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一達

四通一達

以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為代表的平價民營快遞業紛紛漲價,平均漲幅為1到2元/單。面對市場價格的上揚,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依賴低成本、低價格並進行惡性競爭的民營快遞業的一次自救,但行業整合不可避免。各大快遞公司在“告客戶書”中說,漲價緣由是油價上漲所引起的運輸費用增加及人工成本增加。以申通為代表的快遞企業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性,這種方式在企業發展初期十分簡單而有效,在形成企業凝聚力上優勢也十分突出。而當時沒有這種文化背景的快遞企業,到現在很多都已經花謝凋零了。他們的網路已經遍布全國,每天有過百萬票的業務量,年營業額達數十億。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被稱為“四通一達”的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均於11月開始漲價,平均漲價為1-2元/票。看似漲價不多,但相對原先市內件首重6元、跨省件首重10元左右的價格來說,漲幅接近20%。各大快遞公司在“告客戶書”中說,漲價緣由是油價上漲所引起的運輸費用增加及人工成本增加。

以申通為代表的快遞企業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性,這種方式在企業發展初期十分簡單而有效,在形成企業凝聚力上優勢也十分突出。而當時沒有這種文化背景的快遞企業,到現在很多都已經花謝凋零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申通、圓通等民營快遞企業,都是通過這種加盟的方式迅速擴張的。如今,他們的網路已經遍布全國,每天有過百萬票的業務量,年營業額達數十億。
目前在快遞圈裡面被稱為“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的規模比較大的民營快遞企業,老闆竟然都是浙江人,而且幾乎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桐廬。依靠特殊的地域文化建立起的特殊遊戲規則,“桐廬幫”成功駕馭著一個個龐大的快遞網路。但這種帶有濃厚江湖色彩的企業文化還能支持這些快遞企業走多遠?這也是申通等民營快遞老闆們開始思考的問題。

這也正是幾家快遞公司決定“敞開胸懷”,接觸外部投資的原因之一。從去年開始,海航集團、復星集團以及一些PE和風投公司,都在與這幾家擁有全國網路的民營快遞企業洽談,希望入股或者控股。

主要原因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原因成本壓力:油價、員工薪酬都漲
“省內和郵寄到省外都提高了2元。”日前,記者採訪圓通快遞公司工作人員,據其介紹,在本月7日接到通知後便立即做出了價格調整。本報記者多方求證,廣州市內其它快遞公司也由於成本“壓力山大”,在價格上做了相應調整,平均漲幅為1.5-2元/單。
據了解,從2009年底至今,快遞業做出3次漲價調整。圓通快遞公司華南管理區經理黃濤告訴記者,圓通公司此次做出價格上漲10%的價格調整。他指出,此次價格集體上調是多項因素綜合的結果,通貨膨脹形勢以及油價上調等因素共同"發威",導致他們必須做出調整。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宣布,從10月26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的零售價每噸提高230元和220元,柴油價格自2009年6月以來已整體上漲了2240元/噸。燃油價格上漲提高了各類物流企業的經營成本,"受傷"的不僅僅是普通快遞業,像天地華宇和德邦物流等公路貨運行業也提高了運費,但漲幅為5%左右。相比之下,快遞企業集體漲價,漲幅甚至達到20%-30%。
而員工漲薪也成為快遞公司行業成本加大的原因。據圓通公司一位姓黃的分公司經理向南方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員工工資已從去年平均月薪1500元提高到1800元,"1500元根本沒人做。快遞行業一直處於用人緊缺狀態,企業不得不提高快遞員的待遇從而維持經營。
快遞行業很快進入傳統的行業旺季,因為客戶需求的增多,有時客戶也需要物品的時效性,因此改變傳統的物流方式,甚至考慮不計成本的空運,也成為加大企業經營的成本。
黃經理說,從經營角度分析,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過了自身的服務能力時就會出現虧損,即業務量越大虧損越多。而短期內快遞數量增長太快,進而造成企業虧損,也迫使行業價格調整。
影響網店銷量開始下滑
記者從廣州五羊新邨圓通快遞了解到,從中秋起,圓通快遞普遍調價1到2元,首重從13元/公斤調至15元/公斤,而第二公斤則保持12元/公斤不變。工作人員稱,這一漲幅對圓通公司業務影響不大,調價以來,公司的貨單並未減少。
宋女士是個狂熱的網購者,大大小小的東西幾乎都在網上買。不久前打算網購靴子的她,忽然看見網店出現因快遞漲價而相應調價的公告,一開始有點詫異,心裡還挺鬱悶的,後來逛了好幾家店發現都有類似公告經濟條件不錯的宋女士認為漲幅在可承受範圍內,再加上自己多年培養的習慣,她繼續選擇網購。
而桂小姐與多數喜歡網購的大學生一樣,更鐘情於小網店裡淘來的服飾。對於快遞公司調價造成的小幅加價,她表示購買計畫會受影響,小店衣服一般很便宜,要是快遞費漲的話,我會猶豫的。相對而言,桂女士更信賴有自己物流公司。
記者發現,多數網店能應付自如,某些網店索性將快遞漲價的信息公示給顧客,從而從容提高價格,也有部分網店選擇自行消化,並未提價。
與此次漲價主角申通、圓通合作的淘寶網店“bobo魅力前線”店主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在與快遞公司的簽約中,費用問題已有明確規定,例如郵費10元的衣服,他只需付快遞公司8元郵費。對於一兩元的漲幅,他會選擇部分消化。但不是所有的網店都如此輕鬆。記者調查了解到,福建等地的網店,隨著快遞價格上漲,從而銷量也隨之紛紛下滑的現象。
趨勢低價競爭“玩不下去了”

