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說

四諦說

四諦說,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期形成的原因,側重於解釋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側重於創造出世間因果。其組織結構可能借鑑了印度醫生治病的四決: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對治;善知治病。

四諦說含義

四諦”即指四條顛撲不破真理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四諦說四諦說

苦諦:一切世間生命皆苦。“四苦”:生、老、病、死苦;“六苦”:世事變化無常、心不滿足、肉身一次次更換、一次次投生、貧富貴賤變化無常、生死路上無人相伴苦等。
集諦:苦的根源。人之苦,就因為芸芸眾生對佛教真理愚昧無知,產生了貪、痴、慢、疑、邪見等煩惱意識支配的善惡思想言行--業。
滅諦:從根本上消除煩惱、苦感,達到清淨自的超脫境界。
道諦:指到達永恆快樂涅磐境界的途徑辦法。

四諦說,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期形成的原因,側重於解釋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側重於創造出世間因果。其組織結構可能借鑑了印度醫生治病的四決: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對治;善知治病。
苦諦:把社會人生本質斷定為苦。關於苦的分類: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十一苦等;
《增一阿含經-四諦品》:所謂苦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蘊苦。是謂名為苦諦。
這八苦中,前四個認為人生的自然過程是苦,後四個把主觀願望不能得到滿足看成是苦,最後歸納為認為對人身的愛戀和追求為苦,也就是以人的存在本身為苦。
集諦:說明諸苦和人生原因的,內容相當豐富,大體可以“五蘊聚合”“十二因緣”“業報輪迴”等說加以概括,在理論上可以概括為“無常”“無我”,構成早期佛教空觀的主要內容,也被視作苦的本質所在,是世間人生的真諦。
滅諦:提出了佛教出世間的最高理想----涅槃(滅度、圓寂、寂靜),指熄滅了一切煩惱(指貪、瞋、痴等,可以概括世人的一切思想、情緒和欲望),從而超越時空、超越生死、超越輪迴的一種境界。其根本特點是不會再經生死苦難。
《雜阿含經》卷一八:貪慾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道諦:通往涅槃的全部修行方法和途徑,叫作道諦,即解脫之路。
在緣起的正見中,知一切依緣起,也就能知一切法的無常性。無常的,所以是不可保信,不安穩的,也就是苦。如『雜阿含經』說:「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受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是無常、苦、變易法,所以一切「非我非我所」(即無我、我所)。我,是主宰的意思;主是自在的,能控制處理一切的。然世間一切是無常變易法,不可能有絕對自主,一切依自己意欲而轉移的可能。眾生只是身心和合的個體活動,一切依於因緣,而眾生卻都感到與他對立的自我存在,這才表現出向外擴展(我所的無限擴展),向內自我固執的特性。生死不已的根源在此,人間------家庭、社會、國家間的無限糾紛,也根源在此。如通達緣起故無常、苦、無我我所的,也就能契入「空相應緣起」。如經說:「我我所有空」。詳盡的說:「空於貪,空於恚、痴,空常住、不變易,空非我非我所」。知無常、無我,能離一切煩惱(主要的是:我我所見,我我所愛,我我所慢)而得涅簄。
『雜阿含經』卷一0(大正二七一上)說:「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簄」。
佛法是緣起說,依緣起而生死流轉,依緣起而涅簄還滅;佛弟子如實知緣起(無常、無我、空)而能得解脫的,是道諦。

相關條目

四諦說 宗教 佛法

四諦說四諦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