神送給因竭陀一個指子以便尊者能夠用它記憶涼;非人和夜叉送給尊者一個盛滿香枝的午缽。因竭陀收下香缽和拂子,對其進行加持後作為自己的標誌了。

所有看到、摸到、聞到香缽或香缽燃香的香氣的人都可以獲得守持戒律的芬芳和瀰漫的甘甜;拂子可以娛人;可以免除疾病和痛苦。此外,據說拂子還有奇妙的神力,呆以為拂和菩薩製做出各種宗教供品。無論什麼人看到或觸摸到拂子,他就會擺脫六根本煩惱(無明、貪、瞋、慢、疑、見)和二十隨煩惱(忿、恨、覆、惱、嫉、慳、諂、誑、害、無慚、無愧、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和不正知);從身心兩方面擺脫疾病和痛苦。

因竭陀尊者還有很多回持力,崇拜因竭陀尊者的信徒觀修他的香缽和拂子取得功德,以此作為打開因竭陀尊者無限加持力的鑰匙。

生平

古印度五舍城曾經有過一名叫熱桑的家族。熱桑是個外道徒,妻子名叫德丹瑪,轉而信奉釋迦牟尼的教法。在妻子懷孕的時候,熱桑答應妻子的請求,邀請釋迦牟尼及其隨從前來。當時釋迦牟尼的隨從正住在王舍城的一處叢林中,稱竹林園。釋迦牟尼等到熱桑後,受到了非常熱烈而隆重的歡迎。當時熱桑問釋迦牟尼,他的妻子是生個兒子還是生個女兒,釋迦牟尼回答說:“生兒子!他出生後稱‘光’,將為你熱桑家族帶來耀眼的光芒。他還將擁有無比的財富。將跟隨我奉習佛法,出家為僧,最後獲得阿羅漢位。”

熱桑有一施主與離系子(古印度一教派名,其創始人離系子不以裸體為恥,禪體苦行,故稱無慚派;以灰塗身,因名塗灰派;流浪遠方,因名游派)有聯繫。該派有一位名叫拉日嘎的外道徒問熱桑,喬達摩(釋迦牟尼俗名)說了些什麼,熱桑就一五一十地將釋迦牟尼所說的話告訴了拉日嘎。拉日嘎以占卜術對釋迦牟尼的預言進行了番驗證。結果發現釋迦牟尼的預言是完全準確的。他想:“如果喬達摩的預言到時真的兌現了,那么,這時我離系子教派必有損傷,熱桑和我派其他的施主信徒,將會皈依喬達摩的教法。我必須想一些辦法讓喬達摩丟人現眼。”於是拉日嘎對熱桑說:“那個狂妄傲慢的喬達摩知道些什麼!根據我的法力推斷,這個孩子會使你們家族的血統從此斷絕。‘光’意味著‘火’,待這孩子出生時,耀眼的火光會把你們家燒得精光。”最後,拉日嘎又作了很多不祥的預言。

熱桑內心充滿了恐懼,他送給妻子一包墮胎藥,想打掉他肚子裡的孩子。但這一切無濟於事。熱桑非常惱怒,他把妻子拖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打得她氣息奄奄,然後殺了她,把屍體拖到清涼寒林(摩羯陀國金剛麻東南一屍林名——譯者注)準備把妻子埋掉。

當離系子派的教徒知道了這件事,他們非常高興,說:“瞧瞧,這就是喬達摩預言的孩子,就是他還要變成一個富翁呢!就是他還要奉行喬達摩的教法,出家為僧,成為阿羅漢呢!現在瞧瞧,連他媽都死了!”離系子外道徒如此嘲弄釋迦牟尼佛,並指熱桑妻子已死的訊息廣為傳播。

釋迦牟尼知道了這個訊息後,和隨從一道貌岸然來到清涼寒林,國王、影堅王及臣工也聚集在寒林附近。

佛陀站在一邊微笑著,熱桑按照離系子信徒工的指使,向前走了兩步點燃了火葬用的柴堆。雖然屍體大部分火化了,可是子宮周圍始終不著火。當子宮裂開後,人們看見裡面躺著一個發育完好的嬰孩。在場的人看到這個情況都有非常驚奇。

佛陀告訴熱桑到火堆里抱出嬰兒,但由於離系子教徒阻止,熱桑便沒有去抱。

此後,釋迦牟尼佛讓他的一位弟子,醫生措切去抱那個孩子。措切私下想:

“佛陀沒有告訴我用什麼方法去抱火中的孩子,大概是確實沒有害怕的必要吧!”