在"四通一達"競爭對手宅急送的一位高管看來,油價和人工費只是此次漲價的誘因,真正原因是"這些企業價格戰打得太猛,低成本競爭玩不下去了"。
記者了解到,從快遞價格及服務水平來看,中國快遞企業分為三檔,以聯邦快遞(Fedex)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中國郵政EMS及順豐速運屬於高端一檔,宅急送、全一快遞等處在中游,而"四通一達"和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處在行業低端。
可以說,“四通一達”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它們以低成本和快速擴張為運作模式特徵。網點鋪設是物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建立起多的網點招攬生意,申通從2002年開始率先推出加盟授權體制,加盟商只要繳納一定的加盟費,就可使用申通標識。
在"同質化"競爭下,壓低價格和降低成本成為增收的源泉。有關數據顯示,快遞費的首重成本核算是5元,低於5元則意味著虧本。然而,10月以前,5元甚至低於5元的網購快遞費依然存在。接得單子越多,就意味著虧的可能性越大。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購帶來業務劇增,很多企業在“超出自身能力下”惡性競爭,加上一些企業缺乏融資渠道,企業管理和用工方面不規範,低成本擴張模式讓快遞企業“雪上加霜”。

焦點問題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CPI創下新高,快遞業也漲價了。
漲價主角是代表低端快遞業的“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除了申通目前按兵不動,其餘4家均從11月開始漲價,平均漲幅為1.5-2元/票。
這4家漲價快遞企業,均在公司官方網站上發出《告客戶書》,聲明此次漲價原因是燃油價格上調和人工成本增加。
不過,在“四通一達”的競爭對手宅急送一位高管看來,油價和人工費只是這次漲價的誘因,真正的原因是“這些企業價格戰打得太猛,低成本競爭玩不下去了”。
中國快遞業務量增長有80%來自電子商務,而作為連線電子商務與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快遞業的服務水平一直廣遭詬病。
“低成本、同質化的競爭必然導致價格戰和低水平的服務,”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這次漲價說明,快遞業的增長模式到了轉變的時刻。”
漲價表象
從2009年底至今,快遞業已有3次漲價,而漲價始作俑者,基本都是行業低端企業。從快遞價格及服務水平來看,中國的快遞企業分為三檔:以聯邦快遞(Fedex)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中國郵政EMS及順豐速運屬於高端;宅急送、全一快遞等處在中游;而“四通一達”和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處在行業低端。目前,高端、中端快遞公司暫未漲價。
低端快遞企業以低價格搶占市場,平均每票同城貨物的運費在5-8元,“這個價格利潤非常薄,稍有變動就會虧本。”宅急送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
他提到“變動”是指快遞企業兩個主要成本變動:燃油價格和人工費。率先漲價的圓通速遞在《告客戶書》中稱,“近日來燃油費的再次提價,進一步加大了我們的運作成本。”
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從2010年10月26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的零售價每噸提高230元和220元,柴油價格自2009年6月以來已整體上漲了2240元/噸。
燃油價格上漲提高了各類物流企業成本,不僅僅是快遞業,公路貨運行業的天地華宇和德邦物流日前均提高了運費,但漲幅僅為5%。相比之下,快遞業的這次集體漲價,漲幅達到20%-30%。
而人工成本到底有沒有增加則說法不一。此次漲價企業認為,用工荒席捲全國,而CPI和企業綜合用工成本也不斷上漲。根據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的調查了解,90%以上的民營快遞企業面臨“招工難”,快遞企業不得不提高快遞員待遇以維持經營。
但沒有參與漲價的宅急送公司高管則認為,快遞員的工資根本沒有增加。目前的快遞員收入以計件工資為主,按每日取件和送件提成,“有的快遞員沒有底薪,有的企業只給300-500底薪,這已經幾年沒變過了。”
這位宅急送高管分析說,油價和人工費不過是“四通一達”的漲價藉口,“這些企業價格戰打得太猛,低成本競爭玩不下去了”。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勞動力、燃油、房租、物料等各種快遞運營成本均呈現上漲趨勢,而低端快遞企業的價格戰始終保持在5-8元(同城)的水平。多年的消耗戰,已經讓這些企業不堪重負。
