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槭

四川槭

四川槭(Acer sutchuenense Franch.),槭樹科,槭屬的一種落葉小喬木,高5-8米。產四川東北部和湖北西部。生於海拔2000-26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四川

四川槭四川槭

海拔:2000-2600
中國植物志:46:269
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
最低海拔:1800
最高海拔:2600
生境:山地疏林中
模式采自:四川城口
是否栽培:野生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5-8米。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圓柱形,無毛,皮孔長圓橢圓形,黃色,當年生枝淡紫色,多年生枝灰褐色或深褐色。冬芽細小,鱗片三角狀卵形,邊緣纖毛狀。葉系3小葉組成的複葉;小葉紙質,長圓披針形稀披針形或長圓橢圓形,長7-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銳尖,邊緣具齒牙狀鈍鋸齒,小葉柄長6-8毫米,頂生小葉的基部鈍形稀闊楔形或近於圓形,兩側小葉微傾斜,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被白粉,灰白色,沿葉脈被疏柔毛,脈腋被叢毛;中肋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9-10對,在下面顯著;葉柄長6-10厘米,淡紫色,葉柄與小葉柄相接處被疏柔毛,其餘部分無毛。花序傘房狀;、花梗細瘦,長1-1.5厘米。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萼片5,卵形,長5毫米,寬1毫米,黃綠色;花瓣5,淡黃色,長圓一倒卵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雄花的雄蕊12-16,長8-10毫米,伸出於花外,花絲無毛,花葯橢圓形,黃色;花盤位於雄蕊的外側,無毛;子房紫色,無毛。小堅果紫褐色,特別凸起,長6-7毫米、寬5-6毫米;翅黃色,寬7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2.2厘米,微向內彎曲,張開近於直立。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四川東北部和湖北西部。生於海拔2000-26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參考文獻

AcersutchuenenseFranch.inJourn.deBot.8:294.1894;PaxinEngl.Pflanzenreich8(IV.163):29.1902;FanginContrib.Biol.Lab.Sc.Soc.Chinabot.ser.11:233.1939.——Crulasutchuenensis(Franch.)NieuwlandinAm.MidlandNat.2:141.19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