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立冬

嚴立冬

嚴立冬,男,1954年生,湖北鄂州人,中共黨員,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現兼任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湖北省財政廳財政支農投資顧問,湖北省生態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生態經濟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湖北省綠色食品協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農業環保協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生態經濟》雜誌(中、英文版)編委與特約編輯等學術職務。

基本信息

人物貢獻

嚴立冬教授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生態經濟等方面研究。參加了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第六屆國際生態學會議。在中國發起並組織召開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資源環境與經濟成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任大會中方秘書長(外方秘書長由世界自然基金會Mr Fulai Sheng擔任),作為中方牽頭人於2001年5月與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澳大利亞新英格蘭生態經濟協會聯合在中國召開了“國際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主持“農村災害經濟學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科技廳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先後獲聯合國糧農組織學術優秀論文一等獎、首屆中國災害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首屆中國生態經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首屆中國生態經濟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湖北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武漢市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學術獎勵10多項。

科研項目

•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社會公益性專項研究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湖北省環境保護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多項

榮譽獎勵

•2010年以來獲得學術獎勵(其中湖北省人民政府獎4項):

•[1] 嚴立冬(1/5).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利用與產業發展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4(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袁泳、喻法金)

•[2]嚴立冬(5/7).江漢平原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發與推廣,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黃金鵬、羅昆、袁泳、汪本福、嚴立冬、楊瑞斌、胡軍安)

•[3] 嚴立冬(1/7).綠色農業基本理論研究(國家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課題),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嚴立冬、杜巍、鄧遠建、陳永芳、羅昆、屈志光、胡軍安)

•[4] 嚴立冬(1/5).綠色農業導論(著作),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嚴立冬、崔元鋒、陳其清、張亦工、鄧遠建)

•[5] 嚴立冬(1/3).經濟綠色轉型視域下的生態資本效率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2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13(嚴立冬、屈志光、黃鸝)

•[6] 嚴立冬(1/3).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2012(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

•。

主要論著

近10多年來,獨撰、主編與合作出版個人專著、教材16部,在《中國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問題》等權威期刊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130多篇。其中,國際學術會議論文8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等國內權威刊物全文轉載或引用多篇。

論文

•2010年以來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

•[1]嚴立冬、陳勝.農戶投資結構非農化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面板動態自選擇百分數因變數模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1):113~121

•[2]嚴立冬、陳勝、鄧力.綠色農業生態資本運營收益的持續量:規律約束與動態控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5):55~61

•[3]嚴立冬、喬長濤、肖銳.貿易結構與中國農業資源約束——一個理論假設的經驗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2):82~87

•[4]嚴立冬、屈志光、黃鸝.經濟綠色轉型視域下的生態資本效率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4):37~43

•[5]嚴立冬、田苗、何棟材、袁浩、鄧遠建.農業生態補償研究進展與展望,中國農業科學,2013,46(17):3615~3625

•[6]嚴立冬、麥琮翎、屈志光、李立.生態資本運營視角下的農地整理,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12)79~84

•[7]嚴立冬、何偉、喬長濤.綠色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2012,192(2)88~92

•[8]嚴立冬、鄧遠建、屈志光.綠色農業生態資本積累機制與政策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11,44(5):1046~1055

•[9]嚴立冬、屈志光、方時姣.水資源生態資本化運營探討,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12):81~84

•[10]嚴立冬、劉加林、陳光炬.生態資本運營價值問題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1):141~147

•[11]嚴立冬、屈志光、麥琮翎.農業虛擬水流動的生態資本權益補償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3)24~28

•[12]屈志光、嚴立冬、朱蓓、鄧遠建.生態足跡理論套用研究進展:述評及反思,理論月刊,2011,(4)47~49

•[13]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4):12~17

•[14]嚴立冬、陳光炬、劉加林、鄧遠建.生態資本構成要素解析——基於生態經濟學文獻的綜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5)3~10

•[15]嚴立冬、郝文杰、譚波、鄧遠建.我國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分析,稅務研究,2010(1)50~52

•[16]嚴立冬、鄧遠建、屈志光.論生態視角下的低碳農業發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2)40~45

•[17]嚴立冬、鄧遠建、張陳蕊.三峽庫區綠色農業產業發展SWOT分析及對策探討,農業經濟問題,2010(9)53~57

•2010年以來非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

•[1] 鄧遠建、肖銳、嚴立冬.綠色農業產地環境的生態補償政策績效評價,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1):120~126

•[2] 屈志光、嚴立冬、羅毅民.公眾環境素質評估及其城鄉差異分析,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12):7~12

•[3] 黃鸝、嚴立冬.生態資本運營構成要素研究:功能論視角,河南社會科學,2013(3):73-75

•[4] 田苗、嚴立冬、夏慶利、袁浩、鄧遠建.農業資源豐度對經濟成長與經濟穩定的影響,農村經濟,2013(5):13~18

•[5] 田苗、嚴立冬、鄧遠建、袁浩.綠色農業生態補償居民支付意願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北省武漢市為例,南方農業學報,2012,43(11):1789~1792