低成本競爭
“四通一達”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他們的運作模式以低成本和快速擴張為特徵。“四通一達”的老闆都來自浙江桐廬,他們先從低門檻的江浙滬區域快遞做起,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快遞網路。
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多的建立起網點招攬生意,申通從2002年開始率先推出加盟授權體制。加盟商只要繳納一定的加盟費,就可以使用申通標識和快遞單。
快遞加盟商只能通過努力擴大收件業務才能創造收入,在同質化競爭下,壓低價格和降低成本成為增收的源泉。據徐勇介紹,目前有很多快遞企業沒有給員工繳納社保,“他們的利潤在於壓低了人工的成本”。隨著電子商務和網購帶來業務劇增,這種低成本擴張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需要。這些快遞企業缺乏融資渠道,從銀行貸款幾乎沒有可能,而企業管理和用工方面的不規範,決定了上市前景渺茫。
徐勇分析說,“網購”快件量驟增,對於90%以上處在盈虧平衡或微利的民營快遞公司來說不是利好而是壓力。從經營的角度分析,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過了自身的服務能力就會出現虧損,即業務量越大虧損越多。
電子商務倒逼
快遞業對電子商務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而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也在倒逼快遞業改革。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帶動的快遞包裹量超過5億件,占快遞業全年業務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2009年,淘寶網一家產生的包裹量就達到10億件,與其合作密切的圓通、申通等快遞企業,60%以上業務量均來自網購交易。
淘寶網商城-企業物流總監龔濤對本報表示,“快遞企業不關心客戶體驗,只關心低成本。”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消費者網購在最後一個收貨環節服務體驗很差。
上海物流業高級經理人俱樂部組織的一次討論中,包括淘寶在內的很多電子商務企業都在考慮自建物流,這方面的先行者是凡客誠品和京東商城。對依附於電子商務而生存的快遞企業而言,上述變化已經敲響了變革警鐘。
在徐勇看來,低成本競爭必然導致低水平的服務。本來是標準化服務的快遞行業,現在缺乏對員工的基本培訓。快遞業轉變發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快遞是完全競爭行業,這次漲價是低價競爭之路走不通之後必然價格回歸。”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鍾林表示。

相關影響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賣方市場”:價格上漲服務質量下降
目前,快遞行業不僅面臨業務暫停的局面,而遞件價格上漲也成為消費者心頭的一塊“病”。書畫家舒德友在微博上發言:“今天去寄快遞!居然放假了,轉手另一家,居然要21元!翻了一翻!看來書畫交流也要等到春節後才能正常進行了。”
事實上,由於70%-80%的快遞公司開始“關門歇業”,目前快遞公司完全屬於“賣方市場”,這也導致消費者在郵遞過程中毫無議價權利。目前能夠收件的快遞公司確保的只有EMS,但它的特點確是價格高,基本上將達到其他民營快遞價格的1倍左右,這意味著消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物流成本來獲得快遞。
由於公司業務需要,在廣州珠江新城上班的小陳需要寄一份檔案去上海。她跑到申通一看,都已經不接件了,無奈只好到郵局走EMS路線,但價格卻讓小陳大吃一驚,她告訴記者,“一張破紙竟然收了23元”,而EMS櫃檯上的一個工作人員表示最近快遞都積壓在EMS上。
而讓寄件消費者關注的不僅僅是價格問題,服務質量也讓人擔心。前段時間,快遞公司在收件遞件過程中粗暴扔放的視頻引起人們的關注,此外,物品的損壞以及缺失現象也時有發生。
廣東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馬仁洪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快遞公司的門檻低、所需資金量少、業務員水平要求不高,很多小的公司應運而生,它可以說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由此導致的服務質量問題低下也不可避免。

