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台異記

《噶瑪蘭台異記》是由清代曾國藩創作的散文。這篇文章寫台灣噶瑪蘭地區遭受颱風襲擊後,當地人民以為是鬼神降災,準備用祭禱消除災害。

基本信息

【名稱】《噶瑪蘭台異記》

【年代】清代

【作者】曾國藩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噶瑪蘭台異記[1]

皇帝登極之元年六月癸未夜[2],噶瑪蘭風,颶也。或曰:“台雨甚,伐木壞屋,禾大傷,繼以疫。”於是噶瑪蘭辟十一年矣,水患之歲五,台患之歲三。蘭人大恐,為鬼神降災,不悅人之辟斯土也。將禳之[3]。

桐城姚瑩,時攝或噶瑪蘭通判[4],有事在郡[5],聞災馳至。周巡原野,傾者扶之[6],貧者周之。請於上而緩其征,制為藥而療其病。民大悅。

乃進耆老而造之[7],曰:“吾人至此不易矣,生人以來,此為荒昧,惟狉獉之番[8],睢睢盱盱[9],巢居而穴處,其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始自吳沙數無賴[10],召集農夫,負耰鋤以入荒裔[11],剪荊榛,鑿幽險,御虎狼之生番,數瀕於死矣。乃築圍堡,置田園,聚旅成郛[12]。既以無所統而相為爭奪,大吏以聞[13],天子憫焉,然後為設官而治之。黔首綏和[14],文身向化[15]。今則膏腴沃壤,四民且備[16],城郭興,宮室畢[17],婦子嘻嘻而樂利[18]。

夫山川之氣,閉塞鬱結,久而必宣。宣則泄,泄則通,通然後和,天道也[19]。今以億萬年鬱塞之區,一旦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20],澤源與山脈僨興[21],陰晦與陽和交戰[22],二氣相薄[23],梗塞乍通,於是乎有風雷水旱疾之事[24],豈為災乎?

昔者羲軒之世[25],純風古處,百姓渾渾[26],不識不知,未有所為災者。逮乎中天運隆[27],五臣遞王[28],文明將啟,而於是乎有堯之水、湯之旱[29]。聖人以為氣運之所由泄[30],而不以為天之降殃於人也。不然,德如唐堯,功如成湯,豈復有失道以乾鬼神之怒哉?

若夫地平天成[31],大功既畢,則惟慎人紀[32],以保休嘉[33],而於是乎時和年豐,百寶告成[34],宇宙熙皞[35],臻於郅治[36]。苟有失德,肆為淫慝敗亂[37],則鬼神惡之,而天乃降災,此天地之氣既通而人事不和為厲也[38]。

今斯地初開,雖風水屢洊而不為異[39],五患水、三患台而民不飢,無有散亂,何也?民皆手創其業,艱難未忘,室家未阜[40],而不敢有淫慝之思也。雖然,吾特有懼焉。懼夫更十年後,地利盡辟,戶口殷富,老者死而少者壯,民惟見其樂而不見其艱也,則將有滋為淫佚而樂於凶悍暴亂者。人禍之興,吾安知其所極耶?然則如之何而後可也?曰:“崇節儉,修和睦,戒佚游,嚴盜賊。守斯四者,庶乎可以久安而不為災[41]。禳何為者?”

耆者曰:“善!”乃記之。

作品注釋

[1]噶瑪蘭:清代廳名,清朝在新開發地區設“廳”,為政區建功立業置。噶瑪蘭即今台灣宜蘭縣,在台灣東北部。台異:颱風災害。異,災異。

[2]皇帝登極:皇帝即位,此處指1821年清宣宗道光帝即位。六月癸未:陰曆六月初五日。

[3]禳(ráng):祭鬼神以求福消災。

[4]通判清代府的副長官,當時新闢地區也以通判充任廳的長官。

[5]郡:地方行政區劃名,此處指府城,當時台灣府屬福建省,府城在台灣縣(今台南)。

[6]傾者:指房屋傾坍的受災戶。

[7]耆(qí)老:老年人。

[8]狉獉(pīzhēn):未開化之地。

[9]睢睢(suì)盱盱(yū):渾然無知的樣子。

[10]吳沙數無賴:吳沙等而下之幾個無業游民。吳沙,福建漳州人。1796年(清嘉慶元年),吳沙帶領漳州、泉州及廣東人民在噶瑪蘭地區開墾。

[11]耰(yōu):古代用來擊碎土塊、平整田地的農具。荒裔:荒蕪邊遠之地。裔,邊遠之地。

[12]聚旅成郛:聚居眾人,形成城郭。旅:眾;郛:郭,外城。

[13]大吏:指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吏。

[14]黔首綏和:百姓安定和樂。黔首:古代稱百姓為黔首;綏;安定。

[15]文身:南方一些少數民話有在身上刺花紋或圖形的習慣。此處指未開化的當地人。

[16]四民:古代稱士、農、工、商為“四民”。

[17]宮室:房屋。

[18]嘻嘻:歡樂的樣子。

[19]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

[20]苞蒙:為草木包裹遮蔽的自然狀態。澒(hòng)洞:也作洪洞、鴻洞。瀰漫無際的樣子。

[21]澤源:指河湖水澤的水源。僨(fèn)興:噴發、興起。

[22]陰晦與陽和交戰:指陰、陽二氣相互搏擊。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的矛盾搏擊是萬物產生、變化的原因。

[23]相薄:互相逼迫。薄:迫。

[24]瘯(cù)疾:人畜害病。瘯:家畜疾。

[25]羲軒:伏羲和軒轅。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軒轅即黃帝。

[26]渾渾:純厚質樸的樣子。

[27]中天:古人稱堯舜時代為中天之世

[28]五臣遞王:指舜時的禹、稷、契(xiè)、皋陶、伯益五個臣子相繼協助虞舜治理天下,成就王業。遞:相繼,相連。

[29]堯之水、湯之旱:相傳唐堯時有過九年水患,商湯時有過七年旱災。

[30]氣運:指春、夏、秋冬時序的流轉變化。

[31]地平天成:指水土平治,萬物得以成就。

[32]人紀:人的綱常準則等道德規範。

[33]休嘉:幸福美滿。休:吉慶美善。

[34]百寶:指各種珍貴事物。

[35]熙皞(hào):和美光明。

[36]郅(zhì)治:大治。郅:極、大。

[37]淫慝(tè):荒淫邪惡。

[38]厲:禍患。

[39]屢洊:屢次為害。“洊”,通“薦”,莊稼連年不收。

[40]阜:富足。

[41]庶乎:接近,差不多。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寫台灣噶瑪蘭地區遭受颱風襲擊後,當地人民以為是鬼神降災,準備用祭禱消除災害。作者用談話的方式,剖析了造成災害的原因及台灣開闢的歷史,告誡人們自然災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事不和”,是“人禍之興”。要除去災害,不必去祭禱鬼神,只要做到“崇節儉,修和睦,戒佚游,嚴盜賊”,就可以得到長期安定的生活。對天災與人禍,作者更強調後者,這種認識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對於颱風等自然災害,限於作者當時的認識水平,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這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