於是,醫後措切心中毫無疑懼地走進火中,抱回一個一點也沒燒傷的漂亮男嬰。見此情景,離系子外道貌岸然徒都十分地羞慚和極度地悲傷。釋迦牟尼佛告訴熱桑要他好好地照顧兒子,但又遭到外道徒的反對,他們對熱桑說,不要認這個從火堆里生出來的孩子,他對熱桑家來說意味著災難。熱桑又一次聽從了外道徒的建議,拒絕照看這個孩子。

釋迦牟尼佛給這個孩子取名叫“梅傑”,意思是“炎生”,把他托給影堅王。孩子在影堅王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著名的因竭陀尊者,因竭陀,藏文音作“衍拉窮”,意思是“從部分生出者”,即指這孩子出生不凡,不是按平常的方法生出來的。另外,由於他智力非凡,雖然只是籠統地教他一些知識概略,他也能將所有學過的東西抓住要點,因而又稱“蘇吉西”——意思是“理解得很快”。

有一天,因竭陀的舅舅在幾個地方旅行之後回王舍城。他聽到了姐姐的死訊,他想證實一下佛陀時期所作的預言是不是真的。他就此事問了幾個鄰居之後,他們都說佛陀的預言是真實的,他們還告訴他外甥的出生情況,說他外甥已被影堅王撫養。

孩子的舅舅找到熱桑,痛罵道:“你這個蠢貨,聽信離系子外道徒之言殺害了自己的妻子,還不哺養自己骨肉親生的兒子。如果你現在還不去認領你的兒子,我就要把你殺害妻子的事記在紙上,並且把這不光彩的事到處播揚,讓人人皆知,家喻戶曉,讓你名聲掃地,我還要告知國王,以殺妻罪對你繩之以法。”

熱桑心生恐懼,進處王宮,懇求國王讓他把兒子領回去撫養,但被影堅王拒絕了。無奈,熱桑只得靠釋迦牟尼佛的幫助討回了兒子,把他領回家去。

熱桑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因竭陀成了熱桑家族的主人,他的財富也一日俱僧。他大量奉獻供品,對窮人廣放布施,做了很多如此的善業功德。他還在母親被殺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廟,並為些寺大施財物,廣放救濟,後將此廟獻給了釋迦牟尼佛,這寺就是後來有名的“貢聶貝蔡寺”,意思是“(母新)被殺地方的叢林”。

因為因竭陀財大氣粗,他穿的衣物如同神靈所穿。一天一件洗過的衣服放在陽光下曬乾,被一陣風颳走,落到了國五的宮殿上。看到了這件昂貴的衣服,國王和他的大臣才知道因竭陀現在是如何的富有。

一次,因竭陀邀請國王及朝廷文武宙員到他家作客,君臣看到因竭陀家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富裕,但影堅王品質高潔豁達,見此並不生嫉妒羨慕之心,他仍像以前那樣對待因竭陀。但是國王的兒子,王子阿闍世心生惡念之意。此後,王子阿闍世弒父篡位,他告訴因竭陀說:“你曾經被我父親撫養,所以我們如同兄弱,你應該分給我一半你的財寶和家產,這才是合適的。如果你不給,那么就別怪我不客氣!”因竭陀回答:“大王,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必要把財物分成你的我的呢,我把我所有的財寶統統給你。”