目前現狀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廣東是快遞行業相對發達的省份,並且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據省郵政管理局統計數據,廣東快遞企業有2000多家。2009年,全省快遞收入達102億元,同比增長22%,居全國首位。今年1至9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收入完成97億元,同比增長35%。
深圳物流專家牛魚龍分析,目前廣東省內許多小規模的民營快遞公司,各自為營並且相互打壓,行業態勢較為混亂,整個行業服務差、口碑不好。而此次漲價,“或許不能解決民營快遞業的根本問題,甚至還會造成一些大客戶的流失”。在他看來,民營快遞業要發展,就必須進行資源整合。
廣東省郵政管理局一位不願具名的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以前部分快遞企業一直以“低價攬收”進行吸引客戶,走的是低層次的競爭路線,隨著經營成本的上升,快遞行業已無太多利潤空間,必然導致快遞企業自身提價。
目前,隨著行業經營門檻的設立,以及成本壓力的逐漸加大,部分規模快遞企業,將依靠自身網路和服務優勢,進行大魚吃小魚,行業整合的趨勢不可避免。
此次快遞企業的價格上揚,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成為行業整合的一場機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認為,“上調價格有利於其改善服務”,而促進行業的標準化服務迫在眉睫。
目前行業變革正在醞釀階段,預計明年初開始整合。屆時,小規模的公司將會通過加盟高端快遞公司、給EMS打工或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聯合等方式,從而避免倒閉的命運。

