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貨

四六貨

喪葬習俗中,不單對逝者的處理方式與常理有別,而且用語也十分獨特,往往使用暗語、委婉語。如四六貨、四六、亂亂四六、戇戇四六、四四六六、十分四六等等。

四六貨四六貨
客家人的喪葬禮儀十分繁瑣,祭奠的儀式獨特,保留了濃厚的儒家道德觀念。傳統喪葬習俗中,處理逝者時,人們遵循的理念和行為準則往往與人間常理相悖,且形成規矩,不得犯忌。舉些例子:祭逝者時,常常將筷子往飯里插放,稱此為鬼的用餐方式,如果某人在家吃飯時用筷子朝飯里插放,則犯大忌,會被長輩呵斥;治喪時,孝子孝孫們未穿麻衣者則應將上衣反穿,亦是強調喪事與常理行為的區別。
喪葬習俗中,不單對逝者的處理方式與常理有別,而且用語也十分獨特,往往使用暗語、委婉語。如四六貨、四六、亂亂四六、戇戇四六、四四六六、十分四六等等。
四六貨,是指思維不正常、行為有悖常理的人。當老人彌留之際,須換上壽衣,然後被遷至正堂,俗稱“出廳下”(亦有逝後才遷,各地稍有差異,且男女有別)。穿衣方式常見的是上身穿六件衣衫,下身穿四條褲子,俗語云:“上六下四”“著四著六”。即是指總共穿十件衣服,因十為終數,故此為臨終時的穿衣方式,這也凸顯與常人穿著的截然區別。顯然,“四六貨”就是特別的指代用語,是指大腦將死或思維不正常的人。同樣道理,四四六六,十分四六,戇戇四六也用於形容愚蠢或者不合常理之行為。特別注意的是,該類俗語不單單用於形容智力方面的問題,而當行為有反常理時也常被斥為“四六”。
亂亂四六,意指做事毫無章法,手忙腳亂,致使他人受到干擾。亦是出自抬體(或屍)出間的過程,扛抬有禁忌,抬生抬死必須區分“四與六”,抬的是生者,則首在前,若為死者,則腳在前,不能前後搞錯,“四六”倒置轉。據說,若慌亂之中搞錯“四六”,或屍體碰到地和牆時,則死者以後會變成厲鬼(會報復的鬼),所以抬者誠惶誠恐,小心有加。
“四六貨”多為人背和暗中使用,是貶損語,辱罵語;“四四六六”“亂亂四六”則是抱怨語,斥罵語。這些俗語原來都是喪葬暗語,後來被婉轉借用而流行。隨著時代的變遷,喪葬儀式趨簡,久而久之,許多暗語消失,或者本義已不為人所知。這類俗語是委婉語,不是惡毒語,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源自於喪葬習俗就是惡毒語。“四”與“六”與喪葬習俗有關,因而成為不吉詞語,生活中常常忌諱數字“四”與“六”聯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