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潮世代

回聲潮世代

回聲潮世代,是指美國嬰兒潮一代的子女,1982年到1995年之間的青少年,他們占了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他們被定位為電腦時代種族多元化的年輕人,被冠之綽號為“回聲潮世代”。

出生背景

回聲潮世代回聲潮世代

要想更好的了解一下“回聲潮世代”,必須先要追根溯源,看看他們的父母——大名鼎鼎的“嬰兒潮”。誕生於二戰後出生高峰的“嬰兒潮”們,21世紀初期大都已經步入了花甲之年。他們見證了殘酷的越戰,經歷了洶湧澎湃的黑人民權運動,當然,還接受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著名的“性解放”的洗禮。於是,“叛逆”成了“嬰兒潮”的“註冊商標”。
“嬰兒潮”們翻雲覆雨,選擇了一條和父輩“偉大的二戰一代”涇渭分明的道路。他們放醉自己,以及時享樂為終極目標。自然而然的,孩子成了不必要的負擔。“嬰兒潮”們對孩子的厭惡,造就了避孕藥這個行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火爆。如同時尚一般不固定,人的想法有時候就像風向標一樣,也會轉來轉去。進入八十年代,“嬰兒潮”的一代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厭倦了“瘋瘋癲癲”的生活。很多人開始懷念中規中規的“結婚生子”的人生軌跡。然而,這個時候,很多人因為服用過多的避孕藥,導致了受孕的困難。於是,在全球各地尋找孤兒來收養,又成了“嬰兒潮”們的新時尚。
對於那些歷盡艱辛,好不容易懷孕並且生下個健康的小寶寶的幸運一族來說,那個小寶寶的珍貴就可想而知了。“回聲潮世代”們就是在這么一個大的環境下隆重出世的。之所以稱他們為“回聲潮世代”,是因為他們在生理上是“嬰兒潮”們的後代,在人口學上,他們折射出了與父輩們的不同。

年齡層

回聲潮世代年齡段在1982年到1995年之間,這部分人不少還沒有達到法定投票年齡。最大的剛剛成家或立業,最小的還在中學裡和夥伴們調皮搗蛋。

成長環境

回聲潮世代生活方式回聲潮世代生活環境

回聲潮世代們在父母的全方位保護下,茁壯成長。當他們還是嗷嗷待哺的嬰兒的時候,“回聲潮世代”們躺在特製的專為嬰幼兒乘車設計的童車裡;再大一點騎兒童車的時候,就要時刻戴著頭盔;等到了叛逆的青春期的時候,家長想盡各種辦法確保他們駕車的安全。因為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嬰兒潮”父母們因此而贏得了“直升機父母”的榮譽稱號。言外之意就是,每當“回聲潮世代”遇到巴掌大困難的時候,父母就會如同直升機般的快速趕赴現場,解除困難。
和父輩們不同的是,“回聲潮世代”們不會因為父母無暇顧及,自個在社區內和小朋友摸爬滾打,尋找樂趣。他們的生活如同電腦程式一般,被安排的密密麻麻。一位研究“回聲潮世代”的社會學家這樣形容“回聲潮世代”們的生活:“周一踢足球,周二練功夫,周三宗教課,周四豎笛課...”也正因為“回聲潮世代”的生活已經被父母和學校設計好了,當他們偶爾忽然閒下來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該要做什麼。
“回聲潮世代”們出生的年代是科技急速發展的階段:他們伴隨著家用電腦和50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中成長起來;他們一邊打手機,一邊網上下音樂,一邊還在MSN上和朋友們聊天。
對於“回聲潮世代”的生活,就連他們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好極了”大概真是安逸的生活讓“回聲代”們樂不思蜀,和父輩比起來,他們可以稱得上中規中矩的一群人。

性格缺點

北卡羅來納大學MelLevine教授說,“回聲潮世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急躁”。這也難怪,他們就生活在一個節奏快捷的氛圍里:手機和網上即時訊息的便捷,再加上“直升機爸媽”的呵護。

他們希望一夜之間就成為英雄;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後,盼望馬上就能得到正面的回饋;希望學校的老師們能夠慷慨一把,多多給得A。他們不能考慮長期的計畫,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馬上解決,如同打遊戲一般順利。他們不明白做事情要循序漸進,慢慢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