相關現象

申通暴力分揀視頻暴力分揀視頻

1、延誤晚點
2010年2月13日,石家莊的劉潔女士給重慶的朋友寄一箱紅棗。但是半個月後,朋友仍然沒有收到劉潔寄過去的紅棗。於是,劉潔打電話向快遞公司詢問原因,詢問完畢一周之後,劉潔在重慶的朋友收到了紅棗,不過紅棗早已爛得面目全非。
2、快件丟失
2010年12月22日,深職國旅深東分公司負責人梅先生委託快遞公司將本公司的120封邀請函送往目的地。結果這120封邀請函被一個快遞員丟棄在橋洞下。梅先生向快遞公司索賠10.1萬元,而快遞公司只願賠付1.2萬元。
3、投不到位
2010年9月15日,上海劉小姐在網上購買了五件針織衫。快遞員將包裹送到劉小姐單位後,由於劉小姐本人不在單位,快遞公司交由門衛代為簽收。劉小姐隨後拆開包裹檢查,發現其中一件衣服的後背處有點小瑕疵。於是,劉小姐與店主聯繫,希望能調換一件。店主卻表示,他們要求買主在收貨後當面驗貨,劉小姐已經簽收了包裹,說明已經認可了商品,不便再進行退換處理。
4、拒絕驗貨
2010年11月初,北京徐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款上網本,幾天后,快遞員將快遞件送至徐先生公司時,徐先生因為在外辦事,無法親自簽收,只能讓同事代為簽收。當同事要求驗貨時,快遞員不同意拆包,說只有簽單後才能拆。當徐先生趕回單位後,徐先生將尚未拆封的包裹打開。當他翻開上網本時,發現整塊螢幕破碎
5、物件損壞
2010年10月19日,海南的陳女士通過快遞公司把自己新買的燈具從北京寄往海南。陳女士特別註明了燈具易碎的字樣。在寄送之前,快遞公司以燈具是易碎品為由,向陳女士加收了額外包裝費。但是,當陳女士收到貨物時發現,並沒有另加包裝,而且自己花一萬多元買來的燈具,沒有一件是完好無缺的。
6、不履保險
2010年12月15日,南京張先生在網上購買的筆記本電腦送貨上門。張先生拆開包裹發現螢幕破碎,由於張先生在購買貨物之前買了保險,所以馬上打電話給快遞員。快遞員表示,會向公司請示怎么處理。下午快遞公司來電詢問情況並答應聯繫發貨方處理此問題。第二天,張先生打客服電話了解賠償情況,接線員說需要發貨方提供授權他們才能處理賠償問題。但是,當張先生取得了授權證書之後,一位姓劉的快遞工作人員卻告知張先生說,不會賠償了。
7、難以投訴
2010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因為快件損壞跟快遞員溝通未果之後,選擇撥打該快遞公司的客服投訴電話,結果王女士連續撥打都打不通該熱線,王女士決定起訴這家快遞公司。
8、態度惡劣
2011年1月4日,廣州的王女士在網上訂購了一隻檯燈。快遞員將貨物送到王女士單位門口,由於王女士恰巧不在辦公室,快遞員就想把燈拿走。後來在王女士同事的一再要求下,該快遞員才同意把貨物留下讓王女士同事代簽。事後,王女士從同事口中得知,在簽單的時候,快遞員嘴中就開始不乾淨,說了不少髒話。快遞員想把貨物拿走時,不是用手搬,竟然用腳踢,把包裹從七樓的樓梯一級一級往下踢。有幾個男同事一看快遞員這態度,很憤怒就想出去找其交涉。而這個快遞員抬頭看了看王女士的同事,又低頭狠狠往檯燈上踢了幾腳,然後丟下包裹一溜煙跑下樓了。
9、野蠻卸貨
2010年8月18日,網友“猛牛寶寶”在優酷網發了段3分22秒的視頻,畫面顯示,一工作人員在沒有作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將包裹從貨車上取下後隨意扔到地上,不時有包裹撞擊地面產生的砰砰聲,整個過程沒有人阻攔,包裹被亂七八糟地扔了一地,嫌包裹擋路還一腳將其踢飛。
10、暴力挑揀
2010年12月26日,一段視頻畫面顯示:20餘名工人將一件件快遞物品狂扔亂摔,這些物品被亂七八糟地砸在地上,連汽車都被震得鳴笛報警。該視頻在網路上瘋傳以後,視頻中快遞工人的粗暴舉動引起公憤。

相關建議

四通一達四通一達

補“短板”:快遞應先於電子商務發展
一邊是“放量”的網購需要,另一邊是相對滯後的快遞業,如何解決這一“短板”?業內專家表示,要解決目前的現狀,提高快遞行業水平及平衡電子商務與物流業的關係刻不容緩。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陳壽送指出,“在美國,物流產業的發展是先於電子商務行業的。”
廣東港中能達物流公司總經理鄧亞春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表示,一般來說,在大都市發展物流業問題不大,因為貨物的數量足夠,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設的網點都無法養活自己,因此,快遞業成為“一邊爆倉一邊餓肚子”的行業,“這是惡性競爭的結果”。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這一行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人才層次較低及行業缺乏機制約束也讓這一行業充滿“江湖”氣息。
慶幸的是,目前快遞業與電子商務出現“相互整合”趨勢,有些快遞公司本身開始介入電子商務,而經營電子商務的也開始打造自己的物流渠道。前些時間馬雲“試水”物流業的訊息讓業界頗為關注。
據了解,目前快遞行業有兩種經營模式,一般來說票單收件都是有償服務,但派件則分為免費服務與有償服務兩類:像“四通一達”即是免費派送,但也有些則堅持有償服務。

就目前而言,提升快遞產業人才層次並適度改變經營模式十分重要。鄧亞春表示,由於身處“紅海”,目前大部分小快遞公司已經被淘汰了,如果經營模式不改變,小的公司也難以生存下去。因此,變無償派件為有償派件才能提升員工的積極性,才可能解決春節發生的“員工荒”問題。
採納品牌行銷顧問機構總經理朱玉童表示,未來快遞業整合後可能出現兩大趨勢,一是在細分市場具有充足個性的“專家型快遞”。有些快遞要求私密性強,有些要求速度夠快,有些附帶其它服務。二是出現對市場全包式的“巨無霸型快遞”。像DHL、UPS、聯邦快遞等,都在物流市場稱霸一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