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線

回歸線

回歸線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緯23.5度的兩條經緯圈。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

回歸線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緯23.5度的兩條經緯圈。北緯23.5度稱為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線。南緯23.5度稱為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線。

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緯23°26′的兩條經緯圈。北緯23°26′稱為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線。南緯23°26′稱為南回歸線,是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線。
回歸線,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

北回歸線特點

北回歸線經過地球上16個國家地區,多屬沙漠草原地帶,如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塔爾沙漠北美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現所謂“回歸沙漠帶”,唯有經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灣四省的地區,卻是另一番景象。這一帶林木繁茂,鬱鬱蔥蔥,雨量充沛,物產豐富,人們稱之為“神奇的回歸綠帶”。

回歸線回歸線

詳細資訊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公轉軌道平面)永遠保持66°34′的交角。也就是說,地球總是斜著身子在繞著太陽鏇轉。這樣,地球有時是北半球傾向太陽,有時又是南半球傾向太陽,因而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隨時間而發生南北的移動。到夏至這一天,太陽光直射北緯的緯線上。過了夏至,太陽光逐漸南移,北半球受太陽照射的時間逐漸減少。北緯23°26′的緯線是太陽光在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線稱為北回歸線。冬至時太陽光直射在南緯23°26′的緯線上,冬至過後,太陽光又開始逐漸北移,到夏至時,再次直射北回歸線。南緯23°26′的緯線則是太陽光在南半球上直射點的最南界限,因此把這條緯線稱為南回歸線。
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北溫帶間的分界線。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為熱帶,這裡太陽終年直射,獲得的熱量最多;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北緯)之間的地區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南緯66°34′)之間的地區為南溫帶。溫帶地區太陽終年斜射,獲得的熱量適中。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內,屬於溫帶氣候。
1985 年以前 ,地球表面的回歸線的唯一標誌是我國台灣省嘉義縣的“北回歸線標”石碑,它表明北回歸線從那裡經過 。1985年7月15日,我國在廣東省從化縣又建立了一座高達27.55米的北回歸線標誌塔 。塔身呈火箭形,東、西、南、北各有拱門。塔底正中鋪有大理石,以紅色瑪瑙嵌入中圓點,以示太陽直射位置。頂部是直徑為120厘米的銅球,球中間通有圓孔,供太陽直射校驗之用。

其他

回歸線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創立於2002年,公司依託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知名學府強大的教學資源和專家、學者組建而成,02年至今,公司獲得了 “中國之星”、“華東大獎” 等在內的國內外眾多設計獎項,是一家深具文化底蘊和市場經驗的品牌整合服務商。

“回歸線”榮譽

2002年,"堂酒"包裝系列獲“華東大獎”金獎
2002年,"堂酒"包裝系列獲江蘇設計最高獎"江蘇之星"獎
2003年,"滿漢宴酒"包裝系列獲包裝&設計新星獎"優異獎
2004年,"滿漢宴酒"包裝系列獲首屆國際商業美術設計江蘇賽區金獎
2004年,"河海電力"標誌入選2002-2004中國設計年鑑》第5卷
2005年,"第九屆健美操錦標賽申辦"標誌獲中國設計最高獎"中國之星"獎
2007年,成為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會員單位
2008年,盧記燒餅、揚揚商貿等標誌設計獲得"中國之星"標誌最佳標誌設計獎

南回歸線

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時移到最南時所在的緯線,其緯度數值等於黃赤交角,大約在南緯23度26分。

地理意義

南、北回歸線也分別是南溫帶、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南極圈、北極圈則是90度減去回歸線的度數,是南溫帶、北溫帶與南寒帶、北寒帶的分界線。(參考天文五帶)

其他

南回歸線(tropic of capricorn)的英文名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命名這條線的時候),冬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的摩羯座位置。現在則由於星體運動,而移動到了人馬座的位置。 《南回歸線》也是著名作家亨利·米勒於1939年發表的一部小說。

北回歸線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其緯度值為黃赤交角,是一條緯線,大約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並始終在北緯23.5度附近和南緯23.5度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因此,把這兩個緯度圈分別稱為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
南、北回歸線也是南溫帶、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南極圈、北極圈則是90度減去回歸線的度數,是南溫帶、北溫帶與南寒帶、北寒帶的分界線。
北回歸線的英文名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座位置,從此回歸原處,故應稱“回歸線”而非“回歸線”。現在則由於星體運動,而移動到了雙子座的位置。
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範圍內變化。在1976年第十六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決定將2000年的回歸線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
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和地區有:台灣中國大陸、緬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巴哈馬墨西哥等。
 

北回歸線紀念碑

台灣
嘉義縣水上鄉
花蓮縣瑞穗鄉、豐濱鄉
中國大陸
廣東汕頭
廣州從化
廣東封開
廣西桂平
雲南墨江

其他

著名作家亨利·米勒於1934年發表的一部小說亦稱《北回歸線
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位於汕頭以西的雞籠山南面叫蜈蚣嶺的小山丘上,距市區20公里。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地球除了不斷自轉外,還以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鏇轉,叫做公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轉就形成了四季輪迴。地球公轉時是斜著身子繞太陽轉,地軸與公轉軌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夾角,因此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把太陽光直射在最北面的點連成一條假想線,就叫北回歸線。一年之中太陽光的垂直照射點就在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之間移動。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點左右,有一瞬的時間直射北回歸線,從這一瞬開始,北半球進入夏季。因此我們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 北回歸線是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建立了標誌塔,就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感覺到這條緯線的存在。它對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氣候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在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

廣東汕頭從化封開雲南的墨江都建起了標誌塔。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建成於1986年6月。塔的基座為花崗石砌成的三級圓形平台,平台上的主體建築是用漢白玉石鋪面的“北”字變形為支架的鋼筋混凝土支柱,支柱上托著一個直徑五米的地球儀,地球儀的中軸自上而下有一根直徑為45厘米,長5米的不鏽鋼鋼管。每年農曆夏至日正午,當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塔時,日影穿過此管,就投射於觀賞台中心設定的黑色花崗石圓心上。在觀賞台的東西方向上,鋪設一條黑色的石板帶,標誌此線就是北回歸線,兩邊種植溫、熱帶植物。北回歸線標誌塔周圍種植了很多樹木花草,鋪設了登山道路,在山巔還建起了“夸父亭”和“鄧林亭”(取《山海經》神話命名),路旁石壁上刻了很多登山旅遊者的詩詞。登上鄧林亭可以西望牛田洋寬闊的水面,東看古火山雞籠山。“夸父亭”和“鄧林亭”取名與太陽有關,可參照《山海經》:夸父就是大男子漢的意思。古時乾旱,他要征服太陽,追趕太陽,滿身淌汗,熱渴難忍,飲盡黃河渭水還不止渴,要去飲大海的水,未到,就在路上口渴而死。夸父丟棄的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的鄧林。鄧林就是桃林。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地處海濱城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非常吻合。

參考條目

緯度
南回歸線
北回歸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