交割完財物後,因竭陀出外尋找新家。由於他過去積累了大量的善業功德,他很快又成了一個富翁,而且比過去列富有;而阿闍世王的財物絲毫沒有增加,這使他心中更生嫉恨,總是跟因竭陀找碴子,即使因竭陀送給國王自己所有財物的攻倍,也不能閏息這種挑釁。最後,國王派了偷手和強盜到因竭陀家中去搶劫。這些人爬到了因竭陀家的屋頂上,被家中的婦女發現,大喊起來:“有賊!有賊!”因竭陀聽到呼喊聲,莊來地祈禱道:“但願將這些賊人‘定’在他們所站的地方!”祈語完畢,依靠因竭陀身邊的神力,這些盜賊都無法挪動一步,都被“定”在所丫的地方,毫無辦法解脫,一直部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人們看見了屋頂上站定的賊人,知道了夜裡發生的事。大家都譴責阿闍世王。阿闍世王請求因竭陀解除對他手下人的“定”術。因竭陀又祈禱道:“讓這些賊手走開!”於是,“定”住的賊人才又活動起來。因竭陀心中想道:“我等的先王,法王影堅王在世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品質上好,走向善業之路;現在,因為貪婪的國王阿闍世當政,就是好人也已經變壞了,總有一天,我會因財物而喪命。財物永遠是導致不和、互相嫉恨、爭辯的禍源。”

由此,因竭陀對塵世心生厭離,他將自己的財物保部施捨給四方眾人。其時,正值釋迦牟尼佛六十九壽辰,因竭陀二十七歲。他依此神力,因竭陀馬上變成了一位比丘。後來又成為阿羅漢。一次,佛陀的弟子懇求佛陀講述因竟陀尊者不以平常方式,而以“火生”方式誕生的原因,還有他作為一個家族之主為什麼擁有那么多的財富,最後又成為比丘,獲得阿羅漢位。釋迦牟尼佛回答說:“在毗婆屍佛入世之際,有一位名叫聶梅(即現在的因竭陀尊者)的家族長,他獲準供給毗婆尸佛三個月的供養。吡婆屍佛告訴他已經應允了聶梅的供養祈請。於是,國王念丹就試圖與聶梅達成一個協定,允許國王先供養毗婆尸佛。

然而,聶梅不聽國王念丹的勸阻。為陝息倆人的爭吵,最後決定舉行一次宴會先為毗婆尸佛準備一頓午餐,看誰的午宴豐盛就由誰供養。午宴完畢之後,結果是聶梅的午餐比國王的豐盛。於是,國王念丹下令禁止郵售燒柴以使得聶梅無法為炊,但這也阻擋不了聶梅。他和他的家人用芬芳的香料木作燃料為毗婆尸佛準備飯菜,這樣做出來的飯味道更好,比以前的飯食質量又提高了一步。最後,大臣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國王,國王就取消了禁止出售燒柴的命令。

當聶梅聽到國王解除禁令的訊息,他慶幸自己挫敗了國王的計謀。可又心懷叵測地誇耀他有足夠的燃料火葬‘國王和國王的母親”。正是這句邪妄之語使得他今生投肥時母親被火葬,自己從火中出生。然而由於他懇請得到國王的饒恕,同時由於他過去供養毗婆尸佛奉獻供品以以行其他善事所積累的功德,以致人今世獲得如此成果。”

佛陀說以上就是因竭陀在今世成為富翁的緣由。在他遵奉了我的教法之後,成為了阿羅漢。

因竭陀的許多作為堪稱後人的楷模。因竭陀的生活道路表明佛陀教義的正確和傑出,它遠遠在其他教法之上。因竭陀的一生也表明我們上世所作的善惡業,不能消失,並在今世惡報,善有善報;表明富有的人應不斷地奉獻供品,施捨財物。

居地

因竭陀尊者在岡底斯山的居地位於藏地的西部,那兒是眾多的河流的源頭。其中的大河有恆河、印度河、薩特累積河等。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和他的五百羅漢講述業力因緣的佛法。在佛陀講法之後,神人以及其他的信徒都走上了解脫之路。為了使合世的信徒工能夠在佛陀和他的北子講法的日子裡,從此處回憶起佛陀曾經到此講法的快樂,通過這種回憶信徒也可獲取善業功德,於是佛陀和五百羅漢在岡底斯山的石板岩上留下了他們的腳印。

據說阿底峽尊者在此遇到因竭陀尊者,還有很多記述阿底峽看見因竭陀顯聖的傳聞,據說阿底峽看見因竭陀就住在岡底斯山上。

因竭陀聖者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意旨,一直沒有圓寂,生活在此世間扶持、弘揚釋迦牟尼“金色的”教法。他和一千三百名阿羅漢住在岡底斯聖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