•[6] 田苗、嚴立冬、鄧遠建、袁浩.湖北大別山區生態扶貧問題探析,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12):16~18

•[7] 何偉、嚴立冬.綠色農業生態補償的財政金融支持,學術論壇,2012,35(4):125~128

•[8] 劉加林、嚴立冬.環境規制對我國區域技術創新差異性的影響——基於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1):32~36

•[9] 馬期茂、嚴立冬.基於灰色關聯分析的我國農業結構最佳化研究,統計與決策,2011(21):92~94

•[10] 鄧遠建、嚴立冬、陳光炬.從相對承載力視角看湖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利經濟,2010,28(1):11~14

•2010年以來第一作者發表的會議論文

•[1] 嚴立冬、屈志光、黃鸝.經濟綠色轉型視域下的生態資本效率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17-22頁,北京,2013.01.16-18(會議優秀論文一等獎,擇優刊登於《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4期)

•[2] 嚴立冬、屈志光、黃鸝.制度變遷視角下的環境稅改革博弈分析,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238-245頁,廣西南寧,2012.06.24-26

•[3]嚴立冬、鄧遠建、張陳蕊、田苗.綠色農業生態資本安全運營的生態原理分析,中國生態經濟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新疆烏魯木齊,2012.08.05-08

•[4]嚴立冬、屈志光、朱蓓.委託代理視角下的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211-214頁,廣東珠海,2011.11.18-19

•[5] 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企業環境責任探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26-29頁,新疆烏魯木齊,20118.17-21

•[6] 嚴立冬、鄧遠建、屈志光、黃鸝.生態資本運營的產權與價格形成機制分析,中國生態經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浙江杭州,2010.11.501-507,大會報告

•[7] 嚴立冬、鄧遠建、屈志光.論生態視角下的低碳農業發展,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311-316頁,山東濟南,2010.10.22-23(會議優秀論文,擇優刊登於《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年第12期)

•[8] Yan Li-dong, Qu Zhi-guang, Deng Yuan-jian: Game Theory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Tax Reform in China, Advance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Research,Forum on Resource Strategy and Policy, 2011, November, Wuhan, China, 111-114.

•[9] Yan Li-dong, Ma Qi-mao, Huang Li: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dvance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Research, Forum on Resource Strategy and Policy, 2011, November, Wuhan, China,161-165.

•2010年以來出版的著作與研究報告:

•[1] 嚴立冬、鄧遠建、屈志光、肖銳.綠色農業組織與管理論,人民出版社,44萬字,2015

•[2]鄧遠建、嚴立冬.綠色財富積累論,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

•[3] 陳光炬、鄧遠建、嚴立冬.綠色農業行銷與貿易論,人民出版社,50萬字,2014

•[4] 羅昆、鄧遠建、嚴立冬.新型職業農民創業理論與實務,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9萬字,2014

•[5] 嚴立冬、鄧遠建、喬長濤、朱蓓.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與補償機制政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30萬字,2013

•[6] 嚴立冬、袁泳、屈志光、鄧遠建等.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利用與產業發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35萬字,2012

•[7] 嚴立冬、劉加林、郭曉川.循環經濟的生態創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31萬字,2011(“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8] 嚴立冬、岳德軍、崔元鋒.水資源安全與產業發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32萬字,2010

•[9]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14),湖北人民出版社,31萬字,2015

•[10]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湖北人民出版社,32.7萬字,2014

•[11]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12),湖北人民出版社,29萬字,2013

•[12]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11),湖北人民出版社,30萬字,2012

•[13]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10),湖北人民出版社,31萬字,2011

•[14] 嚴立冬、喻發金.湖北綠色農業發展研究報告(2009),湖北人民出版社,33萬字,2010

榮譽獎勵

•2010年以來獲得學術獎勵(其中湖北省人民政府獎4項):

•[1] 嚴立冬(1/5).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利用與產業發展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4(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袁泳、喻法金)

•[2]嚴立冬(5/7).江漢平原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發與推廣,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黃金鵬、羅昆、袁泳、汪本福、嚴立冬、楊瑞斌、胡軍安)

•[3] 嚴立冬(1/7).綠色農業基本理論研究(國家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課題),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嚴立冬、杜巍、鄧遠建、陳永芳、羅昆、屈志光、胡軍安)

•[4] 嚴立冬(1/5).綠色農業導論(著作),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嚴立冬、崔元鋒、陳其清、張亦工、鄧遠建)

•[5] 嚴立冬(1/3).經濟綠色轉型視域下的生態資本效率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2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13(嚴立冬、屈志光、黃鸝)

•[6] 嚴立冬(1/3).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2012(嚴立冬、屈志光、鄧遠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